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警察不作為之職務犯罪初探--以警察不制止犯罪為中心
書刊名:警專學報
作者:曹昌棋
作者(外文):Tsao, Chang Chi
出版日期:2007
卷期:4:2
頁次:頁33-45
主題關鍵詞:警察不作為不作為幫助犯片面共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8
  • 點閱點閱:79
警察有危害防止與協助檢察官追緝犯行之兩大任務,治安良寙,警察是最重要一股力量。對於警察,民眾可以樂觀地期待事前做好預防工作,讓宵小無機可趁,犯罪不會發生;當偶有犯罪發生時,最好警察就像蝙蝠俠或蜘蛛人,凌空而降,讓罪犯當場就伏;或有漏網之魚,警察也能像福爾摩斯或柯南,從蛛絲馬跡中讓真兇無所遁形。 但現實的情況是:犯罪或可控制,但不可能消滅,對於犯罪之防治、追緝,警察仍有許多可待進步的空間。基於警力配置、器材設備、能力侷限或其他條件限制,警察可以被期待,但不應該被苛責。然而,如果問題出在不是因為警察「不能為」,而是「不願為」或「能為而不為」,則應予嚴重譴責,甚至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警察不作為的法律效果,最常見的就是行政懲處;警察之不作為,也可能構成犯罪,應該受到刑罰的制裁。警察消極不作為的型態有很多種,引發的法律問題難以一概而論。對他人的犯罪行為不予阻止,屬於不作為的參與,一般涉及是否成立不作為的正犯(單獨正犯、共同正犯),或者共犯(幫助犯)的問題。下文首先探討以不作為方式參與他人犯罪情形下的正犯與共犯區別問題,接著討論不作為幫助犯的犯罪成立要件。 雖然我們相信大多數的警察同仁仍是競競業業,戮力從公,但即使是少數份子的偏差,也往往賠上整體警察團隊的形象。本文的目的不在指涉特定個案有無構成刑責問題,而是希望喚起員警同仁消極不作為可構成犯罪的意識,改變不作不錯的消極心態,善盡為民服務的責任。
期刊論文
1.李惠宗(20000600)。論行政不作為之國家賠償責任--臺中地方法院八十六年度重國字第三號(衛爾康事件)判決與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九號解釋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1,3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惠婷(20001200)。共同正犯與幫助犯之區別。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7,141-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島田一郎(2004)。不作為による共犯について。立教法學,65,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振華(19960300)。不作為による共同正犯の比較.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209-2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松生正光(199608)。不作為による關與と犯罪阻止義務。刑法雑誌,36(1),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內田文昭(2001)。不真正不作為犯における正犯と共犯。神奈川法學,34(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阿部純二(2001)。不作為による従犯に關する最近の判例について。研修,6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立石二六(200108)。共謀共同正犯論の現在。現代刑事法,28,5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島田聡一郎(2004)。不作為による共犯について。立教法學,64,245-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甘添貴(19950600)。不作為與片面從犯。月旦法學,2,4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偉群(1994)。不作為犯之共犯型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達仁(199206)。警察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以警察個人之對外直接責任為重點(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春富(1990)。從國家賠償法論警察不作為之違法性(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寬弘(1989)。論警察之國家賠償責任(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峻瑩(1998)。稅務人員職務犯罪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啟賓(2005)。警察職務犯罪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義勝(1991)。共犯論上的諸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晞春(200309)。預防職務犯罪--反腐敗的理性選擇。中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淵、滕志強(200401)。職務犯罪預防。中國:檢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儲槐植(200502)。美國刑法。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俊雄(1998)。刑法總論II--犯罪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內藤謙(2002)。刑法講義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山中敬一(1999)。刑法總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神山敏雄(1994)。不作為をめぐる共犯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choller, H.、李震山(1988)。警察法案例評釋。高雄:登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力(200010)。公務活動中犯罪界限的司法認定。中國:中國檢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東茂(2005)。刑法綜覽。台北:一品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山田(199801)。刑法通論。台大法學院圖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tratenwerth, Günter、Luerssen, Lothar、楊萌(2006)。刑法總論I--犯罪論。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鈺雄(2006)。新刑法總則。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震山(1998)。警察任務法論。登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東茂(1996)。臥底警探的法律問題。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松宮孝明(1997)。不作為と共犯。レヴィジオン刑法(一):共犯論。成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堀內捷三(198007)。不作為犯論。現代刑法講座(1)--刑法の基礎理論。成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