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縱火案件犯罪被害情境與預防對策之研究
書刊名:經營管理論叢
作者:龔昶仁莊亮倫
作者(外文):Kung, Chang-jenChuang, Liang-lu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特刊
頁次:頁131-147
主題關鍵詞:縱火被害對象物防火管理情境預防ArsonVictimFire safety managementSituational preven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
  • 點閱點閱:51
有鑑於國內尚缺乏對縱火情境預防,以及防火管理優劣對縱火行為影響的研究。本研究第一階段先蒐集台南縣近三年境內所發生縱火犯罪被害之境況分析,瞭解其發生火災前現場的環境狀況,並由案發之確切地點進行現場勘驗,歸納出現場情境指標。在本研究設計上,以台南縣歷年來建築物縱火之地點案例分析其情境,以及防火管理不良是否較多成為目標,進而導出預防縱火之情境模式,進行驗證。亦即縱火行為之發生與案發當時的環境因素及犯案者當時的情境有關,並歸納出建築物縱火危險面,供縣民防範被害之參考。第二階段乃採多面向之研究策略,透過文本分析以及官方火災調查紀錄之被害者調查,針對起火建築物之消防安全設備及逃生避難設施等,進行全面性的資料蒐集,並由縱火現場重建,分析促成建築物縱火之危險情境因素,據而檢視消防機關現行之防縱火勤務與防火管理制度,及歸納出個案被害因素,提出五項對策:增加縱火行為之風險、減少縱火機會、強化制約能力,促使產生罪惡感、建立縱火發生斑點圖及心理描繪技術、完備防火管理制度等對策,增加自我防衛作為,以提升民眾防縱火觀念及自我保護措施。經由本研究調查分析之結果,透過縱火犯罪被害情境因素與預防及防衛空間規劃之相關對策,以供追求安全生活空間的新時代樹立一合理參考與施行之依據。
期刊論文
1.Aridjis, H.(1998)。Burning Forests: Arson by Developers。The Ecologist,28,328-329。  new window
2.Bernstein, M.、Crosby, F.(1980)。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Relative Depriv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6,442-456。  new window
3.Forehand, R.、Wierson, M.(1991)。Juvenile Fire Setting: A Unique Syndrome or an Advanced Level of Antisocial Behavior?。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9,125。  new window
4.Hurley, W.、Monahan, T. M.(1969)。Arson: The Criminal and The Crime。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9,4-12。  new window
5.Jackson, H. F.、Glass, C.、Hope, S.(1987)。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ecidivistic Arson。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6,175-185。  new window
6.楊士隆(19950600)。運用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之探討。警學叢刊,25(4)=100,119-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光輝(19951200)。社會化歷程中的父母教化方式與子女的行為發展。中華心理學刊,37(2),149-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源明(2001)。縱火犯罪之偵查。2001年度火災調查年會。台北:內政部消防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蔡德輝、楊士隆(2001)。高雄市搶奪案件被害者調查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內政部消防署(2004)。台閔地區火災統計。台北:內政部消防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城仲模(1998)。縱火犯罪行為之研究。台北:法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軍義(1997)。強姦犯罪之成因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法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金蓮(1994)。縱火問題之研究。台北:文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thens, L. H.(1989)。The Creation of Dangerous Violent Criminals。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5.Durkheim, E.(1938)。The Rules of The Sociological Methods。New York:Free Press。  new window
6.鄧煌發(1999)。犯罪預防。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Amir, M.(1971)。Patterns in Forcible Rap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8.張平吾(1999)。被害者學概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昌鈺(20011030)。縱火案件十年暴增兩倍,旅美博士李昌鈺受邀反台研討防制對策,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take, Robert E.(1994)。Case Studie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