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聽覺、視覺與動覺」落實藝術與人文的學習內涵
書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作者:楊文碩
出版日期:2004
卷期:57
頁次:頁86-92
主題關鍵詞:藝術與人文美感經驗音樂審美多元智慧聽覺視覺與動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12
「藝術與人文」的課程理念乃因應目前的多元社會,藝術以具體的經驗呈現於我們生活週遭,藝術教育不但是美學課程,同時亦涵蓋歷史人文、科學教育與文化傳遞等領域之綜合性學科,因此藝術的學習展現出多元的風貌與豐富的意涵。本文旨在引導學生透過想像在音樂欣賞中的感情的體驗、音響認知及作品的賞析,轉化為一種生理聽覺的心理審美活動,使作品變得具體生動且扣人心弦。並強調有目的、有意義的想像在音樂的欣賞、創作及表演中是個重要的催化劑。筆者希望糟由「藝術美慼」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基礎教育的學生,培養由藝術中聽到音樂,藝術的感動如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互結合,將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刺激其創作慾望:如此的課程設計將是有效且呈現出完整的概念,同時內化學生的多元智慧。所以引導學生透過「聽覺」與「視覺藝術」平面的學習延伸至多元「藝術美感」立體空間的創作時,學生的欣賞、內省、創新及涵養的審美情操能力的層次才能提升為美的激勵。
期刊論文
1.任東屏(20020900)。建構主義在國小藝術教育上的應用。公教資訊,6(3),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蕙慧(20010200)。想像的本質及其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的效用探析。新竹師院學報,14,281-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uzniar, M.(1999)。Finding Music in Art。Teaching Music,7(3),44-47。  new window
4.Kaschub, M.(1997)。Exercising the Musical Imagination。Music Educators Journal,84(3),26-32。  new window
5.Gordon, E. E.(1999)。All about audiation and music aptitudes。Music Educators Journal,86(2),41-44。  new window
6.Bassin, Joseph、黃惠華(19911200)。體驗美學的途徑。中等教育,42(6),40-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能木(20020900)。談「藝術與人文」教學的落實--以紙影戲為例。公教資訊,6(3),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盧寧(2001)。聲音與色彩的探討。樂覽,20,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朝陽(19940800)。音樂教育的認知與使命。國教輔導,33(6)=30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嘉皇(20020600)。布爾迪厄的生活風格理論對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之啟示。教育研究(高師),10,239-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曉雰(20021200)。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Gordon, E.]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23-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素月(20020400)。教育鑑賞與批評之應用--「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評鑑初探。初等教育學刊,11,275-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朱彥(19930600)。由創造思考教育看近代兒童音樂教育思潮之發展。臺南師院學報,26,277-2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ordon, Edwin E.、莊惠君(2000)。幼兒音樂學習原理。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郁秀(2001)。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