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博物館輔助學校科技教學策略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陳正治
出版日期:2001
卷期:5:2
頁次:頁46-61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輔助學校科技教學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41
     所謂的服務品質,不在於強調自身提供那些服務內容,而在於強調服務內容是否能滿足顧客的需要(meet customer's need)。就一般社教機構而言,在強調為民服務並檢討服務品質時,宜先深入探討被服務者(參訪者)對服務的要求,在進行規畫服務內容及方式時,儘量縮短參訪者期望的服務水準與實際提供的服務水準,若能於活動當日提供高於期望的服務,會讓參訪者有驚奇的效果。本文試者應用SEVRQUAL服務品質模式,探討博物館輔助學校科技教學策略研擬,並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為例,進行訪查及分析,藉以作為提升科工館輔助學校團體到館從事科技教學的參考。據服務品質調查顯示,大部份的學校團體期望科工館能提供套裝式一日遊的科學探索活動,其內容包含展示廳深度導覽解說、科學演示劇場、電影欣賞及科學動手做等內容,在活動的安排上可採配合學校課程單元或專業主題式進行。在活動安排上,宜兼顧活動具教育性,以滿足帶隊教師的需求;活動具趣味性,以滿足活動學生的需求;活動具實用性,以滿足家長的需求。
期刊論文
1.黃嘉郁(2000)。博物館的非制式科學教育。科技博物,4(4),48-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正治(2000)。七段式科教活動之開發與設計。科技博物,4(4),5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uran, J. M.(1986)。The quality trilogy。Quality Progress,19-24。  new window
4.Sarazen, J. S.(1990)。The tools of quality, part II: cause-and-effeet diagrams。Quality Progress,23(7),59-63。  new window
5.Parasuraman, A.、Zeithaml, V. A.(1985)。A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49,47-48。  new window
6.于瑞珍(19970500)。現代科學博物館的學習特徵。科技博物,1(3),4-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啟祥(20000700)。博物館教育的演進與研究。科技博物,4(4),5-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光男(19990000)。博物館新視覺。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爾‧蓋茲、黃啓明(1998)。從野地誕生的科技發明。台北縣:藍墨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春生(1996)。品質管理。台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rosby, P. B.(1979)。Quality is Free。McGraw-Hill。  new window
6.Juran, J. M.、Gryna, F. M.(1993)。Quality Planning and Analysis。NY:Mc Graw-Hill Book Co.。  new window
7.Herzog, Thomas、朱柔若(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