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葛陵楚簡研究
作者:邴尚白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37
ISBN:9789860221992
主題關鍵詞:簡牘研究考訂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6)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8
期刊論文
1.劉信芳(19971200)。楚簡器物釋名。中國文字,新22,16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偉(199904)。湖北荊門包山卜筮楚簡所見神祇系統與享祭制度。考古,1999(4),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信芳(19961200)。楚帛書解詁。中國文字,新21,6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梅祖麟(1981)。古代楚方言中「夕(??)」字的詞義和語源。方言,1981(3),215-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一萍(1967)。楚繒書新考。中國文字,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振裕(1981)。略論九座楚墓的年代。考古,19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鳳五(1994)。侯馬盟書年代問題重探。中國文字,新19,111-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少華(1996)。古復國復縣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1),118-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昭瑞(2002)。安都丞與武夷君。文史,2002(2)=59,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釗(1997)。秦簡中的鬼怪。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餘惠(1993)。包山楚簡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93(2),6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素清(20030600)。釋吝--兼論楚簡的用字特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2),293-3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琳儀(1993)。包山楚簡選釋。江漢考古,1993(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家浩(1998)。信陽楚簡「樂人之器」研究。簡帛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錫全(2000)。試說楚國黃金貨幣稱量單位「半鎰」。古文字研究,22,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平勢隆郎(1981)。「楚曆」小考:對《楚月名初探》的管見。中山大學學報,19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萬九河(1987)。中國古代的宗教。東北師大學報,1987(1),3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信芳(1992)。秦簡中的楚國《日書》試析。文博,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雙全(1989)。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文物,1989(2),23-31+102-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筱媛(19970700)。先秦楚地巫覡文化。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5,173-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于成龍(2004)。《山海經》祠祭「嬰」及楚卜筮簡「瓔」字淺說。古文字研究,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于成龍(2005)。戰國新蔡葛陵楚簡中的「享玉」制度。中國歷史文物,2005(4),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于茀(2005)。新蔡葛陵楚墓竹簡中的繇辭。文物,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工藤元男、莫枯(1993)。雲夢秦簡《日書》所見法與習俗。考古與文物,19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工藤元男(2001)。包山楚簡「卜筮祭禱簡」の構造とシステン。東洋史研究,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工藤元男(2005)。平夜君成楚簡「卜筮祭禱簡」初探--戰國時代楚國的祭祀儀禮。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工藤元男(2006)。楚文化圈所見卜筮祭禱習俗--以上博楚簡《柬大王泊旱》為中心。簡帛,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方壯猷(1980)。初論江陵望山楚墓的年代與墓主。江漢考古,198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子今(2003)。讀劉樂賢著《簡帛數術文獻探論》。中國史研究動態,20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世民(1981)。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冢墓。考古,1981(5),459-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建蘇(1992)。包山楚簡研究述評。江漢論壇,199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紅星(1988)。略論包山墓地發掘的考古學價值。江漢論壇,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紅星(1988)。包山楚墓墓地試析。文物,19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紅星、吳順青、徐夢林(1988)。荊門包山二號墓部分遺物的清理與復原。文物,1988(5),1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紀潮(1993)。楚人巫術與薩滿教的比較研究。江漢考古,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素(2004)。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吳簡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從禮(1988)。楚墓葬制分析。江漢考古,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從禮(1989)。試論楚人信鬼重祀的習俗。江漢考古,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勝利(1987)。《雲夢秦簡〈日書〉初探》商榷。江漢論壇,1987(11),76-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澤強(2003)。從戰國楚墓祭祀竹簡看《九歌》的屬性。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1977)。江陵昭固墓若干問題的探討。中山大學學報,19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古敬恆(1998)。《望山楚簡》札記。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史黨社(1996)。試論雲夢秦簡《日書》的楚文化色彩。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白于藍(1998)。《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讀瑣議。江漢考古,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沈啟旡、朱耘菴(1942)。龜卜通考。國立華北編譯館館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宋鎮豪(1987)。殷代習卜和有關占卜制度的研究。中國史研究,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宋鎮豪(1989)。論古代甲骨占卜的「三卜」制。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家浩(1981)。戰國時代的「冢」字。語言學論叢,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家浩(2003)。九店楚簡「告武夷」研究。簡帛研究彙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家浩(2004)。戰國官印考釋三篇。出土文獻研究,6,1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純一(1973)。關於歌鐘、行鐘及蔡侯編鐘。文物,197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零(1986)。楚國銅器銘文編年匯釋。古文字研究,13,353-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零(1991)。楚國族源、世系的文字學證明。文物,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零(1993)。包山楚簡研究(占卜類)。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零(1998)。讀幾種出土發現的選擇類古書。簡帛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零(1999)。秦駰禱病玉版研究。國學研究,1999(6),525-5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運富(1995)。楚國簡帛文字資料綜述。江漢考古,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運富(1996)。楚國簡帛文字研究概觀。江漢考古,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運富(1996)。楚國簡帛文字叢考。古漢語研究,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運富(1997)。楚國簡帛文字叢考。古漢語研究,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運富(1998)。楚國簡帛文字叢考。古漢語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運富(1999)。楚國簡帛文字叢考。古漢語研究,1999(1),7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學勤(1988)。論包山楚簡中--楚先祖名。文物,198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學勤(1989)。竹簡卜辭與商周甲骨。鄭州大學學報,1989(2),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李學勤(1990)。長沙子彈庫第二帛書探要。江漢考古,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學勤(1990)。西周筮數陶罐的研究。人文雜誌,199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學勤(1992)。試論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殘片。文物,1992(11),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學勤(2000)。秦玉牘索隠。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李學勤(2002)。試說張家山簡《史律》。文物,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學勤(2004)。越涌君(??)將其眾以歸楚之歲考。古文字研究,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學勤(2004)。論戰國楚簡的卦畫。出土文獻研究,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學勤(2004)。包山楚簡「蜜梅」與楚曆建正。簡帛學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李學勤(2005)。周公廟卜甲四片試釋。西北大學學報,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吳昌廉(19940500)。秦簡秦楚月名對照表初探。興大歷史學報,4,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吳澤(1985)。周禮司命新考--讀王國維東山雜記。中華文史論叢,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何浩(1992)。文坪夜君的身份與昭氏的世系。江漢考古,1992(3),6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何浩(1993)。「王子某」、「楚子某」與楚人的名和字。江漢論壇,1993(7),6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何浩(1994)。魯陽君、魯陽公及魯陽設縣的問題。中原文物,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何浩、張君(1987)。試論楚國傳統的貞卜方法。安徽史學,19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何琳儀(2003)。新蔡楚簡地名偶識--兼釋次竝戈。中國歷史文物,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何琳儀(2004)。楚都丹陽地望新證。文史,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何新(1987)。揭開《九歌》十神之謎。學習與探索,19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駐馬店文化局、新蔡縣文物保護管理所(2002)。河南新蔡平夜君墓的發掘。文物,200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武漢市文物商店(1983)。武漢市收集的幾件重要的東周青銅器。江漢考古,1983(2),36-3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林劍鳴(1988)。曲徑通幽處,高樓望路時--評介當前簡牘《日書》研究狀況。文博,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林劍鳴(1992)。秦簡《日書》校補。文博,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邴尚白(1999)。楚曆問題綜論。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146-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邴尚白(20020600)。九店五十六號楚墓一至十二簡試探。中國文學研究,16,1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岡村秀典(2003)。先秦時代の供犠。東方學報,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季旭昇(2003)。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象數易學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周曉陸、紀達凱(1995)。江蘇連雲港市出土襄城楚境尹戈讀考。考古,1995(1),7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施謝捷(2002)。楚簡文字中的「悚」字。古文字研究,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胡雅麗(2001)。楚人宗教信仰芻議。江漢考古,2001(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胡雅麗(2002)。楚人祭祀勾沉。楚文化研究論集,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胡雅麗(2002)。楚人卜筮概述。江漢考古,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姚小鷗(1990)。《九歌》的神系與神格--評《揭開〈九歌〉十神之謎》。社會科學戰線,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高崇文(1996)。楚郢都禮制考。江漢考古,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唐有波(2000)。「大市」量淺議。古文字研究,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荊沙鐵路考古隊(1987)。荊門市包山大冢出土一批重要文物。江漢考古,19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袁國華(1995)。「包山楚簡」文字諸家考釋異同一覽表。中國文字,新20,207-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袁國華(2001)。江陵望山楚簡「青帝」考釋。華學,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袁國華(2002)。《望山楚簡》考釋三則。古文字研究,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連劭名(1986)。望山楚簡中的習卜。江漢論壇,198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連劭名(1996)。東漢建初四年巫禱券書與古代的冊祝。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連劭名(2000)。秦惠文王禱祠華山玉簡文研究。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0(1),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徐中舒(1983)。數占法與周易的八卦。古文字研究,10,379-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徐少華(1989)。包山二號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江漢考古,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徐少華(1991)。郙國歷史地理探疑--兼論包山、望山墓的年代和史實。華夏考古,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徐少華(1996)。包山楚簡釋地五則。江漢考古,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徐少華(1996)。包山楚簡釋地八則。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徐少華(1996)。包山楚簡釋地十則。文物,19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徐少華(1997)。包山楚簡地名數則考釋。武漢大學學報,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徐少華(1998)。包山楚簡釋地四則。武漢大學學報,19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徐在國(1997)。楚簡文字拾零。江漢考古,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徐在國(1998)。楚簡文字新釋。江漢考古,1998(2),8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徐在國(2004)。新蔡葛陵楚簡札記。中國文字研究,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徐在國(2005)。新蔡簡中的兩個地名。漢字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徐在國(2006)。從新蔡楚簡中的「延」字談起。簡帛,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徐洪興(1990)。占卜術與中國傳統文化散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殷滌非、羅長銘(1958)。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文物參考資料,1958(4),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孫作雲。楚辭《九歌》之結構及其祀神時神、巫之配置方式。文學遺產增刊,8,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商志(香覃)(1992)。記商承祚教授藏長沙子彈庫楚國殘帛書。文物,1992(11),32-33+35+98+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商志(香覃)(1992)。商承祚教授藏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殘片。文物天地,19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許道勝(2005)。望山楚簡研究述評。楚文化研究論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許學仁(1993)。戰國楚墓「卜筮」類竹簡所見「數字卦」。中國文字,新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郭德維(1997)。《包山楚簡初探》評介。江漢考古,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張正民(1989)。楚墓與楚文化。中原文物,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張正民(1989)。楚文化的發現與研究。文物,198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光裕、袁國華(1993)。讀包山楚簡札迻。中國文字,新17,301-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張光裕、袁國華(1994)。《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訂。中國文字,新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張君(1984)。試論楚國的宗族制及其特點。武漢師範學院學報,1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張卓遠(1994)。淺論楚方城。楚文化研究論集,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王勝利(1990)。再談楚國曆法的建正問題。文物,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王勝利(1997)。包山楚簡曆法爭議。江漢論壇,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日書研讀班(1986)。日書:秦國社會的一面鏡子。文博,19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中文系古文字研究室楚簡整理小組(1978)。戰國楚竹簡概述。中山大學學報,19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左言東(1982)。楚國官制考。求索,1982(1),118-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包山墓地竹簡整理小組(1988)。包山二號墓竹簡概述。文物,19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弘一(1974)。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簡牘初探。文物,1974(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沈培(2005)。周原甲骨文裡的「囟」和楚墓竹簡裡的「囟」或「思」。漢字研究,1,345-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李天虹(1993)。《包山楚簡》釋文補正。江漢考古,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李玉浩(1992)。試論楚文化的墓葬特色。中原文物,19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李家浩(1984)。楚國官璽考釋(四篇)。江漢考古,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李家浩(1997)。包山楚簡所記楚先祖名及其相關問題。文史,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李零(1988)。楚燕客銅量銘文補正。江漢考古,1988(4),102-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李零(1994)。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學人,5,115-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張政烺(1985)。殷虛甲骨文中所見的一種筮卦。文史,2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張政烺(1988)。易辨--近幾年來我用考古材料研究周易的綜述。中國哲學,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黃曉芬、李曉東(1987)。從《日書》看秦人鬼神觀及秦文化特徵。歷史研究,1987(4),56-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李學勤(1985)。睡虎地秦簡《日書》與楚、秦社會。江漢考古,19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吳小強(1992)。論秦人的多神崇拜特點--雲夢秦簡《日書》的宗教學研究。文博,19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何幼琦(1993)。論包山楚簡之曆。江漢論壇,199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何浩(1984)。戰國時期楚封君初探。歷史研究,1984(5),1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何浩(1989)。羕器、養國與楚國養縣。江漢考古,1989(2),6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何浩(1991)。論楚國封君制的發展與演變。江漢論壇,1991(5),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何浩(1991)。楚國封君封邑地望續考。江漢考古,1991(4),6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何琳儀(1988)。長沙銅量銘文補釋。江漢考古,1988(4),9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長江流域第二期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1974)。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6),41-61+8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林富士(19960900)。「巫叩元絃」考釋--兼論音樂與中國的巫覡儀式之關係。新史學,7(3),195-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周鳳五(19821000)。離騷「黨人」臆解。幼獅學誌,17(2),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荊州地區博物館(1995)。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文物,1995(1),3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袁國華(20030600)。望山楚墓卜筮祭禱簡文字考釋四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2),307-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張崇琛(1991)。楚人卜俗考略。蘭州大學學報,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張強(1996)。近年來秦簡《日書》研究評介。簡帛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張新俊(2005)。釋殷墟甲骨文中的「騮」。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陳文豪(1997)。中國大陸簡牘研究專書述評(一九八〇-一九九六)。中國上古秦漢學會通訊,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陳振裕(1993)。湖北楚簡概述。簡帛研究,1993(1),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陳秉新(1998)。包山楚簡考釋商榷。南方文物,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陳秉新、李立芳(1998)。包山楚簡新釋。江漢考古,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陳偉(1995)。包山楚簡所見邑、里、州的初步研究。武漢大學學報,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陳偉(1996)。包山楚簡所見幾種身分的考察。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陳偉(1996)。試論包山楚簡所見卜筮制度。江漢考古,1996(1),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陳偉(1996)。關於包山楚簡中的喪葬文書。考古與文物,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陳偉(1998)。九店楚日書校讀及其相關問題。人文論叢,1998,151-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陳偉(2005)。1952-1980年間的楚簡研究。楚文化研究論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陳煒湛(1991)。從文獻記述看占卜的性質及其與禱祝的區別。中山大學學報,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陳暐仁(19930500)。近年出土楚國簡牘概述。中國文學研究,7,23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湯餘惠(1983)。戰國文字考釋(五則)。古文字研究,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馮時(1990)。殷曆歲首研究。考古學報,1990(1),1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馮勝君(2002)。古書中「屯」字訛為「毛」字現象補證。古文字研究,24,500-5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童恩正(1995)。中國古代的巫。中國社會科學,19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彭浩(1991)。包山二號楚墓卜筮和祭禱竹簡的初步研究。楚文化研究論集,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彭浩(1996)。戰國時期的遺策。簡帛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彭浩(2004)。談《二年律令》中幾種律的分類與編連。出土文獻研究,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黃文進、黃鳳春(1991)。包山二號楚墓禮俗二題。江漢考古,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黃盛璋(1998)。連雲港楚墓出土襄城公競尹戈銘文考釋及其歷史地理問題。考古,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單育辰(2006)。1900年以來出土簡帛一覽。簡帛,1,481-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程燕(2002)。《戰國古文字典》訂補。古文字研究,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裘錫圭(1978)。關於郢太府銅量。文物,197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楊正勇(1991)。楚巫文化與苗巫文化--我國古代巫官文化管窺。貴州民族學院學報,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楊華(2004)。「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江漢論壇,20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楊華(2005)。新蔡簡所見楚地祭禱禮儀二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楊華(2005)。楚禮廟制研究--兼論楚地的「淫祀」。楚文化研究論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楊華(2006)。新蔡簡祭禱禮制雜疏。簡帛,1,204-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賈連敏(2005)。戰國文字中的「穴」。楚文化研究論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趙振華(1985)。洛陽兩周卜用甲骨的初步考察。考古,1985(4),371-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趙櫓(1989)。荊楚巫風與《九歌》。雲南社會科學,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種建榮(2004)。岐山周公廟遺址新出西周甲骨文。收藏,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潘嘯龍(1988)。從「秦楚月名對照表」看屈原的生辰用曆。江漢論壇,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廣瀨薰雄(2006)。新蔡楚簡所謂「賵書」簡試析--兼論楚國量制。簡帛,1,211-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駐馬店市文物工作隊、新蔡縣文物保護管理所(2002)。河南新蔡葛陵二號楚墓發掘報告。文物,200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蔡成鼎(1995)。從古史傳說的演變中試論楚先祖祝融。湖北文獻,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黎子耀(1989)。包山楚簡楚先祖名與周易的關係。杭州大學學報,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劉金華(2002)。論秦駰玉牘研究四種及其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02(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劉昭瑞(2005)。秦禱病玉簡、望祭與道教投龍儀。四川文物,2005(2),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劉信芳(1990)。秦簡《日書》與《楚辭》類徵。江漢考古,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劉信芳(1994)。中國最早的物候曆月名--楚帛書月名及神祇研究。中華文史論叢,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劉信芳(1996)。包山楚簡近似字辨析。考古與文物,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劉信芳(199712)。楚簡器物釋名。中國文字,新23,7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劉信芳(1998)。望山楚簡校讀記。簡帛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劉彬徽(1988)。楚國紀年法簡論。江漢考古,1988(2),6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劉彬徽(1994)。楚帛書出土五十周年紀論。楚文化研究論集,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劉彬徽(1994)。論東周銅缶。考古,199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劉彬徽(2000)。荊門包山楚簡論述。古文字研究,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劉彬徽(2002)。楚系金文訂補(之一)。古文字研究,23,8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劉國勝(2005)。楚遺策制度述略。楚文化研究論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劉樂賢(1996)。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二十年。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蕭聖中(2005)。楚簡車名匯釋。楚文化研究論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顏世鉉(19971200)。包山楚簡釋地八則。中國文字,新22,223-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龐樸(1991)。「枚卜」新證。歷史研究,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藤田勝久(1999)。包山楚簡所見戰國楚的縣和封邑。中國出土資料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羅新慧(2004)。從上博簡《魯邦大旱》之「敓」看古代的神靈觀念。學術月刊,200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羅新慧(2004)。楚簡「敓」字與「敓」祭試析。簡帛學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羅運環(1989)。論楚國金文「月」、「肉」、「舟」及「止」、「(??)」、「出」的演變規律。江漢考古,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羅運環(1991)。論包山楚簡中的楚國州制。江漢考古,1991(3),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嚴一萍(1968)。楚繒書新考。中國文字,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嚴一萍(1968)。楚繒書新考。中國文字,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饒宗頤。戰國楚簡箋證。金匱論古綜合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饒宗頤(1983)。秦簡日書中「夕」(??)字涵義的商榷。中國語言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饒宗頤(1983)。殷代易卦及有關占卜諸問題。文史,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饒宗頤(1992)。長沙子彈庫殘帛文字小記。文物,1992(11),34-3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顧久幸(1993)。楚國地方基層行政機構探討。江漢論壇,199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張政烺(1984)。帛書〈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3),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張桂光(1994)。楚簡文字考釋二則。江漢考古,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張新俊(2005)。新蔡葛陵楚墓竹簡文字補正。中原文物,2005(4),8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張銘洽(1988)。雲夢秦簡《日書》占卜術初探。文博,1988(3),6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陳久金(1980)。屈原生年考。社會科學戰線,198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陳偉(1999)。文本復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陳偉(2004)。葛陵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出土文獻研究,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湯炳正(1994)。從包山楚簡看離騷的藝術構思與意象表現。文學遺產,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湯漳平(2001)。再論楚墓祭祀竹簡與《楚辭.九歌》。文學遺產,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馮勝君(2005)。戰國楚文字「黽」字用作「龜」字補議。漢字研究,1,477-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黃盛璋(1974)。江陵鳳凰山漢墓簡牘及其在歷史地理研究上的價值。文物,1974(6),6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黃德寬(2005)。新蔡楚簡所見「穴熊」及其相關問題。古籍研究,2005年卷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黃錫全(1990)。楚系文字略論。華夏考古,19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揚州博物館、邗江縣圖書館(1981)。江蘇邗江胡場五號漢墓。文物,1981(11),1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裘錫圭(1979)。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7),2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葛英會(1996)。《包山》簡文釋詞兩則。南方文物,1996(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楊華(2003)。禭、賵、遣--簡牘所見楚地助喪禮制研究。學術月刊,20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賈連敏(2004)。新蔡竹簡中的楚先祖名。華學,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寧可(1980)。漢代的社。文史,9,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潘嘯龍(1985)。攝提、孟陬和屈原生年之再探討。中州學刊,19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劉玉堂、賈繼東(1997)。楚人祭祀禮俗簡論。民族研究,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劉信芳(1996)。《日書》驅鬼術發微。文博,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劉信芳(1997)。戰國楚曆譜復原研究。考古,1997(11),7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劉信芳(2005)。楚簡「三楚先」、「楚先」、「荊王」以及相關祀禮。文史,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劉彬徽(1992)。湖北出土的兩周金文之國別與年代補記。古文字研究,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劉樂賢(1998)。九店楚簡日書補釋。簡帛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余英時(19830900)。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聯合月刊,26,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曾獻通(199605)。楚文字釋叢(五則)。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王勝利(1988)。關於楚國曆法的建正問題。中國史研究,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何幼琦(1985)。論楚國之曆。江漢論壇,198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張聞玉(1987)。雲夢秦簡日書初探。江漢論壇,1987(4),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徐在國(1998)。讀《楚系簡帛文字編》札記。安徽大學學報,1998(5),8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晏昌貴(2006)。楚卜筮簡所見神靈雜考。簡帛,1,235-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湯余惠(1986)。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15,9-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林澐(1992)。讀包山楚簡札記七則。江漢考古,1992(4),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安徽省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漢簡整理組(1983)。阜陽漢簡簡介。文物,1983(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勞榦(1943)。漢代社祀的源流。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49-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王淑禎(19920100)。九歌異說眾論之辨析與商榷。興大中文學報,5,241-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周鳳五(19961200)。包山楚簡「集箸」「集箸言」析論。中國文字,21,2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劉信芳(1993)。包山楚簡神名與《九歌》神祇。文學遺產,19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66)。湖北江陵三座楚墓出土大批重要文物。文物,19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羅新慧(2005)。說新蔡楚簡「嬰之以兆玉」及其相關問題。文物,2005(3),88-9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李守奎(1997)。江陵九店56號墓竹簡考釋四則。江漢考古,1997(4),6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1982)。江陵天星觀1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1),71-116+14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84)。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李家浩(2000)。鄂君啟節銘文中的高丘。古文字研究,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蔡彥仁(19941200)。中國宗教研究--定義、範疇與方法學芻議。新史學,5(4),12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王夢鷗(19711100)。陰陽五行家與星曆及占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3),489-5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王輝(2001)。秦曾孫駟告華大山明神文考釋。考古學報,2001(2),143-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林富士(19871100)。試論漢代的巫術醫療法及觀念基礎:「漢代疾病研究」之一。史原,16,2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蔡運章(2004)。商周筮數易卦釋例。考古學報,2004(2),131-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張亞初、劉雨(1981)。從商周八卦數字符號談筮法的幾個問題。考古,173,15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李零(1999)。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5,139-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周鳳五(20011200)。九店楚簡「告武夷」重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4),941-9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文崇一(19640300)。九歌中的上帝與自然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7,4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天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天長市博物館(2006)。安徽天長西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6(1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李宗焜(20060600)。數字卦與陰陽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7(2),279-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李亦園(19780600)。說占卜--一個民族學的考察。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40-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裘錫圭(1974)。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7),4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陳槃(19480400)。戰國秦漢間方士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7,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墓地整理小組(1988)。荊門市包山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8(5),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吳郁芳(1996)。《包山楚簡》卜禱簡牘釋讀。考古與文物,1996(2),7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蒲慕州(19930400)。睡虎地秦簡《日書》的世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4),623-6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饒宗頤(19690600)。荊楚文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2),273-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張政烺(1980)。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59,40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李學勤(2004)。論葛陵楚簡的年代。文物,2004(7),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張家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1985)。江陵張家山漢簡概述。文物,1985(1),9-1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劉信芳(2004)。新蔡葛陵楚墓的年代以及相關問題。長江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何琳儀(2004)。新蔡竹簡選釋。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3),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吳郁芳(1992)。包山二號墓墓主昭佗家譜考。江漢論壇,1992(11),6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周鳳五(20010300)。「秦惠文王禱祠華山玉版」新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1),217-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晏昌貴(2005)。秦家嘴「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1),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荊沙鐵路考古隊(1988)。江陵秦家嘴楚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1988(2),36-43+129-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陳偉(1997)。望山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與包山楚簡相對照。江漢考古,1997(2),73-7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陳偉(2003)。新蔡楚簡零釋。華學,6,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曾憲通、楊澤生、蕭毅(2001)。秦駰玉版文字初探。考古與文物,2001(1),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楊華(2003)。出土日書與楚地的疾病占卜。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6(5),564-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賈連敏(2004)。新蔡葛陵楚簡中的祭禱文書。華夏考古,2004(3),8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劉樂賢(1993)。睡虎地秦簡日書《詰咎篇》研究。考古學報,1993(4),435-4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李家浩(2001)。秦駰玉版銘文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99-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劉信芳(19970900)。《包山楚簡》職官與官府通考。故宮學術季刊,15(1),45-70+左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周鳳五(19891200)。說巫。臺大中文學報,3,269-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劉寶俊(1990)。冬部歸向的時代和地域特點與上古楚方音。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5),7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劉信芳(19971200)。《包山楚簡》職官與官府通考。故宮學術季刊,15(2),139-162+左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劍(200611)。釋琮及相關諸字。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培(2006)。說古文字裡的「祝」及相關之字。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培(2006)。從戰國簡看古人占卜的「蔽志」--兼論「移祟」說。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6/09/22-09/24)。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文字學會、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1995)。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臺北:辰益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1996)。第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常宗豪(1993)。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所、中國文字學會(1997)。第八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八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光裕(1997)。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中國文字學會(1993)。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輔仁大學哲學系(1999)。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工藤元男(2000)。從卜筮祭禱簡看「日書」的形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58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孔仲溫(1996)。望山卜筮祭禱簡文字初釋。第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孔仲溫(1997)。再釋望山卜筮祭禱簡文字--兼論其相關問題。第八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孔仲溫(1997)。楚簡中有關祭禱的幾個固定字詞試釋。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天虹(2004)。新蔡楚簡補釋四則。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4.17)。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宗焜(2004)。數字卦的內容與疾病記述。「宗教與醫療」學術研討會暨亞洲醫學史學會第二次年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4年11月16-19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建民(2006)。先秦兩漢病因觀及其變遷--以新出土文物為中心。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6年9月22-24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素清(1992)。讀《包山楚簡》札記。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素清(2002)。談古文字的區別符號。楚簡綜合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年12月20-21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季旭昇(2004)。從新蔡葛陵簡說「熊」字及其相關問題。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近藤浩之(2000)。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錄與郭店楚簡中的《易》。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克(2006)。對楚國的卜筮祈禱記錄的構成和表達方式的小考。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夏德安(2006)。周家台的數術簡。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晏昌貴(2006)。新蔡葛陵楚簡「上逾取禀」之試解。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在國(2006)。談新蔡葛陵楚簡中的幾支車馬簡。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筱婷(2002)。秦駰玉版研究。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年4月24、25日)。花蓮師範學院語教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徐錫台、樓宇棟(1979)。西周卦畫探原--周原出土卜甲上卦畫初探。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159-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錫台、樓宇棟(1997)。奇偶數和符號圖形畫的考釋。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學仁(1993)。包山楚簡所見之楚先公先王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恒蔚(1999)。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錄研究。第十七屆中部地區中文研究生論文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9年4月24、25日)。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家浩(2005)。包山卜筮簡218-219號研究。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連航(1997)。楚國青銅器銘文的形體與紀年特徵。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松長(1997)。九店楚簡釋讀札記。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偉(2006)。楚人禱祠記錄中的人鬼系統以及相關問題。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6年9月22-24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偉武(1997)。戰國楚簡考釋斠議。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錫全(1992)。《包山楚簡》釋文校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華(2006)。港大藏《序寧禱券》集釋。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華(2006)。新蔡祭禱簡中的兩個問題。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平安(1997)。夬的形義和它在楚簡中的用法--兼釋其他古文字資料中的夬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威(2006)。新蔡葛陵楚簡地名雜識三則。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信芳(1997)。九店楚簡日書與秦簡日書比較研究。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彬徽(1997)。新見楚系金文考述。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彬徽(1998)。常德夕陽坡楚簡考釋。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國際漢語古文字學研討會。成都: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彬徽(2005)。建除資料與楚曆研究。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彬徽(2006)。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6年9月22-24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國勝(2006)。包山遺策「大牢」考。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會議日期: 2006年11月8-10日)。武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樂賢(1997)。楚文字雜釋(七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樂賢(2003)。讀包山楚簡札記。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賴昭吟(2002)。論楚國金文的特殊句型--以「以事紀年」及「某為之」為例。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年4月24、25日)。花蓮師範學院語教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羅運環(2006)。葛陵楚簡鄩郢考。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饒宗頤(1996)。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建初四年「序寧病簡」與「包山簡」--論戰國秦漢解疾禱祠之諸神與古史人物。中國國際漢學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偉(1997)。新發表楚簡資料所見的紀時制度。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曾憲通(1992)。楚文字雜識。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彭浩(1982)。楚墓葬制初論。中國考古學會第二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趙平安(2003)。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以與縣有關的資料為中心。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釗(1992)。包山楚簡文字考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顏世鉉(2000)。郭店楚簡散論。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周鳳五(2000)。郭店楚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曾憲通(1993)。包山卜筮簡考釋(七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明欽(2004)。王家臺秦墓竹簡概述。新出簡帛研究: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文物出版社。2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儒宣(2003)。九店楚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國光(1987)。禮經祝官及祝辭研究(碩士論文)。新亞學院,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淑慧(1995)。曾侯乙墓出土竹簡考(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巫雪如(1996)。包山楚簡姓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碧璉(1996)。屈原與楚文化(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貴美(2000)。考釋楚簡帛文字的問題及方法--以考訂《楚系簡帛文字編》為背景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佳興(200006)。《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簡研究--以訴訟事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埔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仲翊(1996)。包山楚簡文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尹順(1987)。楚辭九歌巫儀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月秋(1992)。楚系文字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文鏞盛(1993)。漢代巫人社會地位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映蘋(1994)。曾侯乙墓鐘銘與竹簡文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茂仁(1996)。楚帛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人二(1996)。戰國包山卜筮祝禱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靜吟(1997)。楚金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文炳淳(1997)。包山楚簡所見楚官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邴尚白(1999)。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于成龍(2004)。楚禮新證--楚簡中的紀時、卜筮與祭禱(博士論文)。北京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素清(1984)。戰國文字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志鵬(2003)。殷代巫覡活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昱夫(2001)。戰國楚地簡帛音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信昌(1993)。秦簡日書數術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素姿(1996)。先秦楚方言韻系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熾彬(1989)。左傳中巫術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顏世鉉(1997)。包山楚簡地名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清源(1997)。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寅成(1992)。戰國秦漢時代的禁忌(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彬徽(2001)。早期文明與楚文化研究。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闓運(1986)。楚辭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葛英會(199102)。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善純(1992)。中國的神秘文化。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平生、李天虹(200410)。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盛璋(1982)。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符(1989)。潛夫論。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嘯龍(1991)。屈原與楚文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賈誼(1989)。新書。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錦炎(1995)。古璽通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96)。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容庚、張振林、馬國權(1989)。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福頤、故宮博物院(1994)。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繆文遠(1987)。戰國策新校注。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光裕、袁國華(2004)。望山楚簡校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世之(1995)。中原楚文化研究。武漢: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文靖。管城碩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席涵靜(1986)。周社研究。臺北:福記文化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夫之(1965)。楚辭通釋。臺北:大源文化服務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玉堂(1996)。楚國經濟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馬光、胡三省(1997)。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Granet, Marcel、張銘遠(1989)。中國古代的祭禮與歌謠。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湖南省博物館(1981)。馬王堆漢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玉建(1992)。中國古代龜卜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聞一多、朱自清(1996)。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引之(1989)。經義述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錢繹、李舜發、黃建中(1991)。方言箋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熙(1989)。釋名。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丁福保(1970)。說文解字詁林及補遺。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忠恕、李零、劉新光(1983)。汗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夏竦、李零、劉新光(1983)。古文四聲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房玄齡(1995)。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朱右曾、王國維(1974)。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肅(1989)。孔子家語。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向(1989)。說苑。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冰(1989)。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胡煦。卜法詳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呂不韋、高誘(1995)。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應劭、吳樹平(1988)。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郭璞(1989)。穆天子傳。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釋玄應、莊圻、錢坫、孫星衍(1985)。一切經音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列禦寇、張湛(1989)。沖虛至德真經。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游國恩、金開誠(1993)。離騒纂義。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子展(1997)。楚辭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3)。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中山人文學術論叢編審委員會(1997)。中山人文學術論叢。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訓詁學會(1997)。訓詁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中國考古學會(1997)。中國考古學年鑑(1995)。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中國屈原學會(1988)。楚辭研究。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平勢隆郎(1995)。新編史記東周年表。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石泉、何浩、陳偉(1996)。楚國歷史文化辭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1996)。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1998)。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宋治民(1993)。戰國秦漢考古。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巫瑞書(1996)。荊湘民間文學與楚文化。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正光、喻燕姣、鄭曙斌、李建毛(1998)。楚漢簡帛書典。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安宅(1991)。巫術的分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林發(1991)。戰國秦漢考古。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學勤、徐吉軍(1995)。長江文化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濟、傅斯年(1978)。安陽發掘報告。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濟、傅斯年(1978)。田野考古報告。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1996)。戰國中山國國王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河南省考古學會(1986)。楚文化覓蹤。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周勛初(1986)。九歌新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南開大學歷史系先秦史研究室(1994)。王玉哲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羅福頤、故宮博物院(1994)。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高介華、劉玉堂(1996)。楚國的城市和建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74)。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馬先醒(1977)。簡牘論集。臺北:簡牘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徐文武(2001)。楚國宗教概論。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編寫組(1981)。漢語古文字字形表。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徐志嘯、嚴紹璗(1991)。玄妙奇麗的楚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商承祚(1976)。石刻篆文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商承祚(1996)。長沙古物聞見記‧續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商承祚、王貴忱、譚棣華(1983)。先秦貨幣文編。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郭志城(1991)。中國術數概觀(卜筮卷)。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張正明(1984)。楚史論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9)。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湯漳平、陸永品(1990)。楚辭論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楚文化研究會(1984)。楚文化考古大事記。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楚文化研究會(1987)。楚文化研究論集。荊楚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楚文化研究會(1991)。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楚文化研究會(1994)。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楚文化研究會(1994)。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楊金鼎(1985)。楚辭研究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1998)。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劉和惠(1995)。楚文化的東漸。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劉夢溪(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傅斯年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繆文遠(1997)。戰國史繫年輯證。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魏昌(1996)。楚國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饒宗頤(2003)。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三.簡帛學。臺北:新文豐出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邵晉涵(1995)。爾雅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王念孫(1989)。廣雅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諸祖耿(1985)。戰國策集注彙考。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吳仁傑(1966)。離騷草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蔣驥(1975)。山帶閣注楚辭。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于省吾(1933)。雙劍誃吉金文選。北平:大業印刷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江紹原(1966)。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杜正勝(1979)。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何光岳(1988)。楚源流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高至喜(1996)。楚文化的南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席涵靜(1978)。周代祝官研究。臺北:勵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徐谷甫、王延林(1994)。古陶字彙。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商承祚(199511)。戰國楚竹簡匯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郭沫若(1982)。石鼓文研究‧詛楚文考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陳夢家(1955)。六國紀年。上海:學習生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游國恩(1989)。游國恩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曾憲通(2002)。曾憲通學術文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彭浩(1996)。楚人的紡織與服飾。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楊匡民、李幼平(1997)。荊楚歌樂舞。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楊樹達(1954)。積微居小學述林。中國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何休、徐彥(19930900)。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張正明(1988)。楚文化志。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張光裕、袁國華、陳志堅、洪娟、余拱璧(1999)。郭店楚簡研究.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葛洪、王明(198807)。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張守中(1981)。中山王(??)器文字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李零(2004)。入山與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徐中舒、漢語大字典字形組、方述鑫(198508)。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錢鍾書(1996)。管錐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姚漢榮、姚益心(1990)。楚文化尋繹。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趙輝(1995)。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孔安國、孔穎達(19930900)。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彭毅(199906)。楚辭詮微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李學勤(1994)。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李孝定(198206)。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許慎(1996)。說文解字。香港: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顧頡剛(1992)。古史辨。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于省吾(1971)。商周金文錄遺。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陳煒湛(2005)。陳煒湛語言文字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黃錫全(1999)。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張揖、徐復(1992)。廣雅詁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郭若愚(1994)。戰國楚簡文字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王先謙、阮元(1965)。皇清經解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李昉(1985)。太平御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78)。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魏慈德(200602)。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研究。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荀況、楊偯、王先謙(199309)。荀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王力(2004)。詩經韻讀.楚辭韻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董同龢(1997)。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張振興(200204)。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張振興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四川大學歷史系(1990)。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游國恩、金開誠(1993)。天問纂義。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張崇琛(199312)。楚辭文化探微。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葛洪(1995)。抱朴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姜亮夫(1987)。重訂屈原賦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趙翼(1975)。陔餘叢考。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中華書局編輯部(1981)。雲夢秦簡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郭德維(1995)。楚系墓葬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張軍(199401)。楚國神話原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宋兆麟(1989)。巫與巫術。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朱天順(198610)。中國古代宗教初探。新北市: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湯餘惠、賴炳偉、徐在國、吳良寶(200112)。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姚孝遂(1988)。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董蓮池(1995)。《金文編》校補。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鄭玄、賈公彥(1993)。周禮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楊寬(1997)。戰國史。上海:上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黃錫全(1992)。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馬承源(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郭璞、邢昺(1993)。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李零(2001)。中國方術考。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李學勤(1989)。李學勤集:追溯‧考據‧古文明。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吳小強(2000)。秦簡日書集釋。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饒宗頤、曾憲通(1982)。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紀昀(19890100)。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許進雄(198809)。中國古代社會--文學與人類學的透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司馬遷、瀧川資言(1989)。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左言東(199407)。先秦職官表。臺北: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1995)。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劉釗(2005)。古文字考釋叢稿。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李學勤(1991)。東周與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507)。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王建輝、劉森淼(1992)。荊楚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陳彭年、周祖謨(1960)。廣韻校本:附校勘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楊雄、周祖謨(199302)。方言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郝懿行(1989)。爾雅義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王先謙(1989)。釋名疏證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湯炳正(19910100)。楚辭類稿。台北:貫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戴震、褚斌傑、吳賢哲(1999)。屈原賦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文崇一(1990)。楚文化研究。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過常寶(199706)。楚辭與原始宗教。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黃靈庚(2000)。楚辭異文辯證。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杜正勝(1990)。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蕭兵(1991)。楚辭的文化破譯--一個微宏觀互滲的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班固、顏師古(1995)。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許慎、段玉裁(1992)。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何晏、邢昺(1993)。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史游、顏師古、王應麟(1985)。急就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毛亨、鄭玄、孔穎達(19930900)。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饒宗頓、曾憲通(1985)。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聞一多(1956)。神話與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張培瑜(19970700)。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范曄、李賢(199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錢存訓(2004)。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傅舉有、陳松長(1992)。馬王堆漢墓文物。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走馬樓簡牘整理組、中國文物研究所走馬樓簡牘整理組、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走馬樓簡牘整理組(1999)。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嘉禾吏民田家莂。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張守中(1996)。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余嘉錫(1997)。余嘉錫文史論集。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周策縱(1986)。古巫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臺北:聯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顧炎武、黃汝成、欒保群(1991)。日知錄集釋。石家莊:花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林義光(2004)。文源。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屈原、朱熹(1987)。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屈萬里(1985)。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張正明(1987)。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王國維(1991)。定本觀堂集林。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李孝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10)。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范甯、楊士勛(1993)。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95)。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10)。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1985)。中國上古史(待定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金祥恆(1990)。金祥恆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顧野王(1985)。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陳壽、裴松之(1995)。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王聘珍、王文錦(1998)。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高誘、劉向(1990)。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孫詒讓、孫啟治、墨翟(2001)。墨子閒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王充、黃暉(1996)。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韓非子、王先慎(1991)。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左丘明、杜預、孔穎達(1993)。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李學勤(1995)。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黃天樹(2006)。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韋昭、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1981)。國語。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83)。漢書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王國維、胡平生、馬月華(2004)。簡牘檢署考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周法高(1974)。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郭沫若(1957)。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馮佐哲、李富華(1994)。中國民間宗教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1995)。望山楚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張培瑜(1987)。中國先秦史曆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鄭玄、賈公彥(1993)。儀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趙岐、孫奭(1993)。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86)。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饒宗頤、曾憲通(1985)。隨縣曾侯乙墓鐘磬銘辭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楊寬(1965)。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王光鎬(1988)。楚文化源流新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宋公文、張君(1995)。楚國風俗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李學勤(1997)。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姜亮夫(1984)。楚辭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曹書杰(2006)。后稷傳說與稷祀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陳松長(2001)。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湯餘惠(1993)。戰國銘文選。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劉信芳(2002)。子彈庫楚墓出土文獻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滕壬生(1995)。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朱駿聲(1994)。說文通訓定聲。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馬承源(200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1980)。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顧野王(1998)。玉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蕭統、李善(1983)。增補六臣注文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黃錫全(1990)。汗簡注釋。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韓嬰、許維遹(2005)。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屈萬里(1984)。書傭論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余崇生(1985)。楚辭研究論文集。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何浩(1989)。楚滅國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6)。江陵望山沙冢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張光直(1990)。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李學勤(2006)。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馬繼興、鄭玄(1992)。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湖南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周法高(1982)。金文詁林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班固(1985)。白虎通。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高明(1990)。古陶文彙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劉彬徽(1995)。楚系青銅器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庫區考古發掘隊、淅川縣博物館(1991)。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何琳儀(1989)。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左丘明、徐元誥、王樹民、沈長雲(2002)。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張光裕、袁國華(1992)。包山楚簡文字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李方桂(1980)。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20000500)。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蒲慕州(19930000)。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林富士(19990000)。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林富士(1988)。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王引之(1983)。經傳釋詞。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梁釗韜(1999)。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和發展。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裘錫圭(1992)。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葉舒憲、蕭兵、鄭在書(2004)。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朱紅林(2005)。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張守中(1994)。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6)。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嚴可均(199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于豪亮(1985)。于豪亮學術文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1976)。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王輝(1993)。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李零(1985)。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李學勤(2005)。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馬承源(200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馬承源(2005)。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徐少華(1994)。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張政烺(2004)。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李學勤(1990)。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容庚、張維持(1986)。殷周青銅器通論。臺北:康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李零(2000)。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蒲慕州(1995)。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李學勤(1998)。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陳漢平(1993)。金文編訂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裘錫圭(1992)。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張頷(1986)。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湖北省博物館(1989)。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高華平、曹東海(1995)。中華巫術。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韓自強(2004)。阜陽漢簡〈周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高明(1980)。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臧振華(19970000)。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陳夢家(1988)。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劉曄原、鄭惠堅(1998)。中國古代祭祀。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93)。周易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鄭玄、孔穎達(1993)。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李均明、何雙全(1990)。散見簡牘合輯。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85)。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王子今(2003)。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劉樂賢(1994)。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劉樂賢(2003)。簡帛數術文獻探論。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7.馬承源(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王國維(1994)。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議。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雲夢睡虎地秦墓編寫組(1981)。雲夢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于省吾、姚孝遂、肖丁(1996)。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王國維、方詩銘、王修齡(2005)。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3.石泉(1988)。古代荊楚地理新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4.楊寬(2003)。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5.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6.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1964)。武威漢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7.孫詒讓、王文錦、陳玉霞(1987)。周禮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8.饒宗頤、曾憲通(1993)。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9.丘光明(1992)。中國歷代度量衡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0.何光岳(1990)。楚滅國考。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陳偉(1992)。楚「東國」地理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張正明(1995)。楚史。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3.馬瑞辰、陳金生、毛亨、鄭玄(1989)。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4.孫星衍、陳抗、盛冬鈴(1986)。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5.高亨、董治安(1989)。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6.羅常培、周祖謨(1958)。兩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兩漢。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7.周守晉(2005)。出土戰國文獻語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8.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9.李學勤(1992)。周易經傳溯源--從考古學、文獻學看《周易》。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0.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左丘明、楊伯峻(1987)。春秋左傳注。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2.桓寬、王利器(1996)。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3.郭沫若、胡厚宣(1982)。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4.王逸章、洪興祖(2000)。楚辭補注。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5.駢宇騫、段書安(2006)。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3)。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8.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9.劉安、張雙棣(1997)。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0.酈道元、楊守敬、熊會貞、段熙仲(1999)。水經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黃人二。讀張家山漢簡史律書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國良。公孫尼子及其論述考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劍(20050215)。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http://www.jianbo.org/ admin3/2005/chenjian002.htm,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華強(20060524)。釋新蔡簡中的一個祭牲名,http://www.bsm.org.cn,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珊(20031207)。新蔡楚簡所見的「顓頊」和「雎漳」,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華強(20051113)。釋新蔡簡中的量器「鬴」(釜),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新俊(20040222)。新蔡葛陵楚墓竹簡文字補正,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三峽(20070114)。「大川有介(從水)」試解,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連成(20061029)。也談楚簡中的「〇(從羽從能)」字,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國定(19941023)。新蔡發掘一座大型楚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華強(20051120)。論楚簡中「卒歲」、「集歲」的不同,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華強(20051217)。由新蔡簡「肩背疾」說到平夜君成所患為心痛之疾,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華強(20060314)。新蔡簡「肩」字補證,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華強(20060315)。釋新蔡簡的「脅」,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華強(20060408)。「脅」字補說,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華強(20060503)。新蔡簡「延」字及從「延」之字辨析,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華強(20060517)。試論平夜君成即平夜文君之子,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華強(20060625)。釋新蔡簡中的一個卜骨名,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宋華強(20060731)。新蔡簡與「速」義近之字及楚簡中相關諸字新考,http://www.bsm.org.cn/?chujian/460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宋華強(20060827)。楚簡數字卦的再討論(稿),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華強(20060827)。《新蔡簡「百之」、「贛之」解》補記,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華強(20060903)。楚簡「能(從羽)禱」新釋,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華強(20060924)。新蔡簡和《柬大王泊旱》的「乃而」,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華強(20061112)。新蔡簡中記有繇辭的一組簡文的釋讀,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宋華強(20061205)。新蔡簡中的祝號簡研究,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宋華強(20061209)。新蔡簡中的祝號簡研究,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華強(20061217)。楚簡神靈名三釋,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宋華強(20061230)。楚簡中從「黽」從「甘」之字新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天虹(20031217)。新蔡楚簡補釋四則,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銳(20040413)。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二十九次研討會綜述,http://www.confucius2000.co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學勤(19920322)。包山楚簡中的土地買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有祖(20061219)。安徽天長西漢墓所見西漢木牘管窺,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有祖(20070114)。新蔡楚簡釋讀札記,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何琳儀(20021020)。新蔡楚簡地名偶識--兼釋次竝戈,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琳儀(20031123)。楚都丹淅說新證,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何琳儀(20031217)。新蔡簡考釋訂正,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武家璧(19960421)。楚用亥正曆法的新證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范常喜(20050824)。戰國楚祭禱簡「蒿之」、「百之」補議,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范常喜(20061017)。新蔡楚簡「咠禱」即「〇(從羽從能)禱」說,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袁金平(20050126)。讀新蔡楚簡札記一則,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晏昌貴(20040222)。新蔡竹簡拼接舉例,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晏昌貴(20051102)。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修訂稿),http://m.bsm.org.cn/?chujian/428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在國(20031207)。談新蔡葛陵楚簡中的幾支車馬簡,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徐在國(20031217)。新蔡葛陵楚簡札記,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學仁(20061008)。河南新蔡葛陵平夜君成墓楚簡研究要目,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沈培(20051223)。周原甲骨文裡的「囟」和楚墓竹簡裡的「囟」或「思」,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宋華強(20050304)。《離騷》「三后」即新蔡楚簡「三楚先」說--兼論穴熊不屬於「三楚先」,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宋華強(20051202)。新蔡簡所記卜龜考,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宋華強(20060701)。新蔡簡兩個神靈名簡說,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宋華強(20060813)。新蔡簡「百之」、「贛之」解,http://www.bsm.org.cn,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宋華強(20061212)。新蔡簡中的歲熟貞,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宋華強(20070109)。釋新蔡簡中的「述」和「丘」,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袁金平(20060712)。對《新蔡簡兩個神靈名簡說》的一點補充,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徐在國(20031207)。新蔡葛陵楚簡札記,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新俊(20040329)。釋殷墟甲骨文中的「騮」,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新俊(20060503)。釋新蔡楚簡中的「柰(祟)」,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偉(20040229)。葛陵簡中的繇,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偉(20040418)。楚竹書《周易》文字試釋,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馮勝君(2005)。戰國楚文字「黽」字用作「龜」字補議,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喬國榮(20050615)。安徽天長出土一批珍貴簡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楊華(20040215)。「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華(20040801)。新蔡簡所見楚地祭禱禮儀二則,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楊華(20050507)。楚簡中的諸「司」及其經學意義,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楊華(20060326)。戰國秦漢時期的里社與私社,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賈連敏(20040111)。新蔡葛陵楚簡中的祭禱文書,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禤健聰(20031228)。新蔡楚簡短札一則,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信芳(19921018)。「漸木」之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劉信芳(20040111)。釋葛陵楚簡「暮生早孤」,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信芳(20061226)。關於中國考古學方法「遠遠滯後」,二重證據法「停留」的質疑,http://www.bsm.org.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劉釗(1998)。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包山楚簡初探》讀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魏宜輝,周言(20041108)。再談新蔡楚簡中的「穴熊」,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蘇建洲(20030306)。說楚文字中的「紀郢」,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偉(20040130)。讀新蔡簡札記(三則),http://www.jianbo.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國良(2005)。二重證據法的省思。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啟乾(1987)。常德市德山夕陽坡二號楚墓竹簡初探。楚史與楚文化研究。求索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成龍(1999)。包山二號楚墓卜筮簡中若干問題的探討。出土文獻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工藤元男(2001)。中国古代の社会史研究と出土文字資料--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錄簡を中心。殷周秦漢時代史の基本問題。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工藤元男(2005)。「卜筮祭禱簡」所見戰國楚的王權與世族、封君。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紅星(1991)。包山2號墓的年代與墓主。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葆玹(2004)。從秦簡《歸藏》看易象說與卦德說的起源。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平勢隆郎(1995)。楚王與縣君。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朴俸柱(2005)。戰國楚的地方統治體系。簡帛研究.2002、200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零(1994)。包山楚簡研究(文書類)。王玉哲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學勤(2001)。出土筮數與三易研究。新古典新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鳳五(1993)。包山楚簡文字初考。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智(1996)。《包山楚簡》文字校釋十四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茂元(1985)。論九歌。楚辭研究論文集。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國華(2006)。《新蔡葛陵楚墓竹簡》文字考釋。康榮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在國(1996)。包山楚簡文字考釋四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富昌(1999)。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的鬼神信仰。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道勝(1994)。包山2號墓竹簡卦畫初探。楚文化研究論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國定、賈連敏(2004)。新蔡「平夜君成」墓與出土楚簡。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學勤(200504)。楚簡所見黃金貨幣及其計量。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晏昌貴(2005)。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楚地簡帛思想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偉(2006)。讀新蔡簡札記四則。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煒湛(1998)。包山楚簡研究(七篇)。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湯漳平(1988)。從江陵楚墓竹簡看《楚辭.九歌》。楚辭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馮勝君(2002)。讀上博簡《緇衣》札記二則。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彭錦華(2005)。周家臺三〇號秦墓簡牘綜述。簡帛研究.2002、200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天樹(2006)。重論關於非王卜辭的一些問題。花園莊東地甲骨論叢。臺北: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信芳(1996)。楚簡文字校釋五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彬徽(1996)。楚金文和竹簡的新發現與研究。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運環(1991)。古文字資料所見楚國官制研究。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憲通(198101)。楚月名初探--兼談昭固墓竹簡的年代問題。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葛英會(1996)。包山楚簡釋詞三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秦簡整理小組(1989)。天水放馬灘秦簡甲種《日書》釋文。秦漢簡牘論文集。甘肅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雙全(1989)。天水放馬灘秦簡甲種《日書》考述。秦漢簡牘論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錫全(198606)。利用《汗簡》考釋古文字。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家浩(2003)。戰國竹簡〈緇衣〉中的「逯」。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專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Harper, Donald、陳松長(1998)。戰國時代兵死者的禱辭。簡帛研究譯叢。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家浩(2001)。包山祭禱簡研究。簡帛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秀(1982)。上《山海經》表。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老聃、王弼、樓宇烈(1992)。老子道德經注。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明欽(1996)。試論歸藏的幾個問題。一劍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86級畢業10週年紀念文集。北京:婦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素清(19970000)。從包山楚簡紀年材料論楚曆。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