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體系與視野:五十年來(1949-2002)臺灣學者對傳統戲曲學的建構
書刊名:戲劇研究
作者:林鶴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Ho-y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
頁次:頁1-47
主題關鍵詞:戲曲歷史戲曲文學戲曲理論劇場藝術劇場文化劇種學History of theaterLiterature of theaterTheory of theaterStage artsCulture of theaterStudies on theatrical genr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6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曾永義(20000500)。也談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臺大中文學報,12,365-4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永義(19870300)。中國地方小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民俗曲藝,46,9-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振義(19880700)。歌仔調的「樂合詩」歌唱傳統與特質初探。民俗曲藝,54,97-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鏡波(1931)。臺灣の歌仔戲の實際的考察と地方青年男女に及ほす影響。臺灣教育,346/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得時(1941)。娛樂としての布袋戲。文藝臺灣,3(1),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守禮(1966)。順治本荔枝記校研。臺灣風物,16(2),17-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訴上(1952)。我怎樣寫「國策劇本」。中國一周,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鶴宜(2002)。歷史劇場的新構築─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評議。中外文學,31(1),175-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丁丑(1913)。臺灣の劇に就いて。臺灣教育,133,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育甄(2001)。《中國戲曲通史》評介。中國文化月刊,257,119-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庚辛(1968)。漫談布袋戲。臺灣風物,18(1),84-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保宗(1942)。臺南的音樂。民俗臺灣,2(11),36-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競新(1987)。中國戲劇起源諸說辨析(下)。國立編譯館館刊,16(2),167-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競新(1987)。中國戲劇起源諸說辨析(上)。國立編譯館館刊,16(1),3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永義(1988)。說「排場」。漢學研究,6(1),10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永義(1988)。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上)。社教雙月刊,28,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永義(1989)。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中)。社教雙月刊,29,5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永義(1989)。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下)。社教雙月刊,30,5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鶴宜(1998)。論明清傳奇敘事的程式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鶴宜(1991)。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惠綿(1994)。戲曲搬演論研究:以元明清曲牌體戲曲為範疇(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安祈(1980)。李玄玉劇曲十三種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子漢(1998)。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麗紗(1987)。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杏娥(1994)。中國「戲曲導演」之回顧與展望(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因(1964)。楔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吳瑄(1999)。俞大綱劇作研究,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心宇(1995)。吳祖光劇作研究,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振輝(1978)。宋元戲文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炫文(1973)。歌仔戲音樂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盈盈(1988)。明代一折短劇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曉燕(1994)。田漢傳統戲曲觀及研究,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魏婉琪(1994)。歐陽予倩之戲曲改革研究,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朝栻(1964)。金元雜劇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季蔓(1987)。唐宋小戲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芳(1999)。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芳英(1984)。明代劇學研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敬欽(1976)。「梧桐雨」與「長生殿」比較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永義(1971)。明雜劇研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游宗蓉(1994)。元雜劇排場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竹內治(1943)。臺灣演劇誌。臺灣演劇誌。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敬(1961)。明清傳奇導論。臺北:東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家駱(1963)。全元雜劇三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文標(1984)。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貽白(1954)。中國戲劇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二北(1970)。新曲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天祐(2000)。臺灣教育探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貽白(1936)。中國戲劇史略。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錦堂(1976)。現存元人雜劇本事考。臺北:順先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南揚(1969)。宋元南戲百一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石光生(2000)。南臺灣傀儡戲劇場藝術研究。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武昌(1990)。懸絲牽動萬般情:臺灣的傀儡戲。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清)蔣士銓(1928)。支那戲曲研究。支那戲曲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家駱(1962)。全元雜劇初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庚、郭漢城(1980)。中國戲曲通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傅惜華(1981)。清代雜劇全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安祈(198705)。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欣欣(2005)。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臺北:國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永義(1975)。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錢南揚(198103)。戲文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之衡、吳梅(1979)。曲律易知。臺北:郁氏印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戲曲研究院(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錘寬(2000)。北管音樂概論。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任二北(1958)。唐戲弄。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錦堂(1979)。錦堂論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訴上(199109)。台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呂理政、張炎憲(1991)。布袋戲筆記。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青木正兒、王吉廬(1936)。中國近世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洪惟助(2002)。崑曲辭典。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臺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及臺灣演劇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永義(198312)。中國古典戲劇選注。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安祈(2002)。當代戲曲。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侑蒔(1983)。全明傳奇。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梅(1939)。南北詞簡譜。重慶刊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陸萼庭(1980)。崑劇演出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盧元駿(198011)。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傳寅(1993)。中國戲曲文化概論。湖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資料室(1992)。中國戲曲研究書目提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鄭騫(1972)。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榮興(20010000)。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苗栗: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胡忌(1957)。宋金雜劇考。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安祈(19960000)。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曾永義(1992)。參軍戲與元雜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廖奔、劉彥君(2000)。中國戲曲發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林鶴宜(20030000)。臺灣戲劇史。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傅惜華(1959)。明代傳奇全目。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曾永義(1988)。詩歌與戲曲。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楊家駱(1962)。全元雜劇二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楊家駱(1963)。全元雜劇外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傅惜華(1958)。明代雜劇全目。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國維(1915)。宋元戲曲史。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季烈(1971)。螾廬曲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傅惜華(1957)。元代雜劇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邱坤良(20010000)。陳澄三與拱樂社:臺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蔣士銓(1927)。琵琶行の戲曲。琵琶行の戲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清)蔣士銓(1903)。支那文學史。支那文學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吳梅(1916)。顧曲麈談。顧曲麈談。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吳梅(1926)。中國戲曲概論。中國戲曲概論。上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肖兵(1990)。中國戲劇起源。中國戲劇起源。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汪志勇(1981)。度柳翠翠鄉夢與紅蓮債三劇的比較研究。度柳翠翠鄉夢與紅蓮債三劇的比較研究。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孟瑤(196912)。中國戲曲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孫小英(1978)。沈璟與湯顯祖之比較研究。沈璟與湯顯祖之比較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乃乾(1921)。曲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盧前(1934)。中國戲劇概論。中國戲劇概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進傳、蔡欣茹(2000)。陳旺欉宜蘭本地歌仔劇目選粹:〈入王婆店〉〈打七響〉〈桃花過渡〉。陳旺欉宜蘭本地歌仔劇目選粹:〈入王婆店〉〈打七響〉〈桃花過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黃雅蓉(1998)。臺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表演教材。臺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表演教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清)董康(1917)。讀曲叢刊。讀曲叢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天一出版社編輯委員會(1986)。清宮大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6~96學年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之衡。戲曲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全永(1932)。臺灣芝居の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