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朱子學在越南--以黎貴惇《書經衍義》為例
書刊名:臺大文史哲學報
作者:曹美秀
作者(外文):Tsao, Mei-hsi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96
頁次:頁37-78
主題關鍵詞:越南朱子黎貴惇尚書中越VietnamZhuziLi QuidunBook of DocumentsChina-Vietna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蕭啟慶(20100300)。元代科舉特色新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1(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未醉、許正昊(2005)。朱熹哲學思想對越南社會的影響。貴州社會科學,198,67-6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宇(2011)。從慶元黨禁到嘉定更化:朱子學解禁始末考述。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2011(4),87-96+11+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維杰(20131200)。黎貴惇的朱子學及其仙佛思想。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0(2)=20,161-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維杰(20110600)。越儒黎貴惇《芸臺類語》中的朱子學線索。當代儒學研究,10,145+147-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克順(2013)。越南儒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未醉(2007)。朱子學在東南亞社會發展中的雙重作用--以越南為例。世紀橋,2007(12),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志明(1995)。論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徵和影響。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1),26-3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品端(2013)。朱子學在越南的傳播與影響。泉州師範學院學報,31(1),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于向東(1991)。黎貴惇的著述及其學術思想。東南亞研究,1991(3),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于向東(1993)。黎貴惇的生平及其哲學思想。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2(1),4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史甄陶(20181200)。朱公遷《詩經疏義》對《詩集傳》的繼承與發展--以「興」體詩的闡釋為中心。臺大中文學報,63,57-59+61-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世財、楊國學(2008)。朱子學在朝鮮、日本和越南的建構特徵比較。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曹美秀(20190900)。黎貴惇與蔡沈對《尚書》聖人的詮釋。臺大中文學報,66,95-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文草、阮氏紅方(2017)。宋儒哲學對黎貴惇世界觀的影響。王學研究,2017(1),260-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煥英(1987)。朱子學在朝、日、越及西方的傳播與影響。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87(4),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姜振華(2011)。越南阮朝科舉制度研究(碩士論文)。廣西民族大學,南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文(2006)。科舉在越南的移植與本土化--越南後黎朝科舉制度研究(博士論文)。暨南大學,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文草(2012)。韓非子的法治思想對越南傳統社會的政治思想的影響(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美秀(1998)。回歸原始儒學:晚明清初儒學風氣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光(1983)。資治通鑑。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軾(1991)。東坡書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士朋(1964)。北屬時期的越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玉龍(1993)。漢文化論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2012)。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令印、高秀華(2007)。朱子學通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汪大淵(1983)。島夷志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重金、戴可來(1992)。越南通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林維杰(2006)。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熹(200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廣(2007)。詩傳大全。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英時(1978)。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孔晁(1983)。逸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1983)。儀禮經傳通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2012)。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尹起莘(1998)。資治通鑑綱目發明。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霆震(1983)。古文集成。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恆嵩(2009)。五經大全纂修研究。新北市永和區: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鍾彩鈞(2012)。黎貴惇的學術與思想。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黎貴惇、阮金山(2012)。書經衍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震(1998)。黃氏日鈔。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龔穎(2008)。「似而非」的日本朱子學--林羅山思想研究。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熹(2002)。論孟精義.孟子精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沈(2011)。書經集傳。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夏僎(1969)。尚書詳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熹、黎靖德(2011)。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董鼎(2005)。書傳輯錄纂註。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胡廣(2007)。書傳大全。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宗羲(2007)。明儒學案。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文為(1969)。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皮錫瑞(1987)。增註經學歷史。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荊和(1986)。校合本大越史記全書。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士連、孫曉(2015)。大越史記全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潘清簡(2012)。越史通鑑綱目。人民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黎貴惇(2012)。芸臺類語。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蕙如(20190000)。「舊學」與「新知」:朱子學傳衍樣態研究。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心川(2000)。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猶太卷。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何成軒(2000)。儒學南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傳小凡(2010)。朱子與閩學。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蔡根祥(2006)。宋代尚書學案。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懷(1956)。儒學在越南。中越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益源(2013)。越南在東亞漢文學研究的不可或缺--以《越南漢籍文獻述論》的簡介為例。東亞視域中的漢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向東(2000)。黎貴惇。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越南卷、猶太卷。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廷以(1956)。中越一體的歷史關係。中越文化論集。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玉珺(2010)。越南經學典籍考述。域外漢籍研究集刊。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