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陽明學說對《四書遇》的影響
書刊名:明道通識論叢
作者:簡瑞銓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57-86
主題關鍵詞:陽明學說四書遇張岱四書晚明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
從《四書遇》中可看出陽明學說對張岱以及晚明陽明學者廣大深刻的影響。他們的《四書》學見解率以陽明學說為圭臬,或加以引用、或加以引申發揮,呈現了「宗王」的《四書》學特色。 以張岱為例,他認為陽明的「良知」之學確是儒家道統的嫡傳。不論是對《大學》改本的看法、對儒家人物的評價;或是對經典的認知、治學的目的、治學的態度皆以陽明為宗。在《四書遇》中,張岱除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陽明心學作為詮釋《四書》的思想基礎外,更承襲了陽明對《四書》學的見解,諸如《大學》「三綱領」、「格物致知」、《中庸》的意涵、《論語》「仁」的內涵、《孟子》「性善說」的質疑等等看法。此外,對陽明的許多觀念亦屢屢徵引闡發,如對名與實的看法、對性命之看法、面對毀譽的態度等皆援引陽明之說為依歸。換言之,《四書遇》可說是晚明一個知識份子接受陽明心學後,在生活與生命歷程中的體悟所得。由此可看出,陽明學說不僅對晚明知識份子在學術方面的影響;更甚者則是成聖成賢的生命追求。用張岱的話說,即是「世界缺陷,即是此心不曾圓滿。」完美人格的講求。 總之,張岱的《四書遇》是服膺陽明學說的解經之作。他在其史學鉅著《石匱書》中就如此說:「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又說:「致良知之說行,而人猶訾之,天下無學術矣;平宸濠、平思、田之功成,而人猶訾之,天下無事功矣。」其對陽明的學說與事功可說是推崇備至。
會議論文
1.中央大學共同學科(1991)。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研討會論文集。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研討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蔣秋華(1996)。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陽明(1988)。王陽明傳習錄及大學問。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守仁、李生龍(2004)。新譯傳習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松川健二、林慶彰、金培懿、陳靜慧、楊菁合(2006)。論語思想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1983)。四書集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岱、朱宏達(1985)。四書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慶彰(1994)。明代經學研究論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來(1991)。有無之境--王陽明的哲學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彩鈞(1983)。王陽明思想之進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