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楚銅器分期斷代之標準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黃靜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卷期:3
頁次:頁227-245
主題關鍵詞:分期斷代楚國青銅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31
     研究青銅器,首須確定所用青銅器的具體時代,若時代斷定錯誤,將影響整個研究成果之正確性。對於分期斷代的工作,歷來學者發明了許多方法,然而因為種種因素的不能配合,如墓葬的破壞、古文獻的貧乏、作偽的猖獗,以及科學方法鑑定仍不能完全普遍等等,因此,對青銅器時代的斷定,不得不藉重於銘文內容、字形筆勢、行款格式、鑄刻方式、器形花紋等方面。總括來說,楚國青銅器分期斷代之標準,主要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一、銘文內容 1.銘文中具體標明年、月、日期或所屬王世。 2.根據銘文內容所出現的人名、事件,及特殊之字、詞、語法等。 二、字形筆勢 1.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質樸平實、凝練奇古,為西周金文遺風。 2.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頎長蜿曲、華麗流暢,為楚文字特色。 3.戰國中、晚期:平扁敧斜、委靡草率,走向隸化。 三、行款格式 早期,銘文行款格式並未固定,自春秋中晚期開始,則多為直書左行。 四、鑄刻方式 1.春秋晚期以前之楚金文多為鑄款,戰國之器則多為刻款。 2.錯金銘文多為戰國時期之器。 五、器形花紋 楚銅器的紋飾以龍紋類數量最多,至於其它各類紋飾,在楚器上均較為少見,而各類龍紋流行的階段大抵如下: 1.竊曲紋: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 2.蟠曲龍紋:西周晚期至戰國晚期 3.蟠繞龍紋:西周晚期至楚滅 4.蟠虺紋:春秋中期至春秋晚期 5.側行龍紋:春秋中期至戰國晚期 6.蟠蛇紋: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 7.尖浮龍紋:春秋中期至戰國晚期 8.雙鉤龍紋:春秋中期至戰國中期 9.變形虺龍紋: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 10.變形雲龍紋:春秋中期至戰國晚期 11.圓雕龍形紋: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 倘能結合以上所列五種方法,縱不運用現代科技,一樣能對銅器所屬的時代,作出相當可靠的判斷。總而言之,對一銅器的斷代和分期,絕非憑單一條件便能確立,須是各方面條件均能吻合,方可決定。
期刊論文
1.郭沬若(1958)。信陽墓的年代與國別。文物參考資料,1958(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甌燕(1990)。欒書缶質疑。文物,199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鐵符(1979)。信陽一號楚墓的地望與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2),76-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冠英(1990)。欒書缶應名欒盈缶。文物,1990(1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月秋(1992)。楚系文字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靜吟(1997)。楚金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傳林。楚國青銅器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迺松(1993)。青銅器鑒定。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容庚。商周彝器通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國維(1992)。觀堂集林。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孫詒讓。古籀拾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