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俗世願望的鏡影:神仙及其文學書寫之人文意涵研究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林雪鈴
作者(外文):Lin, Xue-li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
頁次:頁17-36
主題關鍵詞:神仙道教宗教文學人文世俗化CelestialReligion literatureHumanismSecularizationTao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2
神是超越的存在,仙則是經過修鍊歷程所達成的超人境界,神仙不僅為宗教崇拜的偶像,亦是人性願望歸趨的集合體。神仙思想表現在文學書寫中,首先有神話傳說的陳述,謳歌諸神與英雄。人文精神抬頭之後,則開始關注自身,書寫人世,不再企求精明上感,而以我思書寫神仙、以我思閱讀神仙,進而鎔鑄創造出豐富的神仙意象,以人文更新神仙的意義與生命。本文探討神仙的核心意涵與特性,並梳理神仙文學史的發展,歸納其典型及傳統路線,最後總述神仙文學書寫史所呈現的人文導向,肯定其記錄神本向人本跨越歷程的價值。
圖書
1.張興發(2001)。道教神仙信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光慶(1999)。神仙解讀。廣西:廣西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克強(1992)。文學人類學批評。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8)。正統道藏。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紀昀(1988)。歷代賦彙。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惠祥(1981)。文化人類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嚴可均(1958)。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陳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屈原、馬茂元、楊金鼎、王從仁、劉德重、殷光熹(1993)。楚辭注釋。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erger, Peter L.、蕭羨一(2003)。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臺北:商周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慶藩、郭象、王孝魚、莊子(1961)。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大吉(1998)。宗教學通論新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東海(2003)。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身影。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國良(1988)。六朝志怪小說考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豐楙(1996)。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詹石窗(1992)。道教文學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黎志添(2003)。宗教研究與詮釋學:宗教學建立的思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昉、汪紹楹(1961)。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