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水戶學名分論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韋哲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3
頁次:頁240-259
主題關鍵詞:水戶學大日本史正名論天子一爵說禪讓易姓革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5
「水戶學」是以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1628-1701)主持編纂的《大日本史》為中心,進而在編纂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思想體系。從光圀於江戶藩邸設史局(1657)開始到明治39 年(1906)成書,《大日本史》的編纂共歷時了250 年。在這250 年之間,水戶學研究的重心也曾經因為時代的動亂和史籍編纂上實際遭遇的狀況而有所調整,從早期彰考館的「水戶史學」,先是轉移到以弘道館為中心而發展出來的「水戶政教學」,進而在天保時期(1830-1844)以後逐步與藩政改革、上書幕府等現實政治運動作結合,而演化成了超越水戶藩並擴及日本全國各地的「幕末水戶學」。 儘管如此,歷來的水戶學者們所關心與回應的議題,幾乎都不脫對「名分問題」的詮釋與再詮釋。如水戶藩第三任藩主德川綱條(1656-1718)在其所作的〈大日本史敘〉中述及光圀編纂《大日本史》的原因之時,便透露出了《大日本史》和司馬遷之《史記》在「名分問題」上的認知差異,進而凸顯了「讓國」與「讓天下」這個在中國傳統經典中看似相近的概念,在近世日本文化中的高度歧異性。而在《公羊》學「天子一爵說」的對照之下,也顯現出了江戶儒者對於日本國族建構的努力。 水戶學雖然因為提倡「大義名分論」,而常常被後來的研究者歸入朱子學派中來進行討論。但在「名分問題」和「易姓革命」等議題上,後期水戶學者卻有明顯受到古義學派之伊藤仁齋(1627-1705)和古文辭學派之荻生徂徠( 1666-1728)注解「論孟」的影響,進而在相關的著作當中有傳承或對話的情形出現。如藤田幽谷(1774-1826)在〈正名論〉中以「庶姓奸天位」來形容「易姓革命」,並且強調這種情況在日本從未發生過。如此以「萬世一系」之天皇為尊的思想,一方面回應了仁齋和徂徠在「湯武革命」議題上的相關討論,另一方面又顯與中國頻繁發生之「易姓革命」或理想憧憬之「禪讓天下」的政治實況與想像有著相當大的落差。而這些的歧異與落差,正是日本在對中國傳統經典進行文化容受的過程當中,因為價值觀、倫理思想,乃至於起源信仰差異而造成的結果。
期刊論文
1.吳偉明(20140900)。日本德川前期吳太伯論的思想史意義。新史學,25(3),143-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阮芝生(1989)。論禪讓與讓國--歷史與思想的再考察。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伊藤仁齋(1973)。孟子古義。東京:鳳出版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秉鈞(2010)。尚書易解。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仲舒、鍾肇鵬(2005)。春秋繁露校釋。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休、徐彥(1982)。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直(1980)。史記新證。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玄、賈公彥(1982)。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8)。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謙之(2000)。日本的朱子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預、孔穎達(1982)。春秋左傳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班固、顏師古(1974)。新校漢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凌稚隆、李光縉、有井範平(1992)。補標史記評林。臺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徐德明(2002)。四書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康有為、蔣貴麟(1976)。孔子改制考。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德川光圀、德川齊昭、德川慶篤(1906)。大日本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荻生徂徠(1973)。論語徵。東京:鳳出版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荻生徂徠(1982)。辨名。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伊藤仁齋(1985)。古學先生文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伊藤仁齋(1985)。古學先生詩文集。東京:ペリ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三浦藤作(1943)。日本倫理學史。東京:中興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藤田幽谷(1982)。正名論。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寶三、徐興慶(2004)。德川時代日本儒學史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崑將(20040000)。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向、高誘(1978)。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蔣慶(1995)。公羊學引論--儒家的政治智慧與歷史信仰。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