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查慎行、紀昀評點蘇詩異同研究
作者:郭繐綺
作者(外文):Kuo,Hui-Chi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蘇珊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查慎行紀昀蘇軾詩《瀛奎律髓》清代詩學評點Zha ShenxingJi YunSu Shi's PoetryYing Kui Lu Suipoetry in Qing Dynastycommenta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陳衍云:「長公之詩清而復熾」在清代注蘇詩、評蘇詩興起的風潮中,清初查慎行的《蘇詩補注》以及《查初白十二種詩評•蘇東坡》,對於清代蘇詩研究者影響深遠,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者當屬紀昀,在《紀評蘇詩》中有大量對於查慎行評蘇論點的回應,因此本文選擇「查慎行」、「紀昀」兩位清代蘇詩研究中最重要的關鍵人物,研究兩人評蘇詩觀點的異同,並且以查、紀皆傾注心力評點的唐宋選本方回《瀛奎律髓》,建構二人唐宋詩學觀,再聚焦於蘇詩對於唐詩風格的繼承,與宋詩風格的開創。本文第二章,從清代文字獄的角度,探討蘇詩興盛的原因。第三章從蘇軾、查慎行、紀昀三人生命際遇的比較,探討查、紀二人對蘇詩閱讀接受中,感發共鳴的可能性。第四章從查、紀評蘇軾學詩門徑,探討他對前人作品的鎔鑄與轉化。第五、六章從查、紀評蘇詩主要用語「深」、「波」、「清」,細密分析查、紀評點蘇詩在內容上的具體實踐,以及評點用語在使用方式與內涵意義上的變化。
Chen Yan had once commented that “Su Shi’s poetry had once again been widespread in Qing Dynasty.” Among those commentaries interpreted and reviewed on Su Shi’s poetry, Su’s Poetry Remark and Zha Chu Bai Twelve Poetic Critics on Su Dong Bo written by Zha Shenxing in early Qing Dynasty had profound influenced on following researchers in Qing Dynasty.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er should be Ji Yun, whom had great amounts of reply toward Zha Shenxing’s commentaries in Ji’s Review on Su’s Poetry. Therefore, the researcher chose Zha Shenxing and Jin Yun as two important key characters of Su’s Poetry study in Qing Dynasty.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compared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Zha and Ji’s criticism on Su’s poetry; and constructed their poetic theory in accordance with Ying Kui Lu Sui appreciated by both of them. Then, the researcher focus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Su’s poetry from the poetic style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pioneer in Song Dynasty.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inquisition, discussed the reasons of the popularity of Su’s poetry.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ed the life journeys of Su, Zha, and Jin, and further aroused the possibilities of sympathetic response, which Zha and Jin had studied on Su’s poetry. In the view of Zha and Ji’s comments on Su’s poetic learning method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d Su’s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redecessors. The final two chapters in terms of main words, such as ‘shen’, ‘bo’, ‘qing’, which were frequently appeared among Zheng and Jin’s remarks, explicitly analyzed contextual practice, and the alteration of terms usage and connotations toward Zheng and Jin’s reviews on Su’s poetry.
一、蘇軾、查慎行、紀昀主要引用書目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編:《蘇軾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宋〕蘇軾撰,曾棗莊主編:《蘇詩匯評》,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
〔宋〕蘇軾撰,施元之、顧景蕃合注,鄭騫、嚴一萍編校:《增補足本施顧注蘇詩》(臺北:藝文
印書館,1980年
〔清〕查慎行撰,張玉亮、辜豔紅點校:《查慎行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
〔清〕查慎行補注,王友勝校點:《蘇詩補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元〕方虛谷原評,〔清〕紀曉嵐批點:《瀛奎律髓刊誤》,臺北:佩文書社,1960年。
〔清〕紀昀:《紀文達公遺集》,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清嘉慶十七年紀樹 馨刻本,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二、古籍

〔南朝〕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唐〕杜甫撰,〔清〕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收錄於《四庫禁毀叢刊》,瀋陽市: 遼寧教育
出版社出版,1997年。
〔唐〕杜甫撰 ,〔清〕朱鶴齡輯注:《杜工部詩集》,收錄於《四庫禁毀叢刊補編》,臺北 : 臺
灣中華,1968年。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唐〕杜甫撰,〔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臺北:裡仁書局,1980年。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百部叢書集成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阮閱:《詩話總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齊魯書社,2007年。
〔元〕方回編撰,李慶甲彙評:《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陳衍著,鄭朝宗,石文英校注:《石遺室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查為仁:《蓮坡詩話》,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1985年。
〔清〕許印芳:《詩法萃編》,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臺北:項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清〕趙翼:《甌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清]金聖嘆著,周錫山編校:《唱經堂第四才子書杜詩解》,瀋陽:萬卷出版社,2009年。
〔清〕杜濬撰:《變雅堂文集》,收錄於《四庫禁毀叢刊》,北京市:北京出版社出版,2000年。
〔清〕吳騫,《拜經樓詩話》,上海市:上海商務出版社,1936年。
〔清〕許印芳:《律髓輯要》,《叢書集成續編》,第11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雲
南圖書館藏本。


三、近人著作
王易:《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李書萍編:《杜甫年譜新編》,臺北:西南書局,1974年。
錢鍾書撰:《談藝錄•增訂本》,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
張少康撰:《文心雕龍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滕复等:《浙江文化史》,杭州市 :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紅葉出版社,1995年。
王彬:《清代禁書總述》北京:中國書店出版 ,1999年。
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
謝佩芬:〈蘇軾清論研究〉,《第五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出版,2000年。
王友勝:《蘇詩研究史稿》,長沙市: 岳麓書社出版發行,2000年。
金元浦著:《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曾棗莊撰:《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詹杭倫:《方回的唐宋律詩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張寅彭撰:《新訂清人詩學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孔凡禮撰:《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年。
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蔣寅:《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王友勝撰:《蘇詩研究史稿》,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
黃瓊誼:《紀昀綜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
嚴迪昌撰:《清詩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蔣寅:《清代詩學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王英志:《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王友勝:《蘇詩補注》〈前言〉,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楊子彥:《紀昀文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
張健:《文學概論》,臺北:五南書局出版社,2015年。
〔法〕皮埃爾.布迪厄,[美]華康德著 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


四、博碩士論文
于海鷹:《查慎行詩歌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8年。
徐美秋:《紀昀評點詩歌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洪麗玫:《紀昀詩論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new window
楊雅筑:《《四庫全書總目》詩話提要述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new window
王新芳:《查慎行詩歌批評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5年。
楊桂芬:《紀昀詩學理論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陳茹琪:《查慎行詩歌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2年。
鄧豔林:《紀昀的詩學觀與詩歌批評》,長沙: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4年。
宮存波:《紀昀詩歌批評研究》,成都:四川大學中國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王藝:《查慎行研究》,成都: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
洪滿山:《紀評蘇詩研究—以詩風演變與蘇詩特色為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邱怡瑄:《紀昀的試律詩學》,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朱浩磊:《查慎行詩歌研究》,湘潭: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陳麗娜:《查慎行遊歷詩歌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張文:《查嗣庭案與海寧查氏家族文學》,南京: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張晨:《查慎行年譜》,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0年。
林樂:《趙執信與查慎行詩歌比較研究》,延吉:延邊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五、期刊論文
賴芳伶:〈淺談紀昀的詩文觀〉,《中外文學》,1976年3月。new window
劉紀渝:〈華夷兩樽合,醉笑一歡同──蘇軾的民族觀管窺〉,《廣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3期。
趙永紀:〈査慎行其人其詩〉,《渤海學刊》,1993年,第2期。
張暉:〈論紀昀文學批評的成就與不足〉,《吉林大學學報》,1988 年第2期。
嚴迪昌:〈查慎行論〉,《文學遺產》,1996年,第5期。
王英志:〈査慎行山水詩〉,《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9月,第5期。
孫京榮:〈論査慎行的紀遊詩〉,《西北師大學報》,1998年,第35卷第1期。
周積明:〈紀昀的學術批評風格〉,《社會科學家》,1998年1月。
孫京榮:〈論查慎行的紀游詩〉,《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1月,第35卷第1期。
王友勝:〈清初注釋學視野下的《蘇詩補注》〉,《中國韻文學刊》,1999年第2期 。
孫京榮:〈査慎行酬唱詩初論〉,《西北師大學報》,1999年7月,第36卷第4期。
羅仲鼎:〈論査慎行的詩歌創作〉,《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2月,第4期。
王友勝:〈查慎行的蘇詩選評〉,《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二期。
孫京榮:〈論査慎行的遊黔詩〉,《貴州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張金明:〈査慎行之宋詩精神首開清初宗宋詩派〉,《河北學刊》,2001年9月,第31卷第5期。
孫京榮:〈論査慎行的詠懷詩〉,《西北師大學報》2002年3月,第39卷第2期。
鞏本棟:〈文藝學與文獻學的完美結合──程千帆先生的古代文學研究〉,《文學遺產》,2002年第
2期。
孫京榮:〈論査慎行詩歌的藝術特色〉,《西北師大學報》,2003年7月,第40卷,第4期。
詹杭倫:〈紀昀《瀛奎律髓刊誤》的得與失〉,《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
4期。
梁銀林:〈蘇東坡與海南黎族〉,《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2月。
簡恩定:〈論查慎行詩〉,《空大人文學報》,2005年12月。new window
洪永鏗:〈査慎行和他的《敬業堂詩集》〉,《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第30卷。
廖宏昌:〈清代唐宋詩之爭的另一種類型:西崑、江西之爭與紀昀的思維〉,《文與哲》,2006年new window
12月。
陳美朱:〈析論紀昀對王士禎之詩學與結納標榜的批評〉,《東華人文學報》 2006年1月。new window
孫京榮:〈論査慎行的仕宦詩〉,《西北師大學報》2006年9月第43卷
第5期。
劉昭明:〈引物連類、直斥本朝昏君佞臣―蘇軾〈荔支歎〉的譏刺、典範與創意〉,《文與哲》,
第九期,2006年12月。
洪永鏗:〈清人査慎行詩作評析〉《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2卷第1期。
莫礪鋒:〈論紀批蘇詩的特點與得失〉,《中國韻文學刊》,2006年12月,第20卷第4期。
馬靜:〈比較方回、紀昀評陳師道詩之異同——從《瀛奎律髓匯評》一書中看到的〉《語文學刊》,
2007年1月。
王鵬凱 ; 黃瓊誼:〈廿一世紀以來紀昀文學與文論研究的現況與趨勢〉,《東海大學圖書館館
訊》,2007年3月。
洪永鏗:〈海寧査氏與査慎行世系考〉,《浙江學刊》,2007年,第1期。
楊燕、陳玉蘭:〈朱査詩歌比較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曾棗莊:〈孤本李香巖手批紀評蘇詩〉,《長江學術》,2008年,第1期。
趙甫義:〈淺議査慎行詩歌的創新性〉《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7月,第4卷。
賴燕波:〈論査慎行兄弟唱和詩〉,《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1期。
鐘樹梁:〈讀杜甫《秦州雜詩》評析〉,《杜甫研究學刊》,2009年,第一期。
周燕玲:〈查慎行「唐宋互參」的詩學觀及對康熙詩壇的影響〉,《北方論叢》,2010年2月,第2
    期。
趙超:〈論王文誥對紀批蘇詩的繼承與駁難〉,《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第3期。
黃雅歆:〈查慎行山水詩初探〉,《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010年1月。new window
朱浩磊:〈論查慎行的仕與隱〉《安徽文學》,2010年2月。
賈文勝:〈「唐宋之爭」與朱彝尊、查慎行宋詩觀探賾〉,《學術月刊》,2011年5月。
張金明:〈清代詩人查慎行研究述評〉,《河北學刊》,2011年12月,第12 卷第4期。
張金明:〈論查慎行的白描詩學觀及其在詩歌創作中的運用〉,《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2年3月。
田金霞:〈查慎行詩歌評點之學探論——以查評《瀛奎律髓》為例〉,《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2年,第6期。
廖宏昌:〈方回與紀昀評點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不同視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
    年2月。
張兵:〈清代案獄與查慎行的心路歷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月,第49
    卷,第6期。
何澤棠〈查慎行《補注東坡先生編年詩》的文獻考證〉,《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月,第5卷,第2期。
何澤棠:〈論查慎行《蘇詩補注》的歷史解釋方法〉,《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年8月,第12卷,第4期。
周燕玲:〈論查慎行厚、雄、靈、淡的詩學觀〉,《國學學刊》,2014年,第一期。
李聖華:〈查慎行與查嗣庭案及其晚年詩風之變〉《中國文學研究》,2014年1月。
李聖華:〈查慎行文學侍從生涯及其「煙波翰林體」考論〉,2014年9月,第41卷第5期。
周燕玲:〈查慎行評杜甫〉,《杜甫研究學刊》,2015年,第1期。
張金明:〈平淡詩風: 清初極富宋詩色彩的美學範疇——基於理論訴求與創作實踐有機統一的清初詩
    人查慎行為範〉,《河北學刊》,2015年1月,第35卷,第1期。
張傳峰:〈四庫全書總目詩學批評與紀昀批評〉,《北方論叢》,2006年,第六期。
王鵬凱;黃瓊誼:〈紀昀詩論的時代背景與特色〉,《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2007年7月。
李世英:〈熟處求生開新境——論査慎行對清代詩歌的貢獻〉,《北方工業大學學報》,1998年12
    月,第10卷,第4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