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多元社會中知識份子的經濟自主與社會定位--以明代泰州學者王艮為例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張璉
作者(外文):Chang, Rebecca Lie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3
頁次:頁417-432
主題關鍵詞:多元社會知識份子經濟自主社會定位出處觀泰州學派王艮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自古以來「知識份子」被視為是社會文化力量消長的指標,大體指向一群具有追求智識、關懷人文、針貶時政能力,且超然於現實社會中堅守公義的族群。本文旨在討論多元發展的社會中,知識份子應如何超然於社會,卻以不脫離現實的社會責任,並探討知識份子的社會定位,如何扮演先知先覺者的領航角色,而成為社會人文發展的精神象徵。文中則以明代泰州學派始祖王艮(1483-1541)為例,他的思想學說處於講求心性理學鼎盛的風氣下,卻能游刃有餘地跳脫狹窄的理論框架,而進入具體民生日用與社會參與中,除了他自身的真知灼見與開拓性理論外,另一重要原因乃是他的經濟自主。王艮出身於貧寒的灶戶,因發揮經營長才,預販鹽為業而致富,後來邁向治學之路,終生布衣講學不移。他不以科舉功名為志業,卻常懷抱強烈的社會責任與濟世精神,奔走於市井社群之中,傳遞知識份子應有的使命感,並指出知識份子如何「出」、「處」的社會定位,其思想學說對於當時明代社會帶來相當大的啟發作用。王艮之例說明了知識份子可以不依賴政治手段、不攀附勢力,而獲致獨立尊重的地位,並且秉持知識份子教化與針貶的超然本色,經濟自主實為一重要關鍵。當今社會是多元發展的社會,在普遍知識水平提昇的環境下,形成講究專業掛帥、企業長才或學官雙棲等的新社會結構,然而知識份子的超然地位,與社會清流角色應是自古不變的,因而在追求經濟自主的基礎上,當代知識份子應如何重新自我定位是當今應思考的新議題。
期刊論文
1.葉煬彬(1996)。中國古代知識份子的類型及其經濟來源。中學教育學報,3,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軻。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安石(1974)。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炎武(1981)。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仲禮、李榮昌(1991)。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69)。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chwartz, Benjamin I.(1992)。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英時(1982)。政統與道統之間。史學與傳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費孝通(1948)。論知識階層。皇權與紳權。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啟政(1989)。誰才是知識份子。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秋原(1965)。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同濟(1980)。大夫士與士大夫。知識份子與中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金耀基(1991)。知識份子在社會上的角色。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文崇一(1989)。中國知識份子的類型與性格。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欣義(1988)。儒家思想對於經濟發展能夠貢獻什麼?。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朱熹。朱子語類,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阮元(1802)。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周右修,蔡復午(1970)。東臺縣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心齋王先生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心齋先生疏傳類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袁承業。明儒王心齋先生師承弟子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論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