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羅欽順、王廷相、吳廷翰自然氣本論研究-
作者:許錦雯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十一編;第35冊/林慶彰主編
ISBN:9789862544815
主題關鍵詞:羅欽順王廷相吳廷翰學術思想明代哲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鄧克銘(20000600)。明儒羅欽順心性論之形成與意義。國立編譯館館刊,29(1),18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克銘(20000300)。明中葉羅欽順之禪學批評的時代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487-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衷爾鉅(1995)。羅欽順的氣一元論。甘肅社會科學,1995(6),10-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化民(1993)。羅欽順對理學的發展及與王守仁的論爭。學海,1993(5),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谷方(1990)。王廷相與明代批判理學思潮。中州學刊,1990(2),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為祥(1999)。開放的心胸與多元相融的視野:張載研究的綜述與反思。文化中國,6(1),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俊彥(19970300)。吳廷翰「以氣即理,以性即氣」的思想。華岡文科學報,21,6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衷爾鉅(1988)。試探二程對明代氣一元論的影響。中州學刊,1988(6),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洪恩(1987)。由氣體到氣用:《易緯》宇宙演化論初析。中國哲學史研究,26,6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桂鈿(1983)。氣、元氣及其一元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3(4),40-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衷爾鉅(1983)。伊藤仁齋對吳廷翰哲學思想的發展。中州學刊,1983(1),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義正(19910700)。中國哲學中「虛」概念的演變及體系。哲學與文化,18(7)=206,590-6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克銘(20011200)。羅欽順「理氣為一物」說之理論效果。漢學研究,19(2)=39,3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來(2003)。元明理學的「去實體化」轉向及其理論後果:重回「哲學史」詮釋的一個例子。中國文化研究,2003(2),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丁為祥(20030400)。理氣、心性與儒佛之辨--羅欽順思想特質試析。哲學與文化,30(4)=347,145-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彩鈞(19961200)。羅整菴的心性論與工夫論。鵝湖學誌,17,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振宇(1996)。氣的哲學化歷程。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6(4),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俊彥(20040300)。王廷相的「性者、氣之生理」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9,4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俊彥(20020300)。呂緝熙「氣生於氣」之思想。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7,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存山(1998)。如何探討氣論哲學的「一般性質」。孔子研究,1998(1),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嘉怡(19980700)。一位氣本論思想家--王廷相的文學觀。大陸雜誌,97(1),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玉杰(1998)。論王廷相的氣本論思想。學習論壇,1998(2),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興徹(1999)。從「理一分殊」到「氣一分殊」的邏輯管窺。南京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9(5),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衷爾鉅(2001)。羅欽順的氣一元論:兼談其在日本朱子學派中的影響。東方論壇. 青島大學學報,2001(1),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衷爾鉅(1988)。理學和心學考辨:兼論確認「氣學」。甘肅社會科學,1988(3),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曾振宇(2001)。王廷相氣論哲學新探:兼論中國古典氣論哲學的一般性質。煙臺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4(1),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見成(19980800)。王廷相的氣本論與形神觀。中國文化月刊,221,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衷爾鉅(1988)。羅欽順開端明代氣學。哲學研究,1988(8),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荒木見悟、廖肇亨(19961200)。對氣學解釋的質疑--以王廷相為中心。大陸雜誌,93(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葛榮晉(1987)。王廷相年譜。文獻,1987(4),145-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義德(1982)。楊慎對宋明理學的批判。中國哲學史研究,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國榮(2000)。本體與工夫:從王陽明到黃宗羲。浙江學刊,2000(5),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鄧克銘(20010600)。明中葉羅欽順格物說之特色及其效果。鵝湖學誌,26,67-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崔大華(1997)。劉蕺山與明代理學的基本走向。中州學刊,1997(3),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丁為祥(2002)。羅欽順的理氣、心性與儒佛之辨。中國哲學史,2002(3),4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謝豐泰(1992)。王廷相的宇宙論及此理論的哲學特色。中國哲學史,1992(1),35-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岡田武彥、陳瑋芬(20000600)。戴震與日本古學派的思想--唯氣論與理學批判論的展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2)=38,67-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葛榮晉(1986)。吳廷翰哲學思想初探:兼論吳廷翰和王廷相哲學之比較。江淮論壇,1986(1),92-10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鍾彩鈞(19950300)。羅整菴的理氣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6,199-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彩鈞(19960300)。羅整菴的經世思想與其政治社會背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197-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鍾彩鈞(19950900)。上海復旦大學藏「整菴續稿」及其價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3)=19,137-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汎森(19980900)。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3),557-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傅佩榮、林安梧(19930600)。「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哲學雜誌,5,78-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衷爾鉅(1987)。王廷相和何瑭關於形神問題的一場辯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4(1),37-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衷爾鉅(1983)。吳廷翰及其哲學思想:對一位久被湮沒的哲學家的初探。哲學研究,1983(3),6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姜國柱(1988)。吳廷翰的無神論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88(1),118-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姜國柱(1988)。吳廷翰的氣論及其思想影響。安徽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3),6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志明(1991)。明中葉學者的儒釋之辨:以王守仁、羅欽順為例。孔子研究,1991(4),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存山(1993)。羅、王、吳心性思想合說。哲學研究,1993(3),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吳昌合(1994)。吳廷翰及其著作。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1),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培華(1995)。關於王廷相歷史思想的幾個問題。史學史研究,1995(1),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虞聖強(1996)。氣本論與心學的格物之爭:記羅欽順與王陽明的兩封通信。孔子研究,1996(4),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嘉怡(19990800)。承襲朱學或另闢新途?--羅欽順政治思想定位思考。中華學苑,53,105-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馬淵昌也(1987)。王廷相思想における規範と人間:人性論・修養論を中心に。東方学,73,9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林繼平(1986)。論羅整菴的哲學慧境。中國哲學史研究,1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艾琳‧布洛姆、潘建、鄧洪波(1991)。《困知記》與明代的學術論戰。湖南大學學報,1991(6),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存山(1993)。羅欽順的儒釋之辨:兼論其與關學和洛學的關係。中州學刊,1993(3),7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振宇(1998)。羅欽順思想述評。北京大學研究生集刊,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胡發貴(2002)。江右大儒,宋學中堅:試論羅欽順的學術思想。南昌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33(2),6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葛榮晉(1982)。明嘉靖初年哲學上的一場辯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葛榮晉(1983)。王廷相的元氣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衷爾鉅(1984)。論王廷相的哲學貢獻及其歷史地位。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吳玉蘭(1989)。王廷相的自然觀與辨證法思想。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葛榮晉(1991)。王廷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中國哲學史研究,19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梁臨川(1993)。《王廷相年譜》補正。上海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3(1),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存山(1993)。王廷相思想中的實證科學因素。人文雜誌,1993(6),3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秦栓柱(1993)。王廷相象數觀芻議。石油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3(3),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彭建渝(1997)。試論王廷相的理勢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7(2),77-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蔣國保(1996)。王廷相「氣本」論的內在理路。中國哲學與哲學史,19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岳天雷、曹鐵圈(1997)。王廷相人生哲學簡論。學習論壇,1997(6),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孫玉杰、馬平軒(1997)。王廷相廉政監察思想初探。河南大學學報. 社科版,37(6),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岳天雷(2002)。王廷相的實學思想及其精神品格。河南社會科學,10(1),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沙楓(1992)。吳廷翰唯物主義思想初探。中國哲學史研究,19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運華、張邦建(1993)。明代吳廷翰的氣論思想初探。阜陽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3(2),4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程傳衡(1989)。明月不曾沉碧海:明代哲學家吳廷翰主要哲學思想評介。安徽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吳昌合(1999)。為官清正廉潔,為人敦厚仁恕:吳廷翰人品志略。安徽大學學報,23(4),98-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蔡方鹿(1991)。氣與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史研究,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山井湧、胡發貴(1988)。程廷祚的氣的哲學:兼論朱熹、程廷祚、戴震思想的異同。中國哲學史研究,1988(1),7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煜(19880500)。明清哲學八題。中國文化月刊,103,2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葛榮晉、屈桂英(1994)。戴震哲學思想新論。甘肅社會科學,1994(5),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孫玉杰(1996)。論何瑭的二元論哲學思想。河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6(6),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岱年(2000)。中國哲學中理氣事理問題辨析。中國文化研究,27,19-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丁為祥(2000)。張載研究的視角與方法。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9(2),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徐定寶(2001)。理學與心學的艱難整合:兼論黃宗羲在哲學上的建樹與失誤。寧波大學學報. 人文科學版,14(1),4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丁為祥(20000800)。明代氣學析辨--兼論張載與氣學的關係。中國文化月刊,245,1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鄭吉雄(20041200)。戴東原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臺大中文學報,21,215-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俊彥(1999)。王廷相的元氣無息論。紀念徐善同教授逝世四週年: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善同文教基金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9月6月)。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又銘(2001)。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09/28-09/29)。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5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俊彥(1996)。吳廷翰的格物致知論。儒學與現代管理研討會,南臺技術學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05)。「氣學」及其檢證標準。第四屆日本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05/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又銘(2004)。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4/11/27-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清美(19930000)。明代朱子理學的演變--從薛敬軒、羅整菴到高景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301-1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志楣(1999)。論王廷相對佛學的批判。政大中文系第八屆系所友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榮灼(2004)。氣與力:「唯氣論」新詮。「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4/11/27-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宗義(2004)。論儒學中「氣性」一路之建立:以董仲舒、王廷相及戴震為例。「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4/11/27-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乏筆(2004)。形而上學與形而下學的辯證:形、氣、神的去等級化與儒門工夫論的現代轉化。「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4/11/27-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淵昌也(2004)。明代後期における「気の哲学」の三類型と陳確の新思想。「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4/11/27-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乏筆(2004)。現代主體系譜學:論傅柯晚期思想中的真理與工夫。「真理與工夫」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4/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又銘(2005)。《大學》思想的歷史變遷。東亞四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0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麗珠(2005)。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與《四書》詮釋:以《論語正義》、《孟子正義》為觀察對象。東亞四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0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Thompson, Kirill O.(2005)。朱子對「四書」中智的概念的解釋。東亞四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0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劉又銘(2004)。吳廷翰的氣本論 (計畫編號:NSC92-2411-H-004-0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正宜(1999)。羅欽順理學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德熙(1990)。明嘉靖年間朱子學派批判王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秀鳳(2003)。吳廷翰氣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盈盈(2004)。吳廷翰「氣即道、道即氣」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明恩(1995)。氣化宇宙論主體架構的形成及其開展(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永勝(2001)。氣質之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一峰(1998)。宋明理學中氣觀念之反省與釐清(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嘉怡(1998)。明代中期「以氣論性」說的崛起--羅欽順與王廷相人性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森永(1991)。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慧玲(1987)。羅整菴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志敏(1991)。明代嘉、隆、萬三朝的反王學議論(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ead, George Herbert(1997)。心靈、自我與社會:從社會行為主義者的觀點出發。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欽順(1973)。整菴存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eumann, Erich、高憲田、黃水乞(1998)。深度心理學與新道德。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成中英(2001)。合外內之道:儒家哲學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宗志罡(1994)。明代思想與中國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廷翰、容肇祖(1984)。吳廷翰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tein, Murray、喻陽(1998)。日性良知與月性良知:論道德、合法性和正義感的心理基礎。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葛榮晉(1992)。中日實學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國柱(1990)。吳廷翰哲學思想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衷爾鉅(1988)。吳廷翰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壽安(2001)。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河北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柟(1992)。涇野子內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國良(2002)。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榮晉(1990)。王廷相和明代氣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振宇(2003)。中國氣論哲學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岡田武彥(2000)。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麗珠(2002)。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震(1980)。戴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山井湧(1980)。明清思想史の研究。財団法人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詡、魏連科(1997)。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蒙培元(1984)。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廷相、王孝魚(1989)。王廷相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澤厚(1987)。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立文(2002)。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杜維明(1996)。儒家思想新論:創造性轉換的自我。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唯工(2002)。氣的樂章。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麗珠(2003)。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蒙培元(1998)。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顒、陳俊民(1996)。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黎靖德(2002)。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灝(2002)。思想與時代。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荒木見悟(1989)。中国思想史の諸相。中国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顧炎武(1956)。日知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成中英(2002)。創造和諧。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戴君仁(1979)。梅園論學三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余英時(2004)。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羅欽順(1990)。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立文(1993)。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溝口雄三、趙士林(1995)。中國的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志林(1990)。氣論與傳統思維方式。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馮從吾(1987)。關學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朱謙之(2000)。日本的古學及陽明學。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魏象樞(1996)。寒松堂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溝口雄三、林右崇(1994)。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葛榮晉(1992)。王廷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丁為祥(2000)。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Elman, Benjamin A.、趙剛(1997)。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豈之(1994)。儒學‧理學‧實學‧新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履祥(2002)。楊園先生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歐崇敬(20030000)。中國哲學史:宋元明清的新儒學與實學卷--與世界哲學對話及重估一切價值的創造轉化。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胡發貴(2001)。羅欽順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楠本正継(1964)。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広池学園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方東美(1987)。生生之德。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存山(1990)。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曾春海(2001)。朱熹哲學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葛榮晉(1994)。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啟屏(20040000)。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于化民(1993)。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1994)。明清實學簡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葉子奇(1997)。草木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何良俊(1997)。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學智(2000)。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余英時(2003)。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朱伯崑(1995)。易學哲學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黃綰(1959)。明道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楊儒賓、黃俊傑(19960000)。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程顥、程頤(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崑將(20040000)。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程鋼、劉東(2004)。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張立文(1990)。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黃宗羲(1965)。明儒學案。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陳榮華(1998)。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徐復觀(2001)。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劉又銘(20000000)。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郝敬(1990)。山草堂集。高橋情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焦循(1966)。孟子正義。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山下竜二(1971)。陽明学の研究:展開編。現代情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岡田武彦(1977)。宋明哲学序説。文言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湯浅幸孫(1981)。中国倫理思想の研究。同朋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Bloom, Irene(1987)。Knowledge Painfully Acquired: The K'un-chih Chi by Lo Ch'in-shu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8.小野澤精一(1992)。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溝口雄三、陳耀文(1997)。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黃俊傑(2001)。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周與沈(2005)。身體:思想與修行--以中國經典為中心的跨文化觀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葛榮晉(1993)。中國哲學範疇導論。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牟宗三(1997)。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島田虔次、蔣國保(1986)。朱子學與陽明學。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余英時(2000)。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高令印、樂愛國(1998)。王廷相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煜(19910400)。評介葛榮晉《王廷相和明代氣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辛冠潔(1987)。評葛榮晉同志新著:《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德新(1989)。讀《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谷方(1989)。重在發掘:評衷爾鉅著《吳廷翰哲學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錢穆(1979)。羅整菴學述。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又銘(2001)。顧炎武以氣為本的宇宙觀。清代學術論叢。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汎森(19980000)。明末清初的一種道德嚴格主義。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loom, Irene(1979)。On the 'Abstraction' of Ming Thought: Some Concrete Evidence from the Philosophy of Lo Chin-shun。Principle and Practicality: Essays in Neo-Confucianism and Practical Learning。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湯浅幸孫(1987)。思想家としての王廷相:張載と王廷相。中国思想史研究(第二号):1987年度論文集。京都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荒木見悟(1989)。呉蘇原の思想:容肇祖論文の批判によせて。中国思想史の諸相。中国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培懿(1995)。伊藤仁斎の孔子回帰思想成立の背景:呉廷翰の影響を中心として。中国哲学論集。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建生(1982)。羅欽順。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伯崑(1995)。羅欽順的易學哲學。易學哲學史。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loom, Irene(1999)。Luo Qinshun and the philosophy of Qi。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朱伯崑(1995)。王廷相的易學哲學。易學哲學史。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岡田武彥(2000)。批評派與復古派:吳蘇原。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