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董事之積極作為義務--論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之規範缺失
書刊名:成大法學
作者:陳俊仁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un-j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3
頁次:頁81-116
主題關鍵詞:公司董事董事會善良管理人債務人不完全給付注意義務積極作為消極不作為公司治理CorporationBoard of directorsDirectorPrudent personDebtorPartial performanceDuty of careActive dutyPassive dutyCorporate govern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93
董事為公司之經營者,因其於公司中所處之重要地位,為免董事廢弛職務,課與其公司業務執行之積極作為義務,以保障公司與股東之權益,實有其必要。傳統上,我國公司法制係藉由董事責任之規範,期以此拘束董事之行為,以維護公司全體參與者之利益;故其規範本質,乃屬董事消極不作為義務之規範,並具體體現於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至於董事之積極作為義務規範,則係以董事與公司間之基礎法律關係定之;此即為董事基於其與公司間之委任契約,而對公司負有民法第五百三十五條之受任人注意義務。由於董事並非必領有報酬,故關於董事注意義務之程度,長久以來即為公司法學之爭議問題。隨著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於2001年之修正,此學說爭議已告平息,並確立董事對公司負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然而,此抽象輕過失責任之課與,亦引致其規範之適切性之疑慮,與實務適用之爭議。 再者,由於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之規範缺失,衍生出其免責規定與董事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於適用上之爭議與衝突。不惟如此,其同時亦引發董事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與民法債務人之債務不履行責任,與以及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二項免責規定,三者之間之適用衝突,以及其免責規定本身之規範缺失之議題;爰此,本文將詳細分析前開各項董事責任與義務之規範衝突,並論述其成因,與相互間適用之爭議,並嘗試提出兩點建議,以為日後修法時之參考。
期刊論文
1.陳信宏、劉孟俊(200307)。我國知識經濟之政策改革架構。經社法制論叢,32,11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文吟(200109)。美國法上大學研發成果之專利權益歸屬--以學生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163-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志煌(20001200)。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業務檢討與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8(12),921-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歆(20010900)。大學知識的商品化--產學合作。智慧財產權,33,76-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怡珮(20031200)。商業育成新紀元--一帖中小企業經貿外交的良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6(12)=312,43-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樊治齊、王本耀(200612)。智慧資産價値尋根--工業技術研究員之經驗。全國律師,10(12),5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明誠(20051200)。從科學技術基本法論技術移轉組織與管理法制問題。臺灣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2(4),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達智(20061200)。非營利組織維護國家機密的理論與實際--以國家實驗研究院為例。科技發展政策報導,12,1512-1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偉霖(20060700)。美國產學合作制度利弊之檢討--臺灣科學技術基本法之借鏡。世新法學,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茂昆(20020900)。因應知識經濟世代之科技發展政策。國家政策季刊,1,167-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延鵬(20051000)。臺灣企業經營的全球化與臺灣法制的牽絆或解放:建構自由開放的對外投資、授權及技術移轉新環境。政大智慧財產評論,3(2),118-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達智(19960400)。從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應有之取向評釋司法院釋字第三八0號解釋。憲政時代,21(4),4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宗能、陳素娟(20000900)。建構技術移轉環境。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6(2),7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文吟(19990700)。美國法上大學研究之實務探討大學研究受專利制度保護之可行性暨其權益歸屬。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199-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江雪嬌(20041200)。從國家創新系統探討大學推動研發服務業的發展。經濟情勢暨評論,10(3),1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孝惇(20040500)。試看我國學術機構之專利授權實務。智慧財產權月刊,65,2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孝惇(20041100)。我國大學專利申請之考量。智慧財產權,71,107-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倪周華(20070200)。淺談大學校院產學合作成效、困境與因應之道。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0(2)=350,45-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蕙瑩(200007)。國科會研究成果申請專利與技術移轉現況及未來發展。科學發展月刊,28(7),505-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達智(2006)。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的影響--以美國法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