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大創辦人張其昀博士的興學及文教志業
書刊名:史學彙刊
作者:蔣義斌
作者(外文):Chiang, Ipi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40
頁次:頁1-47
主題關鍵詞:張其昀張曉峰中國文化大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蔡鈺鑫(20091200)。張其昀之大學通才教育思想初探。高醫通識教育學報,4,126-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晞(19970300)。名滿天下中國史地學家、教育家張其昀的一生。中國人物雜誌,1(1),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茂偉(2005)。現代浙東學人張其昀的史地學成就。浙東文化研究集刊,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方昱(2012)。知識、權力與學科的合分:以浙大史地學系為中心(1936-1949)。學術月刊,2012(5),14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鈺鑫(20101200)。張其昀通才教育思想與中國文化。通識教育學刊,6,69-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仕德(20160600)。提倡出版事業以謀中華文化復興的張其昀。國史研究通訊,10,188-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義斌(20060700)。孤山智圓與其時代--佛教與宋朝新王道的關係。中華佛學學報,19,233-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鏡湖、陳嘉翎、高以璇(20151200)。我的父親--張其昀與南海學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5(12)=269,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其昀(19220500)。讀史通與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史地學報,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其昀(19220800)。讀史通與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史地學報,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瑞(2009)。論張其昀新人文主義史學產生的背景。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9(3),123-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忠良(2020)。南高學派與中國民族史研究。學術探索,2020(3),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凡(2015)。被攻擊和誤解的儒生張其昀。浙江大學學報,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毛文婷、張淑鏘(2014)。張其昀與浙大史地研究所。浙江大學學報,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宇、肖振龍、丁堯清(2015)。張其昀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地理教育,2016(1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宇、肖振龍、丁堯清(2016)。張其昀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地理教育,2016(11),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永太(2005)。張其昀與《遵義新志》。中國地方誌,2005(2),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彭明輝(19940100)。《史地學報》與歷史地理學的興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1,10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其昀(1925)。南宋都城之杭州。史地學報,3(7),8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品璇(20121200)。蘇軾知杭州治西湖研究。中正歷史學刊,15,95-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其昀(1929)。宋代四明之學風。史學雜誌,1(4),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其昀(1929)。宋代四明之學風。史學雜誌,1(3),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其昀(1936)。南宋杭州之國立大學。國風,8(9/10),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長林、倪學德(2006)。蘭克史學在中國的早期流傳。史學理論研究,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訓慈(1921)。史學觀念之變遷及其趨勢。史地學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忠良、王效良(2008)。陳訓慈與浙江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報,26(1),9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其昀(1922)。劉知幾與章學誠之史學。學衡,1(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雪松(20200900)。論「解嚴」前臺灣佛教高等教育格局的初步形成。玄奘佛學研究,34,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田彤、高偉軍(2015)。張其昀的孔子觀:文化道統與文化開新。孔子研究,2015(4),11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光陸(2014)。張其昀兒童本位的新儒學教育思想探析。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6(6),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光陸(2015)。張其昀的教師教育思想。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7(4),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光陸(2016)。張其昀的大學教育暨華岡興學思想。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8(3),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圍東(20190300)。學術與創新: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臺灣出版與閱讀,5,28-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智霖(19791100)。「中華五千年史」的體例與其戰國史之部的取材。簡牘學報,8,543-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宋晞(19931000)。張其昀與我國文化教育。中外雜誌,54(4)=320,80-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宋晞(19930900)。張其昀與我國文化教育。中外雜誌,54(3)=319,96-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宋晞(19851100)。四十年的追憶:悼張曉峰老師。中外雜誌,38(5)=225,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婉婷(2014)。近三十年來海峽兩岸張其昀史地學研究。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34(6),11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吳瑞秀(2017)。民國時期特殊文獻數字化整理:以張其昀先生相關文獻為例。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7(1),3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何春暉、胡嵐(2011)。竺可楨與張其昀交誼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羅秀美(20150730)。南高史地學派、竺可楨與張其昀。中大校友通訊,2015(7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立文(2016)。蔣中正日記中的張其昀。第一屆中國知識界的近代動向學術討論會--1950年代中國知識份子與文化新運的再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晞(1996)。張其昀先生對國史研究的貢獻。第二屆宋史學術研討會,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俊霖(2006)。張其昀之教育思想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素燕(2008)。繼承中國傳統士大夫精神:記張其昀的生平及其言論(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怡紋(2000)。張其昀因應學校教育發展課題之研究(1954-1958)(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涂孟惠(2008)。曉雲法師與張其昀先生之人文品格研究(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炯漢(2015)。南宋建都臨安探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瑞(2009)。張其昀的新人文主義史學研究(碩士論文)。寧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白丁(2013)。張其昀現代化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哈爾濱工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繼剛(2013)。抗戰時期張其昀國防建設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瑞(2013)。「聖人之徒」的儒生情懷--張其昀學術思想探析(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婉婷(2015)。張其昀史地學與史地教育(碩士論文)。淮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廈(2018)。張其昀的儒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寧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成一、卓遵宏、侯坤宏、廖彥博(2007)。成一法師訪談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嵇曾筠、沈翼機(1984)。浙江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其昀、張其昀先生文集編輯委員會(1995)。張其昀先生文集續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其昀、張其昀先生文集編輯委員會(2001)。張其昀先生文集三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文化大學張其昀先生紀念文集編纂委員會(1986)。張其昀先生紀念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維和、華岡學會(1982)。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光陸(2015)。張其昀教育思想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文化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1999)。中國文化大學校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永太(2006)。鳳鳴華岡:張其昀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包遵彭(1970)。國立歷史博物館創建與發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其昀(1962)。景福門回憶錄。臺北:聯合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聖嚴(2018)。聖嚴法師學思歷程。臺北:法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波(2009)。徐梵澄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晞(2000)。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于省吾、姚孝遂、肖丁(1996)。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樊洪業、竺可楨全集編委會(2004)。竺可楨全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Durkheim, Emile(1964)。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us Life。Hollen Street Press。  new window
18.張其昀(1955)。新方志學舉隅:遵義新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其昀(1948)。遵義新志。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51000)。中外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其昀、岡田武彥(1985)。中華五千年史。文言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其昀、胡品清。La vie intellectuelle a l'epoque des Royaumes Combattans。  new window
23.張其昀、胡品清(1984)。L'histoire de l'antiquite chinois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其昀、黎東方(1983)。China's Cultural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new window
25.張其昀、瞿立恆(1973)。Chinese History of Fifty Centuries。China Academ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妙寅(2020)。月磵禪師語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009)。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第23卷)・附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其昀(1972)。華岡理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其昀、黎東方(1988)。Confucianism: A modern interpretation。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其昀(1955)。新教育論集。中國新聞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其昀、張其昀先生文集編輯委員會(1988)。張其昀先生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文化大學發展史編纂委員會(2012)。中國文化大學發展史:慶祝建校50週年紀念特刊。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000)。張其昀先生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其昀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編委會(2000)。張其昀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立望。竺可楨日記中的張其昀。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廣英(2018)。陶然--學者・教育家張鏡湖。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仕德(2019)。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年譜初編。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廣英(2019)。俯仰--中華民國政略家張其昀。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張其昀。南海學園之興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事蹟略傳,http://tb.hfu.edu.tw/promoter/super_pages.php?ID=promoter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小新同學(2018)。2018年,誰是你心中最美的大學?,https://chinaqna.com/a/51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岡之校史--奠基期:學術系統的沿革,https://www.pccu.edu.tw/intro_history0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其昀(19800412)。創業辦事經驗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左思。詠史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其昀(19710101)。七十自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120505)。紀念文大創辦人--南京大學成立張其昀陳列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瑞(2008)。近二十年張其昀研究綜述,https://fgushihchi.pixnet.net/blog/post/28348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章學誠、葉瑛(1985)。浙東學術。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其晦(1964)。東坡先生在杭事蹟。宋史研究集。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載(1978)。張子語錄。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晞(2000)。張其昀傳。張其昀先生傳略。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其昀。六十年來之華學研究。張其昀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賀忠儒(1982)。張曉峰先生對中國地理學之貢獻。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其昀(1972)。[宋史]序。宋史。中華學術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其昀。宋代四明之學風。張其昀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其昀。南宋都城之杭州。張其昀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其昀。[中華五千年史]編輯要旨。中華五千年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學誠(1985)。釋通。文史通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東方。[中華五千年史]序。中華五千年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錢穆。[中華五千年史]序。中華五千年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寅恪(200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金明館叢稿二編。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宗羲、全祖望(1992)。東萊學案。宋元學案。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其昀(1966)。宋代四明之學風。宋史研究集。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其昀(1982)。上蔣總統書。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其昀(1982)。我的宗教觀。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志夫(1982)。張其昀博士的宗教思想。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昊(1982)。全神教二十八德與中國文化。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其昀(1972)。宗教與道德。華岡理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其昀(1972)。二十八德簡說。華岡理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星雲(2019)。星雲大師參學瑣憶張其昀。參學瑣憶。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聖嚴(2001)。序:我是這樣走過來的。耕耘播種--中華佛學研究所廿週年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聖嚴(2017)。印順長老:劃時代的博士比丘。我的法門師友。法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先謙(1982)。齊物論。莊子集解。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于省吾(1996)。甲骨文中史、事、使為同一字。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其昀(1982)。我的幽默觀。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其昀(1982)。華岡樂舞劇團成立致辭。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華學術院秘書處(1982)。第一屆國際華學會議紀要。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天開(1986)。敬愛的曉峰先生與我國勞工。張其昀先生紀念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關世傑(1986)。永遠懷念曉公海洋宗師。張其昀先生紀念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廣英(2018)。華岡之虹,揚名世界。陶然--學者・教育家張鏡湖。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興才(1982)。張其昀先生是中國印刷教育之父。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興才(2000)。使我國印刷工業躋於世界印刷工業之林。張其昀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潘重規(1982)。書生本色。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其昀。華岡校訓、校歌釋義。張其昀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其昀。進入原子時代的臺灣寶島。張其昀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其昀。通才教育與西洋文化。張其昀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其昀(1982)。敬悼胡適之先生。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曹聖芬(1982)。獨立特行的張曉峰先生。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其昀(1962)。[景福門回憶錄]自序。景福門回憶錄。聯合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康(1982)。名史學家張其昀先生。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其昀(1982)。永懷總統蔣公。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宋晞(2000)。張其昀先生對臺灣文化與教育上的貢獻。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宋晞(1991)。[張其昀先生文集]編校後記。張其昀先生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昌廉、陳鴻琦(1982)。張創辦人曉公的修史事業。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彭瀛添(1991)。張其昀先生著作年表。張其昀先生文集。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馬先醒(1982)。張創辦人曉公的史學思想探微。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程光裕(1982)。一部書(本國地理)的恩惠。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宋晞(2000)。曉師創辦中國文化研究所的始末。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宋晞(2000)。張創辦人辦校的理想、精神與方法。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宋晞(2000)。杭州、泉州、臺北--曉峰師逝世十週年前夕的追思。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宋晞(2000)。華岡張創辦人行誼。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宋晞(2000)。張創辦人的生平事蹟。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宋晞(2000)。學術報國的風範--祝張其昀先生八十大壽。張其昀先生傳略。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宋晞(2002)。張其昀教授與浙江大學史地系所。史地新論。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宋晞(1991)。張其昀先生對臺灣文化與教育上的貢獻。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吳相湘。張其昀治學與興學。民國百人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黎東方(1982)。中華五千年史序。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錢穆(1982)。張曉峰先生中華五千年史序。張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仕德(2019)。[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年譜初編]前言。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年譜初編。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其昀(1976)。[中華五千年史]自序。中華五千年史。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其昀(1961)。[中華五千年史]自序。中華五千年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