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古代玉器的鑑賞與保存維謢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郭祐麟
作者(外文):Kuo, Yu-li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7
頁次:頁27-54
主題關鍵詞:玉器古玉玉器鑑賞保存維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29
  到底要怎麼看待古代玉器呢?這句話以今日比較宏觀的角度與考量下,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四層意義。第一層意義是:怎麼鑑定古玉的好壞與種類價值(可以保值嗎?可以賣多少錢?)。第二層意義是:怎麼鑑定一件玉器的真實製作年代,與其所應有的形制、器名與社會文化上的價值(可以多賣多少錢?多少錢才是合理的?)。第三層意義是:人文的與藝術上的評價(可以再加幾倍?賣了可以在買回來嗎?)。最後還是要站在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最終目的上頭去(藝術無價?還是無價藝術?)。前者所涉及的,主要是礦物學或實質材料上的問題,但它只能解決是玉是石的質材認定問題,而非鑑定的全部。而次兩者所涉及的,則偏重在人文藝術上的文物鑑賞與時代審美品味方向,最後才是站在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觀點與使命上,去分享經驗,本文乃就以上這四層意義去談鑑賞與保存維護的問題。
期刊論文
1.(1995)。中國史前時期玉器的生產與流通。考古與文物,1995(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鼐(1983)。漢代的玉器。考古學報,19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巳奈夫(1982)。中國古代庖丁形玉器骨剷形玉器。東方學報,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巳奈夫(1969)。中國古代祭玉.瑞玉。東方學報,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那志良。仿製與加工的古玉。故宮文物月刊,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伯達(1989)。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伯達(1989)。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淑蘋(19850600)。玉的鑑定八法。故宮文物月刊,3(3)=27,8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廣文(1990)。清代宮廷仿古玉器。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2),39-5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寶鈞(19481200)。古玉新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下),1-46+4_1+12_1-12_4+46_1-46_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盧兆蔭(2001)。論玉文化在漢代的延續和發展。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臺北。861-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方(2001)。論西漢中期玉器風格的變化及其社會背景。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臺北。845-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4)。中國玉器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3)。文物、博物館--玉器鑒定。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伯達(1985)。中國古代玉器發展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百泉(1990)。國寶大全。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5)。地質詞典二,礦物岩石分冊。地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子玉(1998)。賈氐文物修復之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3)。良渚古玉。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故宮寶藏青少年特編委會(1996)。玉石器的故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欒秉璈(1992)。怎樣鑑定古玉器。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更夫(2000)。談古玉.辨真偽。臺北:三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大陸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1998)。文物鑑賞叢錄: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永魁、張加勉(2000)。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大陸雜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考古學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考古。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文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濱田耕作(1925)。有竹齋藏古玉譜。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大澄(1889)。古玉圖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睿(1935)。古玉圖錄初編。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Dohrenwend, D.(1971)。Chinese Jades in the ROM。Toronto。  new window
21.Loehr, Max(1975)。Ancient Chinese Jades。Cambridge, Ma。  new window
22.Hansford, S. H.(1950)。Chinese Jade Carving。London。  new window
23.Hansford, S. H.(1968)。Chinese Carved Jades。London。  new window
24.Na, Chih-liang(1977)。Chinese Jades, Archaic and Modern。London。  new window
25.Willetts, W.(1958)。Chinses Art。Harmondsworth。  new window
26.Rawson, J.、Ayers, J.(1975)。Chinese Jades Throughout the Ages。London。  new window
27.Salmony, A.(1963)。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N.Y.。  new window
28.Salmony, A.(1952)。Archaic Chinese Jades。Chicago。  new window
29.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97)。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Laufer, Berthold(1912)。Jade: a study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religion。Chicago: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明財(1997)。中國古玉的收藏與鑒別(大綱)。考古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鼐(1982)。有關安陽殷墟玉器的幾個問題。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聞廣(1990)。科技考古治笁。中國古玉的研究。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