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千手觀音像造形研究
書刊名:空大人文學報
作者:陳清香
出版日期:1993
卷期:2
頁次:頁51-70
主題關鍵詞:千手觀音像研究造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01
     在佛教藝術史的長流中,觀音菩薩像的創作是最普遍的題材之一,而觀音像外形 ,又以變化豐富而著稱,而諸多不同外形中,又以千手觀音最為獨特。 千手觀音是密教六觀音之一,其儀軌的入華,可能在北周或初唐,至於表現在藝術創作上, 在京洛地區,已鮮有唐以前的遺�m。但在四川石窟造像上,尚可尋獲不少盛唐、晚唐的遺例 。多半是以浮雕或高浮雕的方式表現之,有坐、立、及善跏坐三種姿勢,其中手臂除了腹前 、當胸肩上等數十雙立體的表現之外,其餘千手均以放射性的排成圓形,布列在觀音像肩後 四周,和觀音的光輪結成一體。 宋代以後,造形趨於立體化,更有千手均實際雕出,手中具各持物的遺例,明代的佳作尤多 ,到了清代,造形更有新的突破,除了以傳統的正面觀表現之外,又出現了四面千手觀音像 的式樣,千手觀音立於五百羅漢堂的字路口,四個方向都可看到千手觀音的正面,手臂也真 實的具千隻以上。 千手觀音的創作在中國流行逾千年,在圖像學上,始終秉持著面容圓滿,姿勢正面觀,手臂 呈放射狀,由內而外,左右對稱等安定均衡的美感。在宗教上,千手觀音是密教修持法門的 一種,如手印、趺坐姿勢象徵著「修定」。而眉心白亳,手上日月輪,千手環成的光輪等, 則代表光明、智慧。從垂廉雙目的神情,則又說明了慈悲、含容等。而千手的持物則更表現 了救苦救難,滿人所願的誓願。 本文列舉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的千手觀音造像遺例,以說明其時代的特徵,宗教的含義,圖象 學的美感等等。
期刊論文
1.陳清香(19761200)。大足唐宋佛教崖雕之研究。臺灣風物,26(4),150-3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清香(19730500)。觀音菩薩的形象研究。華岡佛學學報,3,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6)。觀音造像系統溯源。佛教藝術,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清香(1979)。楊惠之及保聖寺羅漢像考。簡牘學報,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智通。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大足縣政協、大足縣文物保管所、大足石刻研究會(1985)。大足石刻內容總錄。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巳生。四川石窟雕塑藝術。中國美術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榮。正定隆興寺。正定隆興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家駱。大足唐宋石刻圖。大足唐宋石刻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伯達。秀麗多彩的元明清雕塑。中國美術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0)。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7)。太原崇善寺文物圖錄。太原崇善寺文物圖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信、衛令文(1984)。五臺山。五臺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賴底(1980)。大相國寺。大相國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妙法蓮華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法藏。心經略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山谷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元代畫塑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