:::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董仲舒〈賢良對策〉之思想系統--董仲舒思想之基礎性研究
書刊名:揭諦
作者:深川真樹
作者(外文):Fukagawa, Mak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2
頁次:頁43-95
主題關鍵詞:董仲舒賢良對策天人三策宇宙論人性論政治論教化天人感應論災異Dong ZhongshuXianliang DuiceTianren SanceCosmologyHeveanTheory of human natureTheory of politicsEdificationTheor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eaven and mankindDisast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3
期刊論文
1.顧頡剛(1937)。董仲舒思想中的墨教成分。文瀾學報,3(1),1747-1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深川真樹(2013)。董仲舒「賢良対策」の信頼性について。東洋學報,95(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淺野裕一(2004)。上博楚簡『魯邦大旱』における刑徳論。中國研究集刊,36,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勞思光(1956)。哲學之三支及其特性--哲學問題源流之二。自由學人,1(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開國(1988)。天人感應論本質上是社會倫理政治哲學。社會科學研究,1988(1),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福井重雅(2014)。董仲舒と法家思想。史滴,36,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末永高康(1992)。董仲舒陰陽刑德說について。中國思想史研究,15,5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谷中信一(2005)。上博簡『魯邦大旱』の思想とその成立--「刑德」説を中心に。中國出土資料研究,9,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朝明(2002)。上博竹書《魯邦大旱》管見。東岳論叢,23(5),11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勞思光(1957)。康德知識論要義。香港: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嘉錫(1986)。古書通例。臺北市: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中江(2011)。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友蘭(1946)。中國哲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內山俊彦(1987)。中國古代思想史における自然認識。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鼓應(1995)。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友蘭(1985)。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勞思光(1968)。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維遹(1980)。韓詩外傳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人二(2005)。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臺中縣:高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焦循(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詒讓(2001)。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69)。中國中古思想小史。臺北:胡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定一(1986)。中華史綱。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君毅(1966)。中國哲學原論。香港:人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桂細(2012)。董仲舒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桂鈿(1989)。董學探微。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俞榮根(1992)。中國法思想通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津田左右吉(1965)。儒教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毛亨、鄭玄(1965)。毛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孔安國(1965)。尚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司馬遷(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逸、洪興祖(1965)。楚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休學(1965)。春秋公羊經傳解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玄(1965)。禮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弼、韓康伯(1965)。周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維遹(2009)。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治平(2003)。唯天為大--建基於信念本體的董仲舒哲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澤厚(198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郭慶藩(1961)。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國民(2007)。董仲舒的經學詮釋及天的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文典(1989)。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復觀(1976)。增訂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馬承源(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韋政通(1986)。董仲舒。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桂鈿(2000)。秦漢思想史。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金春鋒(1987)。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勞思光(1971)。中國哲學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徐復觀(1974)。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班固、王先謙、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8)。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荀況、楊倞、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桑弘羊、王利器(1992)。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池田知久、田人隆(2006)。中國古代的天人相關論:董仲舒的情況。中國的思維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義正(2007)。孔子的天人感應觀--以〈魯邦大旱〉為中心的考察。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臺北:台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志鵬(2004)。《魯邦大旱》詮解。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鷲尾裕子(2008)。前漢の任官登用と社會秩序--孝簾と博士弟子。中國古代史論叢。京都:立命館東洋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桂生(1998)。近代學人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誤解及其成因。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史學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名春(2000)。上海簡《魯邦大旱》札記。2000年中國博士後學術大會論文集:農林與西部發展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淺野裕一(2004)。《魯邦大旱》的「刑德」。戰國楚簡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曹峰(2004)。《魯邦大旱》初探。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池田知久(1994)。中國古代の天人相關論--董仲舒の場合。アジアから考え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