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殷商文學史的書寫及其意義
書刊名: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趙敏俐
作者(外文):Zhao, Minl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0)
頁次:169-188+208
主題關鍵詞:殷商文學考古文獻傳世文獻文字書寫歌舞藝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9
近年來的考古文獻與傳世文獻的互相發明,為我們重新認識殷商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甲骨卜辭、銅器銘文、《尚書·盤庚》和《詩經·商頌》為代表的殷商文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由文字記錄下來的文學作品,而且是第一批可以通過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互相證明的可靠的文學作品。作為這一時代的散文,在以實用為主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具有了記言與記事散文的初步形態,奠定了周代以後中國散文的創作傳統與抒寫模式。作為這一時代的詩歌藝術,則包含著記述歷史、傳揚宗教觀念、表達文化思想等多種功能,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開《詩經》創作之先河。殷商文學的產生,標誌著中國文學史從此脫離了遠古的傳說時代而走向了文字書寫的新時代,也標誌著中國的詩歌舞藝術迎來了第一個繁榮期。因此,它應該作為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段單獨書寫,這正是殷商文學史的巨大價值和意義。
期刊論文
1.姚小鷗(2002)。〈商頌〉五篇的分類與作年。文獻,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林昌(2010)。甲骨文與〈商頌〉。福州大學學報,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棟岑(1962)。談〈周易‧卦爻辭〉中的詩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黎子耀(1987)。〈易經〉與〈詩經〉的關係。文史哲,19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儷生(1991)。試說〈詩‧小雅〉與〈易‧卦爻辭〉之間的關聯。東岳論叢,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寶鈞(1951)。1950年春殷墟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蘇杰(2015)。商代青銅器銘文的文本結構及其功能。文學遺產(網絡版),2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炳海(1991)。〈楚辭‧九歌〉的東夷文化基因。中國社會科學,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維(1959)。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公驥(1957)。中國文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曲德來(1995)。屈原及其作品新探。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純一(2005)。先秦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安泰、容庚、吳重翰(1957)。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壽祺、張善文(2001)。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預(1977)。春秋左傳集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玉順(1995)。易經古歌考釋。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學勤(1997)。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無量(1918)。中國大文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荀悅、袁宏、張烈(2002)。兩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中舒(1989)。甲骨文字典。四川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袁珂(1992)。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之純(1915)。中國文學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希之(1935)。中國文學流變史論。北平文化學社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曄、李賢(1965)。後漢書.曹褒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阮元(1980)。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樹國(2003)。樂舞與儀式:宗教倫理與中國上古祭歌形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傳才(1995)。商頌研究‧序。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傅道彬(1993)。〈詩〉外詩論箋。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阮元(1980)。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國家文物局(1995)。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劍(1999)。追尋逝去的音樂踪迹。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皮錫瑞(1954)。經學通論‧詩經。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蔣善國(1988)。尚書綜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慶藩、王孝魚(1961)。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慶中(2005)。周易經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司馬遷(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左丘明、徐元誥、王樹民、沈長雲(2002)。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暉(2000)。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蔭瀏(1981)。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宇信、楊升南(1999)。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學勤(1994)。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姚孝遂、肖丁(1985)。小屯南地甲骨考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洪興祖、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屈原(1983)。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孔安國、孔穎達、黃懷信(2007)。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荀卿、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胡厚宣(1999)。甲骨文合集釋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墨翟、吳毓江、孫啟治(1993)。墨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呂不韋、高誘、許維遹、梁運華(2009)。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學勤(20130911)。出土文獻與古史重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亨(19610822)。周易卦爻辭的文學價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公驥、張松如(1956)。論商頌。文學遺產增刊。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林昌(2011)。〈商頌〉作于商代的考古印證與〈虞頌〉〈夏頌〉存于〈天問〉的比較分析。考古發現與文史新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鏡池(1982)。周易筮辭考。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善文(1997)。〈周易〉卦爻辭詩歌辨析。周易與文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源(2002)。詩古微。詩經要籍集成。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12)。周公之琴舞(釋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上海: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