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
作者:陳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Fa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曾永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劇壇北京乾隆時期戲曲劇種戲曲聲腔劇團組織劇場活動戲曲演員表演藝術劇作家與劇作劇評家與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 陳 芳
「壇」者,本義為「築土而高」。《說文解字》云:「壇,祭場也。」是其原為祭神之所,後古人朝會盟誓等事,亦多設壇行之。現今則轉用而指某一具有文化共性之社會組合體。故「劇壇」者,即是戲劇界之組成分子,所進行各項戲曲活動之專稱。其可謂是一種戲曲生物鏈,也是一種複雜的文化現象之反映。牽涉及於劇作家、劇本、導演、演員、觀眾、劇場及環境等各個與戲曲有關的環節,並與政治、經濟、宗教信仰、社會習俗和傳統文化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劇壇」之研究,是立體性、全面性、綜合性地來考察戲曲活動此一有機體之各個部分。
本文題目《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即是將「劇壇」時空斷限在乾隆時期(1736─1795)之北京,探討當時北京戲曲劇種、聲腔之發展,戲班、劇場之規模,演員之表演藝術,劇作家之創作特色,搬演劇目與時代、社會之互動及劇評家之劇觀、劇論等各方面的內涵,並由此推衍其於中國戲曲史上的傳承與啟迪意義。茲分五章探究如下:
第一章〈乾隆時期北京所流行之戲曲劇種與聲腔〉:首先考釋其時其地所流行之戲曲劇種約十種,就其形成時間、形成地區、形成基礎、主要腔調、腔調形式與活動現況等略作介紹,並探討劇種形成與發展之內、外在規律。然後以「南崑、北弋、東柳、西梆」為中心,紹述四大聲腔之音樂特質與表演風格,說明其腔系劇種在乾隆時期流布各地之情形,及其交流衍化後,如何改變當時的戲曲生態。
第二章〈乾隆時期北京之劇團組織與劇場活動〉:乃研究其時其地宮廷與民間戲曲活動之發展概況。由戲曲管理機構、劇團組織、劇場形製、排場規模和演劇風氣等角度切入主題,兼及禁戲律令之種種舉措。於是可知乾隆時期北京戲曲搬演之外緣條件和人文環境。
第三章〈乾隆時期北京之戲曲演員及其表演藝術〉:係以乾隆時期薈集北京之戲曲演員為考察重心,就其地理籍貫、隸屬劇種與劇團、專任腳色行當、類聚之社會階層、血緣或師承流派等,及平面、高度與時代之分布者,作縱橫交叉之研究。並分析其擅長之演出劇目,所顯示的劇壇特色和意義。再從演員之腳色妝扮、戲曲唱腔與表情身段等面向,論述其如何體現戲曲表演藝術之精萃。
第四章〈乾隆時期北京之劇作家及其劇作〉:此為二段式撰作法。先據可靠文獻考述當時與北京劇壇有關之八位古典劇作家之生平背景,及其劇作之現存流傳板本和本事內容,並綜合論評其個人劇作之特點。再以共性為基礎,一則論證其時宮廷四大傳奇之編撰特色,一則討論文人戲曲之創作傾向。
第五章〈乾隆時期北京之劇評家及其劇學專著〉:此亦為二段式撰作法。先個別敘錄當時與北京劇壇具有一定關聯性之至少五位劇評家之生平履歷,及其劇學專著之性質、現存流傳板本和內容大要等,以鳥瞰各家戲曲評論之廣度與深度。再將其於戲曲美學關注之焦點:色藝展現、度曲方法與形神境界等課題,納入筆者六大戲曲程式體系之理論架構下,予以網絡式的探析。庶幾於其實際批評中,梳理出其評藝高度。
結論則扼要論述乾隆時期北京劇壇所呈顯之歷史意義與影響,以明本文命意之所在。
如是建構本文之學理研究,其目的有三:一是全盤掌握乾隆時期北京劇壇之沿革始末,可知花、雅之爭的真正意義,並理解中國近代戲曲發展之演進情勢;二是藉以察知乾隆時期北京劇壇之藝文活動情形,有助於吾人認知其時其地之民情風俗,以見戲曲搬演之社會功能;三是探討乾隆時期北京劇壇之戲曲美學的理論與實踐,應可提供吾人欣賞戲曲表演之多元角度,間接提升吾人戲曲品評之人文素養。
主要參考書(各分類專書依書名之筆畫排序,單篇論文依引用之先後排序。)
一、工具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北京、上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一九八三、八
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 霍松林、申士堯主編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一九九二、四
中國古代戲劇辭典 張月中主編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一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 周汛、高春明編著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六、十二
中國音樂史圖鑑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著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八八、十一
中國音樂詞典 繆天瑞等編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八五、六
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 楊孟衡等主編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十一
中國戲曲曲藝辭典 湯草元、陶雄主編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八一、九
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 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五、六
中國戲曲劇種手冊 李漢飛編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七、六
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 余漢東編著 武昌 湖北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四、十
中國戲劇圖史 廖奔 鄭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八
中國劇目辭典 王森然遺稿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九
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李修生主編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七、十二
平劇劇目初探 陶君起 臺北 明文書局 一九八二、七
京劇劇目辭典 曾白融主編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九、六
京劇知識辭典 吳同賓、周亞勛主編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0、十
美學辭典 王世德主編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七、十二
二、曲目: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十一
今樂考證 清.姚燮
也是園藏書古今雜劇目錄 清.黃丕烈
曲目新編 清.支豐宜編
重訂曲海總目 清.黃文暘原編
中國近代戲曲論著總目 傅曉航、張秀蓮主編 北京 文化藝術 一九九四、四
中國戲曲總目彙編 羅錦堂 香港 萬有圖書公司 未著出版年月
古典戲曲存目彙考 莊一拂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六、九
曲錄 王國維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一、一
明清傳奇綜錄 郭英德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七
清代雜劇全目 傅惜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一、二
戲曲要籍解題 李惠綿 臺北 正中書局 一九九一、十二
三、曲譜:
北曲新譜 鄭騫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三、四
北曲套式彙錄詳解 鄭騫 臺北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三、四
曲譜研究 周維培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十一
南北詞簡譜 吳梅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七、五
崑曲曲牌及其套數範例集 王守泰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四、七
善本戲曲叢刊 王秋桂主編 臺北 學生書局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清.周祥鈺等編 一九八七、九
北詞廣正譜 清.李玉 一九八七、九
新定十二律京腔譜 清.王正祥 一九八四、五
納書楹曲譜 清.葉堂 一九八七、九
四、劇作:
九九大慶 清.張照 清光緒抄本
月令承應 清.張照 清光緒抄本
法宮雅奏 清.張照 清光緒抄本
清宮大戲 臺北 天一出版社 未著出版年月
勸善金科 清.張照
昇平寶筏 清.張照
鼎峙春秋 清.周祥鈺、鄒金生
忠義璇圖 清.周祥鈺、鄒金生
古代戲曲叢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冬青樹 清.蔣士銓 一九八八、六
臨川夢 清.蔣士銓 一九八九、五
古柏堂戲曲集 清.唐英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十
車王府曲本菁華(明清卷) 劉烈茂等主編 廣東 中山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六
明清戲曲珍本輯選 孟繁樹、周傳家編校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五、八
清人雜劇初集 鄭振鐸編纂 香港 龍門書店 一九六九、三
清人雜劇二集 鄭振鐸編纂 香港 龍門書店 一九六九、三
清代戲曲選注 蕭善因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八
清代雜劇選 王永寬等注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一、五
清雜劇故事集 凌嘉弘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九
善本戲曲叢刊 臺北 學生書局
綴白裘 清.阮花主人編選、錢德蒼續選 一九八七、九
蔣士銓戲曲集 清.蔣士銓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九三、二
寫心雜劇 清.徐爔 清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刻本
雜劇三集 清.鄒式金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五八、六
五、劇種史、聲腔史、音樂史、戲曲史及其相關論著:
二黃聲腔之分析 吳家璧 臺北 文化藝研所碩論 一九八二、六
山西劇種概說 杜志明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一
山東地方戲曲劇種史料匯編 李趙壁、紀根垠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三、十一
中國京劇史 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編著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0、四
中國川劇通史 鄧運佳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七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楊蔭瀏 臺北 丹青圖書公司 一九八五、五
中國近世戲曲史 日.青木正兒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二、十
中國板式變化體戲曲研究 孟繁樹 臺北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一、三
中國音樂史綱 楊蔭瀏 臺北 樂韻出版社 一九九六、二
中國音樂史 蕭興華 臺北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五、三
中國音樂小史 許之衡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六、五
中國戲曲志 北京 中國ISBN中心 至一九九九年止,出齊二十七卷
河北卷、天津卷、河南卷、陝西卷、甘肅卷、山西卷、
安徽卷、湖北卷、廣東卷、四川卷::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北京卷)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編委會 北京 北京出版社 一九九二、七
中國戲曲及其音樂 常靜之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五、六
中國戲曲研究資料初集 歐陽予倩編 北京 藝術出版社 一九六六、九
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 廖奔 臺北 貫雅出版公司 一九九二、七
中國戲曲音樂 蔣菁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五、五
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 周貽白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九、十
中國戲劇史講座 周貽白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八、九
中國戲曲通史 張庚、郭漢城 臺北 丹青圖書公司 一九八五、十二
中國戲曲史話 彭隆興 北京 知識出版社 一九八五、四
中國戲曲演義 羅曉帆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五、九
中國戲劇簡史 董每戡 臺中 藍燈文化公司 一九八七、九
中國戲曲史漫話 吳國欽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三、八
中國戲曲文學史 許金榜 北京 中國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五
中國戲曲史略 余從、周育德、金水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三、十二
中國戲曲史論 吳新雷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三
中國戲曲史索隱 蔣星煜 濟南 齊魯書社 一九八八、十
中國戲曲史鉤沈 蔣星煜 河南 中州書畫社 一九八二、九
中國戲劇史論稿 林鋒雄 臺北 國家出版社 一九九五、七
中國戲劇史論集 趙景深等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五
元明清劇曲史 陳萬鼐 臺北 鼎文書局 一九七四、十
北平俗曲略 李家瑞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七四、二
皮黃文學研究第一輯 未著撰人 臺北 學藝出版社 未著出版年月
老調簡史 李忠奇等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五 、十一
京劇史研究─戲曲論匯(二)專輯 北京市戲曲研究所編 上海 學林出版社 一九八五、十二
京劇二百年概觀 蘇移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一九九五、三
京劇談往錄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一九八五、二
京劇談住錄三編 同上 一九九0、九
京劇二百年史話 毛家華編著 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印行 一九九五、五
明清戲曲史 盧前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八、六
河北梆子簡史 馬龍文、毛達志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十
宜黃諸腔源流探 流沙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三、十二
南戲論集 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等編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八、十二
南北皮黃戲史述 于質彬 合肥 黃山書社 一九九四、一
柳子戲簡史 紀根垠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八、四
陝西劇種概觀 劉敬賢等 西安 三秦出版社 一九八九、十
高腔學術討論文集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湖南省戲曲研究所合編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八三
秦腔音樂概論 王正強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五、四
華東戲曲劇種介紹 華東戲曲研究院編輯 上海 新文藝出版社 一九五五、九
崑劇演出史稿 陸萼庭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0、一
崑劇發展史 胡忌、劉致中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九、六
崑劇曲調 上海崑曲研習社研究組編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一九五八、七
清代宮廷音樂 萬依、黃海濤 北京 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 一九九0
清代戲曲史 周妙中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十二
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 林鶴宜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四、十new window
渭南地區戲曲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一九八九、四
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二)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九、三
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四)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0、九
湖南戲曲史稿 龍華 長沙 湖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六
湖北戲曲聲腔劇種研究 王俊、方光城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六、六
腔調考原 王芷章 北平 中華書局鉛印本 一九三六
粵劇史 賴伯疆、黃鏡明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六
滇劇史 顧峰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六、六
新花部農譚 周傳家 石家莊 花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0
福建戲史錄 林慶熙等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三、三
論梆子腔 常靜之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一、五
豫劇源流初探 馮紀漢 開封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七九
豫劇唱腔音樂概論 王基笑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三、七
戲曲與浙江 洛地 杭州 杭州出版社 一九九一、二
戲曲聲腔劇種研究 余從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八八
戲曲音樂散論 何為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八二
徽班進京二百年祭 顏長珂、黃克主編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一、一
藝術不老文集 常靜之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七、六
六、劇作家、演員、劇場等相關論著:
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 趙景深、張增元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0
中國古代戲曲家評傳 胡世厚、鄧紹基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七
江蘇歷代文學家 李紹成等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六
明清戲曲家考略 鄧長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十二
明清戲曲家考略續編 鄧長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一
清代戲曲家叢考 陸萼庭 上海 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五、十二
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 潘光文(應即潘光旦)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一、八
清代伶官傳 王芷章 北京 中華書局
皖優譜 天柱外史氏(程演生) 臺北 世界書局 據一九三九年本影刊
優伶史 譚帆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五、七
中國古代劇場史 廖奔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五
中國戲臺 高琦華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十一
清代以來的北京劇場 李暢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一九九八、九
中國戲班史 張發穎 瀋陽 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一、十一
乾隆時期劇場活動之研究 牛川海 臺北 華岡出版社 一九七七、四
乾隆時期戲曲活動研究─兼談花雅消長問題 丘慧瑩 臺北 揚智文化公司 一九九八、四new window
七、戲曲專著:
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 清大中語系主編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九0、十二
中國古代戲曲論集 王季思等 鄭州 中國展望出版社 一九八六、四
中國古典戲劇論集 曾師永義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七九、十
中國古典小說戲曲論集 趙景深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六
中國民間小戲 張紫晨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九、七
中國地方小戲之研究 施德玉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九、四
中國的宗族與戲劇 日.田仲一成著 錢杭、任余白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八
中國崑曲藝術 鈕驃等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一九九六、八
中國戲曲與社會諸色 路應昆 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一
中國戲曲文化 周育德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社 一九九六、六
中國戲曲與中國宗教 周育德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0、十二
中國戲曲論集 周貽白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六0、五
中國戲劇文學的瑰寶││明清傳奇 王永健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八
中國戲劇與民俗 翁敏華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七、十二
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 謝碧霞 臺北 臺大文史叢刊第五十九種 一九八一、六
元明清戲曲探索 徐扶明 杭州 淅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
古劇說彙 馮沅君 臺北 學海出版社 據一九四五年本影刊
目連戲研究 朱恆夫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五
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 陳芳英 臺北 臺大文史叢刊六十五 一九八三、六
民間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探討─以宗教、道德與小戲為核心 郝譽翔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八、十二
曲律易知 許之衡 臺北 郁氏印獎會印行 一九七九、七
曲論初探 趙景深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0、七
吳梅戲曲論文集 王衛民編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三、五
李嘯倉戲曲曲藝研究論集 李嘯倉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四、十
折子戲論集 林逢源 高雄 復文書局 一九九二、六
京劇之變遷 齊如山 北京 北大民俗叢書 一九二七
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 王安祈 臺北 學生書局 一九八六 、六new window
明代戲曲五論 王安祈 臺北 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0、五
明清曲談 趙景深 上海 古典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 七
明清文人傳奇研究 郭英德 臺北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一、一
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 王璦玲 臺北 臺灣書店 一九九八、三
明清傳奇導論 張師清徽 臺北 華正書局 一九八六、十
明雜劇概論 曾師永義 臺北 嘉新研究論文第三0二種 一九七八、五
俞大綱全集─論述卷(一)俞大綱 臺北 幼獅文化公司 一九八七、六
唐英戲曲研究 丘慧瑩 臺北 中央中研所碩論 一九九一、五
清人雜劇論略 曾影靖 台北 學生書局 一九九五、十
清代帝王與戲曲研究 鄭文佩 臺北 臺大中研所碩論 一九九七、六
清初雜劇研究 陳芳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一、四
清乾隆間劇壇暨劇學研究 吳昶和 臺北 師大國研所博論 一九九0、六new window
清徽學術論文集 張師清徽 臺北 華正書局 一九八六、十
參軍戲與元雜劇 曾師永義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九二、四
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自覺與因應之探討 汪詩珮 臺北 臺大戲研所碩論 一九九九、六new window
崑劇生涯六十年 周傳瑛口述 洛地整理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八
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 梁啟超等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八九、四
詩歌與戲曲 曾師永義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八八、四
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 王安祈 臺北 里仁書局 一九九六、十new window
說戲曲 曾師永義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六六、七
說俗文學 曾師永義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八0、四
《綴白裘》地方戲曲研究 劉國俊 臺北 文化藝研所碩論 一九九三、六
論說戲曲 曾師永義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一九九七、三
蔣士銓研究 趙舜 臺北 師大國研所碩論 一九七五 、六
蔣心餘研究 王建生 臺北 學生書局 一九九六
舞臺生涯 梅蘭芳述 臺北 里仁書局 一九七九、十二
戲曲論叢 趙景深主編 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五
戲曲小說叢考 葉德均 北京 中華書局 未著出版年月
戲劇叢刊 北平國劇學會編輯 天津 古籍書店 一九九三、八
螾廬曲談 王季烈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一、七
藏園九種曲研究 章綺霞 臺北 輔大中研所碩論 一九八六、六
雜技與戲曲發展之研究─從先秦角觝到元代雜劇 蔡欣欣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八、十二new window
顧曲麈談 吳梅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三、八
儺─中國儀式戲劇研究 郝譽翔 臺北 臺大中研所博論 一九九八、六new window
讀曲小紀 趙景深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五九、七
八、戲曲美學史及其相關論著: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十一
中原音韻 元.周德清
南詞敘錄 明.徐渭
樂府傳聲 清.徐大椿
雨村曲話 清.李調元
劇話 清.李調元
劇說 清.焦循
花部農譚 清.焦循
曲話 清.梁廷柟
梨園原(原名明心鑑) 清.黃旛綽原著
詞餘叢話 清.楊恩壽
衡曲麈談 清.張琦
中國戲劇學史稿 葉長海 臺北 駱駝出版社 一九八七、八
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 譚帆、陸煒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四
中國古典劇論概要 蔡鐘翔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十
中國戲曲觀眾學 趙山林 上海 華東師大出版社 一九九0、六
中國歷代劇論選注 陳多、葉長海編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七、七
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 蔡仲德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五 、八
中國戲曲理論研究文選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編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五、六
平劇史料叢刊 劉紹唐、沈葦窗主編 臺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一九七四、四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 張江裁編纂
燕蘭小譜 清.安樂山樵(吳長元)
日下看花記 清.小鐵笛道人
聽春新詠 清.留春閣小史
夢華瑣簿 清.蕊珠舊史(楊懋建)
北京梨園金石文字錄 張江裁編
北京梨園掌故長編 張江裁編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 張江裁編纂
消寒新詠 清.鐵橋山人等
眾香國 清.眾香主人
北平梨園竹枝詞薈編 張江裁編
燕歸來簃隨筆 張江裁
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 李惠綿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八、十二new window
古代戲曲思想藝術論 江巨榮 上海 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五、十二
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 隗芾、吳毓華編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二、十
古代戲曲美學史 吳毓華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四、八
曲苑第一輯 《曲苑》編輯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七
曲苑第二輯 《曲苑》編輯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六、五
曲律與曲學 葉長海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九三、五new window
消寒新詠 周育德編 北京 中國老年文物研究學會 一九八六
閑情偶寄 清.李漁 臺北 長安出版社 一九七九、九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正續編 張次溪編纂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八、十二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 潘麗珠 臺北 里仁書局 一九九八、二
善本戲曲叢刊 王秋桂主編 臺北 學生書局
審音鑑古錄 清.琴隱翁編 一九八七、九
新曲苑 任中敏主編 臺北 中華書局 一九七0、八
曲海一勺 清.姚華
菉猗室曲話 清.姚華
霜曲跋 吳梅
《樂府傳聲》譯注 吳同賓、李光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
檜門觀劇詩 葉德輝輯錄 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0八)刻本
戲曲導演概論 黃在敏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四、十二
戲曲傳統聲樂藝術 傅雪漪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八七、九
戲曲藝術論 張庚 臺北 丹青圖書公司 一九八七、六
戲曲美學論文集 張庚、蓋叫天等 臺北 丹青圖書公司 未著出版年月
戲曲表演概論 陳幼韓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六、一
戲曲表演研究 黃克保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二、四
戲曲表演規律再探 阿甲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0、十一
戲劇審美心理學 余秋雨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 、五
戲劇人類學論稿 馬也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三、九
戲劇美學 曹其敏 北京 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四
九、其他:
八旬萬壽盛典 清.阿桂 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本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七八
小倉山房詩集 清.袁枚 四部備要本
小說考證 蔣瑞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七
中國十大商幫 張海鵬、張海瀛主編 合肥 黃山書社 一九九三、十
中國文學研究 鄭振鐸 臺北 明倫出版社 未著出版年月
中國古代商業簡史 柯育彥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七
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北卷) 丁世良、趙放主編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一九九七、七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沈從文編著 上海 上海書店 一九九七、六
中國古代服飾史 周錫保 臺北 南天書局 一九八九、九new window
中國服裝史 黃能馥、陳娟娟編著 北京 中國旅游出版社 一九九五、五
天咫偶聞 清.曼殊震鈞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六、七
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 王曉傳輯錄 北京 作家出版社 一九五八、七
市井風情─京城廟會與廠甸 郭子升 瀋陽 遼海出版社 一九九七、八
北京老戲園子 侯希三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 一九九六、六
北京史稿 李淑蘭 北京 學苑出版社 一九九四、十
北京歷史人口地理 韓光輝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二
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 江蘇博物館編 北京 三聯書店 一九五九
吳社編 明.王登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八六、一
忠雅堂集校箋 清.蔣士銓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十二
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 李華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一九八0
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 王振忠 北京 三聯書店 一九九六、四
明清小曲研究 張繼光 文化中研所博論 一九九三、六new window
歧路燈 清.李綠園 臺北 綠化文化公司 未著出版年月
品花寶鑑 清.陳森 臺北 博遠出版公司 一九八七、十
南巡盛典 清.高晉 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本
英史謁見乾隆記實 英.馬戛爾尼著 秦仲龢譯 臺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六六
紅樓夢與戲曲比較研究 徐扶明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
宸垣識略 清.吳長元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八三、十
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 高翔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十
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 唐力行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七、七
清代北京竹枝詞 路工編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一九一九八二、一
清代禁毀書目研究 吳哲夫 臺北 嘉新研究論文第一六四種 一九六九、八
清代康雍乾三朝禁書原因之研究 丁原基 臺北 華正書局 一九八三、二
清代各省禁書彙考 雷夢辰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九、五
清代地方劇資料集(一)華北篇 日.田仲一成編 東洋學文獻叢刊第三輯
清史稿校註 國史館編著 臺北 國史館 一九八六
清朝文獻通考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五八、十
清代通史 蕭一山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五、四
清朝史話 未著撰人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八、九
清代宮廷史 萬依等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0、三
清代宮史叢談 王樹卿主編 北京 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 一九九六、十
清昇平署志略 王芷章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八一、二(據一九三七年本影刊)
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 周明泰 臺北 文海出版社 據一九三三本影刊
清稗類鈔 徐珂編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六六、六
清稗類鈔選 徐珂編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四、四
清嘉錄 清.顧祿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三、四
乾隆帝及其時代 戴逸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一
乾隆出巡記 趙雲田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一九九七、五
陶庵夢憶 明.張岱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五、二
國朝宮史 于敏中等輯 臺北 學生書局 一九六五、十一
都門紀略 清.楊懋建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六六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臺北 啟文書局 一九六三、一
欽定學政全書 清.素爾納編 臺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七四、六
揚州畫舫錄 清.李斗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六0、四
游居柿鰻 明.袁中道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五、七
鄉言解頤 清.李光庭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八三、六
閱世編 清.葉夢珠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八三、十
閱微草堂筆記 清.紀昀 臺北 大中國圖書公司 一九九二、六
腐朽與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長卷 趙世瑜 長沙 湖南出版社 一九九六、九
廣陽雜記 清.劉獻廷 臺北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六、四
蓴鄉贅筆 清.董含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五
審美形態通論 楊詠祁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六
諧鐸 清.沈起鳳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三、四
燕都叢考 陳宗藩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七
歷代詠劇詩歌選注 趙山林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八八、八
霓裳續譜 章依萍校訂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據一九三一年本重刊
霓裳續譜研究 張繼光 臺北 文津出版社 一九八九、四
隨園詩話 清.袁枚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八二
嘯亭雜錄 清.昭槤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九、六
嘯亭續錄 清.昭棩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三、四
檐曝雜記 清.趙翼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六六
徽商研究論文集 《江淮論壇》編輯部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十
藤蔭雜記 清.戴璐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八七
龔定庵(自珍)全集類編 清.龔自珍 臺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六0
十、單篇論文:
明清時期江南的商品流通與水運業的發展─從日用類書中商業書有關記載來研究明清江南的商品經濟
陳學文 杭州 《浙江學刊》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中國地方劇的發展構造 日.田仲一成著 吳密察譯 臺北 《民俗曲藝》第十二期(一九八一、十)、第十三期(一九八二、一)、第十四期(一九八二、二)new window
明清時期江南廟會與華北廟會的幾點比較 趙世瑜 上海 《史學集刊》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社會.社火與社戲─中國民間戲劇活動的基礎 邱建昌 臺北 《歷史月刊》第十一期(一九八八、 二)
也談南戲的名稱、淵源、形成和流播 曾師永義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一期(一九九七、九)
乾隆時期華北地區新興戲曲劇種考述 陳芳 臺北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六卷第一期(一九九六、 三)new window
乾隆時期華中地區新興戲曲劇種考述 陳芳 臺北 《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八期(一九九八、六)new window
乾隆時期華南地區新興戲曲劇種考述 陳芳 臺北 《警專學報》第七期(一九九四、六)new window
讀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 徐朔方 北京 《戲曲研究》第十八輯(一九八六、四)
「梆子腔」釋名 陳芳 臺北 《輔仁國文學報》第十四集(一九九八、三)
清乾、嘉時期京師「秦腔」初探 潘仲甫 北京 《戲曲研究》第十輯(一九八三、九)
浙江亂彈腔系源流初探 王錦琦、陸小秋 太原 《中華戲曲》第四輯(一九八七、十二)
徽劇聲腔的三個發展階段 王錦琦、陸小秋 北京 《戲曲研究》第七輯(一九八二、十二)
戲曲形成規律探索 王廷信 太原 《中華戲曲》第九輯(一九九0、九)
中國地方戲劇在明清兩代的發展 Colin Mackerras著 蘇友貞譯 臺北 《中外文學》第五卷第七期(一九七六、十二)new window
民間戲曲在中國戲曲發展中的價值 孫世文 太原 《中華戲曲》第九輯(一九九0、九)
劇種論略 劉厚生 太原 《中華戲曲》第十輯(一九九一、四)
魏長生論 周傳家 北京 《戲曲研究》第二十一輯(一九八六、十二)
崑山腔分布概況 王芷章 北京 《戲曲藝術》一九八一年第四期
崑曲發展簡史 張秀蓮編寫 北京 《戲曲藝術》一九八年第一期
也談《綴白裘》裡的地方戲 林鶴宜 臺北 《臺大中文學報》第五期(一九九二、六)
論乾、嘉時期長江流域的梆子腔 孟繁樹 太原 《中華戲曲》第九輯(一九九0、三)
關于山陝梆子聲腔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寒山 太原 《中華戲曲》第二輯(一九八六、十)
論清代戲曲的兩個主要腔調─徽調與皮簧 王芷章 北京 《戲曲藝術》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試論清初長江流域形成的南北複合腔種 廖奔 北京 《中央戲劇學院學報》一九九年第四期
梆子、梆子腔和吹腔 王錦琦、陸小秋 北京 《戲曲藝術》一九八三年第三期
明清戲曲腔調尋─試談《太古傳宗》附刊之《弦索時調新譜》 傅雪漪 北京 《戲曲研究》第十五輯(一九八五 、九)
清代宮廷戲曲的舞臺美術 龔和德 上海 《戲劇藝術》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清代昇平署沿革 郎秀華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清代宮廷音樂 萬依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二年第二期
管理宮廷生活的清代內務府組織機構及其檔案 單士元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清宮演劇叢話 李宗白 北京 《北京藝術》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乾隆時期的宮廷節慶活動 苑洪琪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清代內廷演戲情況雜談 朱家溍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
清宮劇場考 廖奔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清代避暑山莊演戲瑣談 李國梁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
故宮戲臺和皇家戲劇生活 賈俊英、徐啟賓 北京 《文物天地》一九八二年第三期
宮廷戲衣 許玉亭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清宮戲衣材料織造及其來源分析─兼談戲衣襯裡上的幾方印銘 張淑賢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 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清代的戲曲服飾史料 朱家溍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七九年第四期
《穿戴題綱》的年代問題 龔和德 北京 《故宮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戲曲舞臺美術歷史概說 龔和德 北京 《戲曲研究》第二十六輯(一九八八、五)
關于「廣和查樓」的前後 王遐舉 北京 《舞臺美術與技術》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唐土名勝圖薈》「查樓」圖辨偽 李暢 北京 《戲曲研究》第二十二輯(一九八七、六)
北京的戲樓與戲園 賀海 北京 《文史知識》一九八八年第五期
乾隆時期北京民間戲曲演員之分布與色藝初探 陳芳 高雄 中山大學「民俗與文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一九九八、十一)
嘉慶丁巳、戊午觀劇日記 清.佚名 北京 《戲曲研究》第九輯(一九八三、三)
珍貴的戲曲史料─讀《嘉慶丁巳、戊午觀劇日記》手稿 顏長珂 北京 《戲曲研究》第九輯(一九八三、三)
乾隆時期北京劇壇之形神美學管窺 陳芳 臺北 《輔仁國文學報》第十五集(一九九九、六)new window
勸善金科─一部院藏的清宮封箱大戲 馮明珠 臺北 《故宮文物月刊》第九卷第十期(一九九二、一)new window
明清目連戲散論 朱恆夫 太原 《中華戲曲》第二輯(一九八六、十)
清代目連戲概述 劉禎 太原 《中華戲曲》第十四輯(一九九三、八)
《勸善金科》民間本與詩贊系戲曲 劉禎 太原 《中華戲曲》第十七輯(一九九四、十)
從目連戲看民間劇作與宮廷劇作藝術上的差異 李玫 武昌 《武漢大學學報》一九九二年第三期
評周妙中先生點校的《蔣士銓戲曲集》 張樹英 北京 《戲曲研究》第五十二輯(一九九五、十二)
蔣士銓《藏園九種曲》析論 張師清徽 臺北 《書目季刊》第九卷第一期(一九七五、六)
蔣心餘文學述評─藏園九種曲 王建生 臺中 《中國文化月刊》第一六0期(一九九三、二)、第一六六期(一九九三、八)、第一七三期(一九九四、三)、第一七七期(一九九四、七)
鄭之珍《勸善記》探微 文憶萱 北京 《戲曲研究》第三十七輯(一九九一、六)
揭示清高宗御制京劇一重大秘密 張古愚 北京 《戲曲藝術》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清雜劇芻議 王春平 太原 《中華戲曲》第十五輯(一九九三、八)
《品花寶鑑》中的戲曲史料 朱喜 北京 《戲曲藝術》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論說「戲曲程式」 陳芳 臺北 《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一九九九、一)
傳統戲曲舞臺美術系統評析 欒冠華 北京 《戲曲研究》第十四輯(一九九二、六)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