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性主義與防治雛妓問題的民間行動之關係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張碧琴
作者(外文):Chang, Pi-chi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35:1
頁次:頁119-144
主題關鍵詞:女性主義雛妓問題弱化女性倡導運動標籤理論或烙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
  • 點閱點閱:48
     本文以1986年至1996年間倡議防治雛妓問題之民間行動為對象,探討其行動之理 念與策略發展,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觀看其如何面對父權意識。本文發現以往民間行動透過 「保護幼女」訴求達成法制化的運動目標,但原本由民間團體創發出來、意圖爭取大眾認同 保護的語彙「雛妓」反而被污名化,變成與許多負面刻板印象聯結的語彙,而增加少女再適 應之困難。甚至因為內部行動理念未整合完全、對外同時呈現互相矛盾的論述,一般閱聽者 或許會基於一時同情或現實利益而提供資源贊助,但仍只選擇性地接受符合其既定印象與價 值觀之說法而已,真正被說服改變其道德判斷者有限。故整體說來,今日民間行動仍無力改 變歧視女性、以性道德標準分化女性的父權文化邏輯,卻可能落入「弱化女性」的困境。本 研究因此建議未來行動團體應研議如何增權於從娼少女的倡議手法,並且正面檢視其色情與 娼妓政策,發展出既能保障從娼女性(成年或未成年,被迫賣或自願)需要,又能改造歧視 女性的父權文化之政策。
期刊論文
1.沈水圳(197202)。論公娼之存廢。訓練通訊,113/11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曉玲(1996)。站在父權的肩上--「反」雛妓運動。婦女新知,159,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stin, L. B.(199106)。Unraveling the Mary Ellen Legend: Origins of the Cruelty Movement。Social Service Review,1991(Jun.),203-223。  new window
4.黃淑玲(19960400)。臺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臺灣社會研究,22,10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燕翎、宋美璍(19870310)。女性意識與婦女運動的發展。中國論壇,23(11)=275,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碧琴(1994)。防治未成年從娼的民間行動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維瑄(1991)。基督教社會關懷在臺灣社會福利發展中角色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秀絨(1984)。臺灣私娼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女(1992)。從娼少女之個人及家庭特質與其逃家行為之分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伊慶春、謝美娥、洪文惠(1993)。雛妓問題防治途徑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isberg, D. K.(1985)。Children of the Night。Lexington, M.A.:D.C. Health。  new window
3.Mauss, Armand L.(1975)。Social Problems as Social Movements。Philadelphia:J. B. Lippincott Co。  new window
4.Dale, Jennifer、Peggy, Foster(1986)。Feminists and State Welfare。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earing, Betsy(1986)。Feminist Theory and Social Work。Gender Reclaimed: Women in Social Work。Sydney:Hale & Iremonger Pty Ltd。  new window
2.Robinson, J. W.(1989)。The Conflict Approach。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Perspective。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