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誰的近世畫?--新文化運動下美術公眾化的前提研究
書刊名:議藝份子
作者:謝宜靜
出版日期:2006
卷期:8
頁次:頁15-35
主題關鍵詞:新文化運動美術史五四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蘇啟明(19970900)。康有為論書畫。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6,5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偉銘(1997)。康有為與陳獨秀--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的一樁「公案」及其相關研究。美術研究,1997(3),47+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世強(2002)。大匠旁觀、寄蘊宏志--陳獨秀與近現代中國美術。美術研究,2002(2),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risteller, Paul O.(1951)。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 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12,510-524。  new window
5.Kristeller, Paul O.(195201)。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 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J. Hist Ideas,13,17-24。  new window
6.倉修良(198012)。鄭樵和《通志》。杭州大學學報,10(4),100-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光澤(20010100)。中國油畫淵源--從孤兒院到上海灘。藝術家,52(1)=308,514-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偉銘(20000600)。引進西方寫實繪畫的初衷--以國粹學派為中心。二十一世紀,59,74-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獨秀(19161001)。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新青年,2(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元培(19170801)。以美育代宗教說。新青年,3(6),509-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志田(20020600)。送進博物院--清季民初趨新士人從「現代」裏驅除「古代」的傾向。新史學,13(2),11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志明(19960100)。藝術家/工匠區別與中西藝評旨趣。當代,117,66-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美玲(19980600)。由中國歷代目錄的分類談藝術類系統的發展。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4(4),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志明(19960200)。藝術家/工匠區別與中西藝評旨趣。當代,118,38-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魯迅(1918)。擬播布美術意見書。新青年,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元培(1921)。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東方雜誌,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元培(1929)。美術批評的相對性。美展匯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魯迅(1913)。擬播布美術意見書。教育部編纂處月刊,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顏娟英(20021200)。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臺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4),625-6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瑞寬(2003)。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ndrews, Julia F.、Shen, Kuiyi(1998)。A Century in Crisis :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the Ar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New York:Guggenheim Museum。  new window
2.康有為、蔣貴麟(197708)。萬木草堂藏畫目。台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正清、劉敬坤、潘君拯(1999)。劍橋中國史。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回憶魯迅的美術活動。北京:人民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耀昌(200303)。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arrison, Charles(2000)。Art in Theory 1648-1815: an anthology of changing idea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new window
7.(199903)。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aumer, Franklin L.(1977)。Modern European Thought: Continuity and Changes in Ideas, 1600-1950。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new window
9.(1999)。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海:上海書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瑞泉(1996)。中國近代社會思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策縱、歐陽哲生(199908)。五四運動史。湖南:岳簏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4)。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顏娟英。不息的變動--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為中心的近代美術教育與美術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方正。格致書院與博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干春松。儒家制度化重見的嘗試1890-1919--清末民初康有為與孔教會,http://www.rxyj.org/list.asp7icH9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五四運動前後大事記(5)--1916年,http://54.chinal840-1949.net.cn/dsj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洪岩。尊孔與反孔,http://lhy.ul11.net/mulu5001/shixue01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水天中(1990)。中國畫革新爭論的回顧。中國現代繪畫評論。太原:山西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郎紹君、水天中、呂澂、陳獨秀(1999)。美術革命。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海:上海書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宏志(1985)。陳獨秀--從反傳統到民族革命。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寶明、王中江(1998)。文學改良芻議。回眸新青年--語言文學卷。河南: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1999)。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海:上海書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元茜(1989)。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對民初美育的影響。中國-巴黎:早期旅法中國畫家研究。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uiker, William J.、劉德美、汪榮祖(1979)。蔡元培與五四運動。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聞迪、水如(1989)。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蔡元培美學文選。台北: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元培(1999)。以美育代宗教說。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海:上海書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守謙(1993)。賦彩製形--傳統美學思想與藝術批評。中國文化新論.藝術篇.美感與造型。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正昭(1985)。達爾文主義與中國。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詹宏志(1985)。陳獨秀思想的三部曲--從虛無主義、共產主義到民主主義。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獨秀(1998)。文學革命論。回眸新青年--語言文學卷。河南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