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範疇表到辯證法--論黑格爾辯證法的德國古典哲學淵源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戴勁
作者(外文):Dai, Ji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81
頁次:頁139-156
主題關鍵詞: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範疇辯證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本文的工作是從德國古典哲學的淵源來看黑格爾的「辯證法」。首先從康德的「範疇表」談起。透過範疇表,康德指出,第一個和第二個範疇結合而產生出第三個範疇需要知性的特殊行動,並意識到這種行動即知性系統內部的綜合能力,但他沒有將綜合理解為知性範疇的自我綜合。以費希特的「絕對主體辯證法」以及謝林「絕對無差別的同一」為中介,黑格爾的辯證法可以視為對在康德那裡仍處於晦暗之中的「特殊的知性行動」的回應。根據辯證法,「特殊的知性行動」被理解為同一與差異的統一性、在他在中的自身反思、或者說在否定中建立自身的主體性活動。
圖書
1.黑格爾、薛華(2010)。哲學科學全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齊良驥(2000)。康德的知識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pleston, Frederick、林如心(1991)。西洋哲學史:菲希特到尼采。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曉芒(2008)。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黑格爾、楊一之(1981)。邏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enrich, D.、彭文本、Pacini, David S.(2006)。康德與黑格爾之間--德國觀念論講演錄。臺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司泰思(1978)。黑格爾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黑格爾、先剛(2013)。精神現象學。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黑格爾、賀麟(2012)。黑格爾早期神學著作。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黑格爾、賀麟(2014)。哲學史講演錄。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費希特、王玖興(1986)。全部知識學的基礎。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祖陶(2003)。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武漢: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曉芒(2010)。〈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句讀。北京: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曉芒(2014)。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句讀。北京: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林(1977)。先驗唯心論體系。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egel, G. W. F.(1980)。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Hamburg:Meiner。  new window
17.Kant, Immanuel(1990)。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Hamburg:Meiner。  new window
18.Röd, Wolfgang(1986)。Dialektische Philosophie der Neuzeit。München:Beck。  new window
19.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賀麟(1980)。小邏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賀麟、王玖興(1979)。精神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伊曼努埃.康德、鄧曉芒(2004)。純粹理性批判:康德三大批判之一。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Kant, Immanuel、Guyer, Paul、Wood, Allen W.(1998)。Critique of Pure Rea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