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物質性的質疑--論「不是東西Not a Thing」的雕塑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張乃文
作者(外文):Chang, Nai-we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2
頁次:頁68-83
主題關鍵詞:物質性康德天才邏輯現實世界樣態雕塑創作本體主體臺座認知模式上帝鼠人佛洛伊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摘要 創作者與理論詮釋者的角色重疊,其研究的客體(作品)又設定以自身創作的部分為範圍,使得一般評論中假性客觀的觀察位置產生鬆動,論述部份內在將直接受創作者身體經驗感知的作用,而非視覺攝受後的理性感知類比再行轉化為文字。以普遍邏輯理解模式進入文本的觀看範圍,在客觀共識的基礎,消減或迴避了藝術創作的內在特殊性。透過創作者自我揭示創作內在邏輯的可能性,認識部分創作與論述無法跨越的介面。 以筆者2007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所進行的個展「不是東西」的創作思維為軸線,歸納分析其中相關存在議題包括:展覽命題中面對當代雕塑的「實體性」思辨;透過作品陳列形式隱含西方雕塑史演變中雕塑主體轉換的形式思考;作品實踐過程的想像變動與呈現混雜形式隱含的關聯;觀看機制與認知結構的挑戰。
期刊論文
1.許遠達(200609)。破除引申知識陣:從神佛與妖魔界限的混種談張乃文的創作。藝術家雜誌,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伯索柯羅斯基、李維倫。現象學十四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佛洛伊德、林怡青、許欣偉(2006)。鼠人:強迫官能症案例之摘錄。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伯特‧艾德金、黃麗絹(1996)。藝術開講。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ürger, Peter、蔡佩君、徐明松(1998)。前衛藝術理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ennett, Richard、黃煜文(2003)。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nt, Immanuel、鄧曉芒、楊祖陶(2004)。判斷力批判。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