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犯罪偵查程序中隱私權保障之研究-以警察機關為中心
作者:陳俊宏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羅明通
黃惠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犯罪偵查隱私權個人資料警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3
西諺有云:「家是個人的城堡」,就連政府非依正當程序亦不得任意侵入私人住宅,正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Louis Brandeis所說「人有權獨處,不被打擾。」的至理明言,這正是發展隱私權不可侵犯的十分重要的概念。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倚賴科技所發明的工具來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個人私生活也逐漸暴露在他人的窺探之中。一九九八年初,有部十分賣座的電影叫「全民公敵」,劇中演美國國安局高官,為了掩飾一宗國會議員之謀殺案,動員所有部屬、運用上天遁地無所不能的高科技衛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監視主角的一舉一動,企圖殺人滅口…。從這部電影可以令人瞭解到,一個人的行蹤,如果遭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監控,則所有的行為均會曝露在他人的窺視之下,毫無隱私可言,對於憲法所保障之各種自由,均將淪為空談。
個人隱私權是國際社會的共通價值,我國因政府基於行政需求,要求人民必須提供個人資訊給行政機關,但並無一套嚴格的保護及管理規範,造成個人資料隨時可能曝光之危險;隨著時代進化迄今之電子化政府,在科技、經濟發展下,為因應國際經貿、配合國際規範而催生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惟該法施行迄今,因規範之行政程序略嫌繁瑣,有些條文內容不明確,同時規範公務機關與非公務機關有關要件與程序有不平衡之處,加上網路商業交易日益流行,造成消費者個人隱私權被侵犯之事件時有所聞,也因而讓國人對於個人隱私之保護產生一種錯誤之法感,進而在犯罪偵查程序進行中,亦未能嚴格遵守偵查密行及偵查不公開之要求,爰在犯罪偵查程序中,有關隱私權保護之議題,實是當前必須深入探討之課題。
隱私權之保障係基於人性尊嚴之維護與人格自由發展之尊重而來,並已成為國際共通的價值,惟隱私權保護在犯罪偵查程序中,諸如逮捕、拘提、羈押、搜索、扣押、勘驗、監聽、傳喚等強制處分,以及約談、測謊、催眠、跟監等其他偵查作為中,尤其是強制處分措施,對於犯罪嫌疑人之私生活領域有必要加以介入,並就其相關之個人資料須詳予核對並為蒐集,均已剝奪犯罪嫌疑人隱私權之保障,然此係為調查犯罪、蒐集證據之必要措施,在刑事訴訟法明文訂有相關之實施程序,尤其對強制處分措施多以令狀主義為原則,並於第245條揭櫫偵查不公開原則,作為相關當事人隱私權等之人權保障措施外,其他在偵查中對相關當事人之個人相關資料之保護程序,尚無明確之法律明文規定,例如現場處理、背景調查、測謊、跟監等措施,而屬其他偵查作為,本論文乃為探究上述相關偵查作為之法律規範,試圖整理、比較分析,並就該偵查作為與涉及侵害隱私權部分衡量比較,探討偵查基本原則之規範界限為何?以及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3項所揭「除依法令或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法權益有必要者外,不得公開揭露偵查中因執行職務知悉之事項」之界限為何?預期能在國家權力與個人人權保障之間,以及社會大眾知的權利之新聞處理掌控程度,依法治國之諸原則等衡量比較之後,找出幾個明確的參考準則,俾於犯罪偵查程序中能有所遵循。
本論文即希望透過相關研究及比較歸納之後,予以推演擬出明確的參考標準,使犯罪偵查程序進行中,偵查人員既能遵守偵查之相關基本原則,又能兼顧社會大眾之生命、身體及財產上之安全,適度地作好新聞處理,俾能在犯罪偵查與個人隱私之間,獲得雙贏之結果。
本論文之研究大綱如下:
第一章緒論,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方法及架構等介紹。
第二章隱私權的保護,就隱私權的概念與在我國保護概況作整理,同時整理學者與實務對隱私權的憲法保護論述,藉以瞭解隱私權與憲法基本權的關係,並就我國隱私權的發展趨勢彙整。
第三章則探討我國犯罪偵查作為及基本原則,就其定義、分類及各種查作為先行釐明,探討犯罪偵查的概念及其定義,瞭解犯罪偵查之基本原則,並就違反偵查原則之最大效果證據排除理論一併敘述。
第四章探討我國各項偵查作為干預隱私權之檢視,本章把我國通常之偵查流程,按開端至結束歸納為基礎偵查、進階偵查及成熟偵查等三個偵查階段,並把幾種特殊之偵查作為納入一併檢視,亦即就警察機關從事偵查作為之細部流程,一一檢視干預隱私權之程度,並探討逾越偵查之基本則時應有的作為。
第五章則以分析偵查實務上對個人資料隱私權的干預,主要在探討個人資料建立的法源依據,藉此簡介犯罪偵查常用之個人資料,並就這些個人資料的傳遞與處理,應遵守那些規範,如果違反這些規範會有那些法律效果,作為正當法律程序之檢視。
第六章則以探討我國相關法制之現況,並就應如何因應等相關作法論述,首先就警察的角色定位釐明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之不同,適用程序亦有不同,在犯罪預防與犯行追緝之間,宜釐清並予建立轉換程序時點;其次,就偵查作為應如何落實保障隱私權,筆者以近二十餘年之切身經歷提出應有之作為,提供主管機關參卓;在個人資料庫之建置,主要之關鍵在於我國之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推動立法,在此之前,我國因應各項偵查作為建置而成的資料庫恐有逾越法律保留原則之問題,最後,並探究侵犯隱私權之責任與救濟之道。
第七章則為結論與建議,亦即把本論文之研究結論彙整,再次強調以上所討論的議題之所得,並具體條列建議提供給主管機關及偵查實務上參考作用。
一、中文書目
1.Anita L. Allen & Richard C. Turkington原著,馮建妹等編譯,Privacy Law : Cases and Materials 美國隱私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簡體版),北京:中國民主法制,2004年2月。
2.Cläüs Röxin 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臺北:三民,1998年11月。new window
3.Dr. Fränz v. Liszt 著,徐久生譯,德國刑法教科書,北京:法律,2006年5月。
4.Ellen Alderman & Caroline Kennedy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臺北:商周,2006年12月。
5.Ellen Hochstedler Steury & Nancy Frank 著,陳衛東、徐美君譯,美國刑事法院訴訟程序(Criminal Court Process)(簡體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2年1月。
6.Fred E. Inbau & John E. Reid & Joseph P. Buckley著,高忠義譯,刑事偵訊與自白,臺北:商業周刊,2003年11月。
7.Kärl Lä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臺北:五南,1996 年12 月。
8.Rolando V.del Carmen 著,張鴻巍譯,美國刑事訴訟,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10 月。
9.Stephen A. Saltzburg 著,段重民譯,「美國聯邦證據法」,司法院秘書處,1985年4月。
10.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2007年3月。new window
11.王正嘉,司法警察偵查活動之法規初探-以人權保障理念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 月。
12.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1994年。
13.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99年3月。
14.王兆鵬,刑事訴訟法講義,臺北:元照,2006年2月。
15.王兆鵬,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臺北:翰蘆,2000年9月。new window
16.王兆鵬,路檢、盤查與人權,臺北:翰蘆,2001 年6月。new window
17.王秀哲,隱私權的憲法保護(簡體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7年5月。
18.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作者自印,2005年1月。
19.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臺北:瑞興圖書,1996年6 月。new window
20.甘添貴,刑法各論(上),臺北:三民,2009年6月。
21.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臺北:瑞興圖書,2001年9月。
22.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1999年11月。
23.朱富美,科學鑑定與刑事偵查─以人身為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6月。new window
24.江舜明,刑事偵查監聽容許界限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new window
25.艾明,秘密偵查制度研究(簡體版),北京:中國檢察,2006年11月。
26.何明洲,犯罪偵查實務,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4年7月。
27.余振華,刑法深思,深思刑法,臺北:元照,2005年10月。
28.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臺北:學林,2003年9月。
29.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作者自版,2003 年4 月。
30.吳秋宏,日本刑事證據法則及交互詰問制度之研究,出國考察報告,2005年3月。
31.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敦煌,1998年8月。
32.李湧清,警察勤務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1995年9 月。
33.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2009年2月。new window
34.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臺北:元照,2007年9月。new window
35.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篇,臺南:正典,2002年10月。new window
36.李震山、鄭善印主持,警察職務執行法草案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1999年6 月。
37.李震山主持,個人資料保護與警察資料蒐集權之研究 - 以警察職權行使法第9條至第13條之規定為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5年10月。
38.李震山等,警察人員法律須知(五)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臺北:永然文化,1999年12月。
39.林山田,刑事程序法,臺北:五南, 2004年9月。
40.林山田、甘添貴等人,刑事法系列研究會(一)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臺北:學林,2000年4月。
41.林世宗,言論新聞自由與誹謗隱私權,作者自版,2005年8月。
42.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法與思系列,臺北:五南,2007年10月。new window
43.林東茂,刑法綜纜,臺北:一品,2009年9月。
44.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45.林故廷、翁景惠,測謊一百問,臺中:書佑文化,2003年。
46.林鈺雄,刑事法理論與實踐,臺北:學林,2001 年10 月。new window
47.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臺北:元照,2007 年9 月。
48.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作者自版,2001 年12 月。
49.林鈺雄,檢察官論,臺北:學林,2000年5月。new window
50.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臺北;五南,2004年3月。
51.法治斌,人權保障與司法審查―憲法專論(二),臺北:元照,1993 年9月。
52.城兆毅,臥底偵查與法治國原則─論法治國採行臥底偵查程序之可行途徑,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53.柯耀程,刑事程序理念與重建,臺北:元照,2009年9月。
54.柯耀程,刑法的思與辯,臺北:元照,2003年12月。
55.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2000~2003,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7年2月。
56.張秀蘭,網路隱私權保護研究(簡體版),北京:北京圖書館,2006年1月。
57.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臺北:五南,2000年12月。
58.梁宇賢,法學緒論,作者自版,1996年10月。
59.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臺北:三民,2001年1月。
60.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臺北:元照,2002年10月。
61.郭君勳,案例刑法總論,作者自版,1993 年10 月。
62.陳宗廷,偵訊理論與實務,桃園:中央警官學校,1990年6 月。
63.陳信伍,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與刑事偵查程序之轉換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8月。
64.陳英淙、黃惠婷,法治國之警察理念與權限,臺北:元照,2007年6月。new window
65.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作者自印,2008年9月。
66.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臺北:元照,1998年9月。new window
67.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作者自版,1989年12月。
68.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法制建設基金會,2001 年2 月。new window
69.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以警察法制化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new window
70.黃光雄、簡茂發、歐用生編,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1991年。
71.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第二冊),臺北:三民,1999年4月。new window
72.黃建榮,催眠記憶恢復在模擬偵查上之運用,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73.黃惠婷,刑法案例研習(一),臺北:新學林,2006年8月。new window
74.楊開湘,刑事訴訟與隱私權保護的關係研究(簡體版),北京:中國法制,2006年5月。
75.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new window
76.褚劍鴻,刑事訴訟法論(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9 月。
77.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下),臺北:臺灣商業印書館,2004 年2 月。
78.蔡達智,公權力利用衛星科技對隱私權的影響-以美國法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3月。new window
79.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臺北:五南,1999年1月。
80.鄭厚堃,犯罪偵查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1998年2月。
81.蕭季慧,犯罪偵查與蒐集證據,桃園:中央警察大學,1993 年2 月。
82.謝宜雯,隱藏身分偵查與人權保障-以美國法為借鏡,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83.簡榮宗,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二、中文期刊雜誌
1.三井誠著、陳運財譯,日本法上犯罪嫌疑人之偵訊,月旦法學,第24期,1997年4月。
2.尤英夫,全民指紋建檔個人隱私並未遭侵犯,自由時報,2002年8月7日,第15版。
3.王士帆,隱密探話的發展:從德國法院到歐洲人權法院,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9期,2005年4月。
4.王士帆、李瑞敏,監聽陷阱案之相關法律問題:從我國最高法院93年度臺上字2949號判決談起(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1期,2005年6月。
5.王士帆、李瑞敏,監聽陷阱案之相關法律問題:從我國最高法院93年度臺上字2949號判決談起(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2005年5月。
6.王兆鵬,新聞自由與刑事偵查之分際,立法院院聞,第30卷 5期,2002年5月。
7.王秀哲,美國、德國隱私權憲法保護比較研究(簡體版),政法學刊,第24卷第2期,2007年4月。
8.王國棟,論偵查中羈押審查之程序及其證據法則,軍法專刊,第50卷 8期,2004年8月。new window
9.王勝盟等人合著,證物與犯罪現場,收錄於駱宜安編,警察百科全書(十二)-刑事鑑識,正中書局,2000年2 月。
10.王朝煌,數位證物之鑑識與蒐證,警學叢刊,第34卷 3期,2003年11月。new window
1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三-下-1,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9期,2007年10月。
12.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三-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2007年7月。
1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三-中,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2007年8月。
14.史慶璞,「正當法律程序」條款與美國刑事偵審制度,輔仁法學,第14期,1995年6月。new window
15.石世豪,偷拍性愛光碟案有如雪球愈滾愈大:媒體競爭下的隱私權保障及其漏洞,月旦法學,第81期,2002年2月。
16.朱帥俊,網路電話之現況與偵防因應,日新警察,第5期,2005年9月。
17.江舜明,論監聽處所限制與手段之正當性,月旦法學,第127期,2005年12月。
18.何尚先,刑事證人訊問之法則,刑事法雜誌,第39卷 1期,1995年2月。new window
19.何明洲,通聯分析在科技偵查上應用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7卷 2期,2006年10月。new window
20.余振華、康順興,中日檢警關係及偵查主體法制之比較考察,月旦法學,第56期,2000年1月。
21.余振華、康順興,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與檢警關係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13卷 3期,1999年9月。new window
22.吳元曜,論誘捕偵查在刑事訴訟上之效力,律師雜誌,第299期,2004年8月。
23.吳巡龍,科學證據與測謊的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38期,2005年11月。
24.吳巡龍,偵查不公開與得公開之界限:兼評高雄高分院95年度抗字第154號裁定,月旦法學,第150期,2007年10月。
25.吳巡龍,論誘捕偵查:兼評最高法院92年度臺上字第4558號判決,月旦法學,第141期,2007年1月。
26.吳俊毅,德國刑事訴訟程序中DNA鑑定相關規定之介紹(下),軍法專刊,第47卷 4期,2001年4月。new window
27.吳俊毅,德國刑事訴訟程序中DNA鑑定相關規定之介紹(上),軍法專刊,第47卷 3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28.吳英毅,新制定的日本個人資料保護法,日本研究,第445期,2004年9月。
29.吳國樑,變革中的戶口查察,警光雜誌,第601期,2006年8月。
30.呂艶濱,日本的隱私權保障機制研究,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5年7月。
31.李永然,內幕消息無所禁忌?: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洩密罪間的拉鋸戰,法律與你,第125期,1998年3月。
32.李佳玟,機密且一造進行之羈押審查程序,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期,2007年1月。
33.李昂杰,德國DNA採樣規範修正草案之簡析,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 9期,2002年9月。
34.李崇僖,基因資訊隱私保護法理與規範,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期,2007年1月。
35.李維娜,論我國前科消滅制度的構建,河北法學,第21卷第4期,2003年7月。
36.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004年1月。new window
37.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2005年11月。
38.李震山,政府資訊公開法與資訊隱私權保障,研考雙月刊,第31卷3期,2007年6月。
39.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第16卷 2期,2004年12月。new window
40.李震山,從憲法觀點論身體不受傷害權,收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2009年2月。new window
41.李震山,警察機關設置監視錄影器的法制問題:人權保障與治安維護的動態平衡,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9月。
42.李憲人,犯罪偵查諸原則於行政警察活動適用問題之研究,警政論叢,第6期,2006年12月。new window
43.周慧蓮,英國個人資料保護最新案例發展及其對我國法制之啟示,科技法律透析,第17卷 1期,2005年1月。
44.周慧蓮,資訊隱私保護爭議之國際化,月旦法學,第104期,2004年1月。
45.林東茂,臥底警探的法律問題,刑事法雜誌,第40卷 4期,1996年8月。new window
46.林建中,隱私權概念初探:從美國法之觀點切入,憲政時代,第23卷 1期,1997年7月。
47.林恆志,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下),軍法專刊,第48卷 7期,2002年7月。new window
48.林恆志,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上),軍法專刊,第48卷 6期,2002年6月。new window
49.林雅惠,從犯罪偵察看面部辨識技術之隱私權爭議,萬國法律,第133期,2004年2月。
50.林裕順,偵查階段供述證據保全的法理探討:以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2第2項為中心,月旦法學,第149期,2007年9月。
51.林鈺雄,德國證據禁止論之發展與特色,律師雜誌,第232 期,1999 年1月。
52.林鈺雄,線民之干預與授權問題:以線民之偵查活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89期,2006年2月。new window
53.林燦璋,緝毒工作中臥底偵查及誘陷抗辯之探討,警學叢刊,第25 卷1 期,1994 年9 月。new window
54.林燦璋、林信雄,特殊重大刑案的偵查組織管理剖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9期,2001年4月。new window
55.林鍚堯譯,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學叢刊,第36卷 4期,1991年10月。
56.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2009年5月。
57.邱紹洲、易序忠、詹明華,通聯紀錄在犯罪偵查上之應用:行動電話持機人之動態與靜態分析,警學叢刊,第33卷 2期,2002年9月。new window
58.侯東喜、朱向東,美國的隱私權制度(簡體版),人大研究,總第206期,2009年2月。
59.城兆毅,臥底偵查與法治國原則:論法治國採行臥底偵查程序之可行途徑,月旦法學,第33期,1998年1月。
60.柯少齋譯,美國資訊自由及隱私權法案,立法院院聞,第20卷 3期,1992年3月。new window
61.洪文玲、曹昌棋,論警察「蒐集資料」之職權,警專學報,第3卷 7期,2006年8月。new window
62.胡木源、顏景祥,英國電子偵查:CCTV在防制犯罪上之運用,刑事雙月刊,2007年4月。
63.唐淑美,刑事DNA資料庫之擴增與隱私權之探討,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3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64.唐淑美,基因資料庫之隱私權保護監督機制,醫事法學,第14卷 3期,2007年5月。new window
65.唐淑美、李介民,使用DNA資料庫之法律疑義,警學叢刊,第36卷第3期,2005年11月。new window
66.徐昀,DNA鑑定的科學、哲學與法律問題:美國的經驗與啟示,刑事法雜誌,第40卷 5期,1996年10月。new window
67.翁景惠、高一書,測謊在我國法院使用之實證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 3期,2003年05月。new window
68.馬在勤,公開「偵查不公開」原則,民間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6月。
69.高一書,去氧核醣核酸採樣條例之評析,律師雜誌,第255期,2000年12月。
70.張永健,資訊隱私之法律經濟分析:基本理論與「公開案底」、「敲竹槓」案例檢討,月旦法學,第107期,2004年4月。
71.張清浩,公共DNA資料庫與隱私權,全國律師,第5卷 6期,2001年6月。
72.張道義,德國社會法中個人資訊保護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6期,2000年6月。new window
73.曹昌棋,辦案透明化,行不行?:偵查中的相關資訊可否公開,法律與你,第127期,1998年5月。
74.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中當事人權利之探討,華岡法粹,第27期,1999年12月。new window
75.許文義,論個人資料蒐集或處理之合法性,警學叢刊,第31卷 6期,2001年5月。new window
76.許文義,論資料保護法中資料蒐集、處理與利用之原則,警學叢刊,第30卷 4期,2000年1月。new window
77.許文義,論警察蒐集、處理與保護個人資料之關係及其法律基礎,警學叢刊,第25卷 2期,1994年12月。new window
78.郭天武,證據禁止理論初探(簡體版),政治與法律,第1期,2005年1月。
79.陳志龍,偵查中強制處分之決定,月旦法學雜誌,第6期,1995年10月。
80.陳河泉,隱私權在我國法制之規範現況與未來展望,全國律師,第5卷 6期,2001年6月。
81.陳英淙,從人性尊嚴與保護義務之衝突探討法治國的刑求禁忌,警學叢刊,第36卷 6期,2006年6月。new window
82.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new window
83.陳運財,偵查中證人之具結與傳聞例外之適用:評94年臺上字第3277號刑事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3月。
84.陳運財,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9期,1995年9月。new window
85.陳運財,從警職法之制定探討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作用之區別,警察法學,第5期,2006年10月。new window
86.陳運財,違法證據排除法則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
87.陳運財,監視攝影與正當程序之保障,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9月。
88.陳運財,誘捕偵查:兼評日本最高裁平成16年7月12日第一小法庭1815號大麻取締法違反等案件,法令月刊,第58卷 9期,2007年9月。
89.章光明,我國警察人力資源發展芻議,T&D飛訊,第47期,2006年7月。
90.粘凱俐,測謊於刑事程序中之法律問題,警學叢刊,34卷 3期,2003年11月。new window
91.傅美惠,論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2期,2006年4月。new window
92.傅美惠,論偵查作為:兼論我國警察的社會角色與法律定位問題探討,刑事法雜誌,49卷 1期,2005年2月。new window
93.傅美惠,論偵查作為主體:兼論如何重塑平行互助協力的優質檢警關係,刑事法雜誌,第51卷 4期,2007年8月。new window
94.彭國能,以測謊記錄驗證陳述正確性之爭議,全國律師,第4卷 12期,2000年12月。
95.湯德宗,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2008修正草案評釋,發表於臺灣法學會2008年年度法學會議,2008年12月。
96.程曉桂,美國「犯罪偵查管理(Managi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研究計畫簡介,警學叢刊,第15卷第4期,1985年6月。
97.黃富源,警察人員教考訓用配合之探討,國家菁英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12月。
98.黃惠婷,另案監聽,月旦法學教室,第26期,2004年11月。new window
99.黃朝義,偵查中之強制處分與檢警關係,月旦法學,第108期,2004年5月。
100.黃朝義,偵查概念與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1月。
101.黃朝義,勘驗與鑑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2期,2003年10月。
102.黃朝義,監聽,月旦法學教室,第10期,2003年07月。
103.楊秀儀,論健全病歷制度之建立及健康資訊隱私權保護,全國律師,第10卷 8期, 2006年8月。
104.楊雲驊,近年刑事證據重要實務見解選評–程序從新與測謊結果的證據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40期,2006年1月。
105.楊雲驊,偵查中之指認程序:評最高法院94年臺上字第478號、95年臺上字第1172號及95年臺上字第3026號等三則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2期,2007年2月。
106.楊雲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實施前電話監聽合法性及證據評價的探討,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7 期,2004 年4 月。
107.楊雲驊,簡介德國偵查中羈押制度:兼論我國檢察官聲押規定的改革,全國律師,第9卷 7期,2005年7月。
108.詹文凱,公眾人物: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界限,律師雜誌,第221期,1998年2月。
109.廖福特,個人影像隱私與新聞自由之權衡:Von Hannover 及 Peck 判決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91期,2006年6月。
110.褚劍鴻,偵查機關與偵查犯罪職權之比較研究(下),法令月刊,第48卷 9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111.褚劍鴻,偵查機關與偵查犯罪職權之比較研究(上),法令月刊,第48卷 8期,1997年8月。new window
112.齊愛民,德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簡論(簡體版),武漢大學學報,第57卷第4期,2004年7月。
113.劉江彬,電腦與隱私權之保護,法學叢刊,第31卷第2期,1986年。new window
114.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法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115.劉靜怡,開啟權力監督新時代?:從美國「資訊自由法」豁免公開規定的晚近發展談起,月旦法學,第136期,2006年8月。
116.劉靜怡,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2007年7月。
117.劉靜怡,隱私權保障與生醫科技時代,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9月。
118.劉靜怡,隱私權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2006年11月。
119.劉靜怡,隱私權保障與數位資訊社會,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6月。
120.蔡兆誠,測謊與證據法則,全國律師,第1卷 11期,1997年11月。
121.蔡達智,由美國判例法論電子偵查與隱私權之關係:以衛星偵查方法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78期,2004年4月。new window
122.蔡達智,開放空間中的隱私權保障,月旦法學,第145期,2007年5月。
123.蔡達智,隱私權初探,法學叢刊,第50卷3期,2005年7月。new window
124.鄭善印,日本法制上警察之行政質問權與司法偵查權之糾葛,收錄於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臺北:五南,2000年5月。
125.鄭善印,日本警察偵查犯罪職權法制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45卷 6期,2001年12月。new window
126.鄧學仁,論警察人員因犯罪偵查所生之賠償責任,警政學報,第29期,1996年7月。
127.駱叔君,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導讀,金融聯合徵信雙月刊,第9期,2008年11月。

三、英文書目
1.Bennett, Colin J. & Raab, Charles D., The Governance of Privacy, Published by Ashgate, 2003.
2.Solove, Daniel J. & Rotenberg, Marc,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Published by Aspen, 2003.
3.Currie, Davis P., Federal Jurisdiction, Published by West Group,1990.
4.Alderman, Ellen & Kennedy, Caroline, The Right to Privacy, Published by Alfred A. Knopf, 1995.
5.Barendt, Eric, Privacy, Published by Dartmouth, 2001.
6.Geberth, Vernon J., Practical Homicide Investigation - Tactics, Procedures, and Forensic Techniques (3rd Ed.), CRC Press, 1996.
7.Cissell, James C., Federal Criminal Trials, 4 Ed. 1996.
8.Crawford, James, The Rights of Peoples,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1995.
9.Lee, Henry C.,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Central Polic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0.Lyman, Michael D., Criminal Investigation - The Art and The Science(2nd Ed.), Prentice-Hall, 1999.
11.Osterburg, James W. & Ward, Richard H., Criminal Investigation - A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Past(2nd Ed.), Anderson Publishing Co., 1997.
12.Westton, Paul B. & Wells, Kennech M., Criminal Investigation-Basic Perspective, Prentice-Hall, 1997.
13.Wacks, Raymond, Privacy and Press Freedom, Published by Blockstone, 1995.
14.Swanson, Charles R., Chamelin, Neil C., and Leonard Territo, Criminal Investigation(6th Ed.), McGraw-Hill Co., 1996.
15.Weston, Paul B. & Wells, Kenneth M., Criminal Investigation - Basic Perspectives(7th Ed.), Prentice-Hall, 1997.
16.Prosser, William L., Privacy, 48 Calif. L. Rev. 383, 388-89, 1960.
17.Zelermyer, William, Invasion of Privacy, Published by Syracuse University,1959.

四、英文期刊
1.Warren, Adam, Right to privacy?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 in UK public organizations, New Library World. London: 2002. vol 103, Iss. 11/12; pg. 446, 11 pgs.
2.Simendinger, Alexis, Tracking Sex Offenders, National Journal. Washington: Sep 15, 2007. Vol. 39, Iss. 37; pg. 62, 3 pgs.
3.Comparative criminal justice Crime, Law & Social Change 41: 15–32, 2004.
4.David Dehaas OH & S Canada , Accountable drivers or invasion of privacy? Jun 2002; 18, 4;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g. 24.
5.Don't forget what we're fighting for: Will the Fourth Amendment be a Heath H Galloway, casualty of the War on Terror? 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 Summer 2002; 59, 3;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g. 921.
6.Fiji, Women and Human Right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for 1998; WIN News. Lexington: Spring 1999. vol 25, Iss. 2; pg. 19
7.Bignami, Francesca, Privacy and Law Enforc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Data Retention Directive, 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Chicago: Summer 2007. vol 8, Iss. 1; pg. 233, 23 pgs
8.Greely, Henry T, Daniel P Riordan, Nanibaa' A Garrison, Joanna L Mountain, Family Ties: The Use of DNA Offender Databases to Catch Offenders' Kin, The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 Ethics. Boston: Summer 2006. Vol. 34, Iss. 2; pg. 248, 16 pgs
9.Hitchens, Christopher, Minority report, The Nation. New York: Feb 13, 1995. vol 260, Iss. 6; pg. 191, 1 pgs
10.Fernandez, Holly K., Genetic Privacy, Abandonment, and DNA Dragnets: Is Fourth Amendment Jurisprudence Adequate? 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 Hastings-on-Hudson: Jan/Feb 2005. Vol. 35, Iss. 1; pg. 21, 3 pgs
11.Conaway, Janelle, Helping Colombia Investigate Deaths, Americas (English edition) Washington: Sep/Oct 2007. vol 59, Iss. 5; pg. 54, 1 pgs
12.Kluger, Jeffrey, How science solves crimes, Time. New York: Oct 21, 2002. Vol. 160, Iss. 17; pg. 37
13.Shapiro, Joseph P., Hitting before hate strik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Washington: Sep 6, 1999. Vol. 127, Iss. 9; pg. 56, 3 pgs
14.Askin, Kelly D., Omarska Camp, Bosnia: Broken promises of "never again", Human Rights. Chicago: Winter 2003. vol 30, Iss. 1; pg. 12, 4 pgs
15.Kuwait, Women and Human Right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for 1998;WIN News. Lexington: Spring 1999. vol 25, Iss. 2; pg. 29
16.Helfer, Laurence R, , Human Rights-discrimination on grounds of sexual orientation-parental custody rights-privacy-criminal restrictions on private sexual activit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Washington: Apr 2001. vol 95, Iss. 2; pg. 422, 9 pgs
17.Lacey, Marc, Ugandan Paper Back in Print With a Front-Page Apology,
18.Rotenberg, Marc, Technology and Privacy: Old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Human Rights. Chicago: Winter 2007. vol 34, Iss. 1; pg. 19, 1 pgs
19.Guillen, Margarita, Maria Victoria Lareu; Carmela Pestoni; Antonio Salas; Ange...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Aug 2000; 26, 4;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g. 266
20.Hartzog, Neal, Jonathan Palmer, In Re: Sealed case-no.02-001: The FISA court of review's first opinion and it's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implications Law Technology. Washington: Second Quarter 2003. vol 36, Iss. 2; pg. 1
21.Munro, Neil, What Bugs the FBI, National Journal; May 9, 1998; 30, 19;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g. 1042
22.New York Times. (Late Edition (East Coast)). New York, N.Y.: Oct 19, 2002. pg. A.6
23.Restatement of Torts, Sections 652 B. C. D. E(1974).
24.Warren, Samuel D. & Brandeis, Louis D.,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ard Law Review 193(1890).
25.Survey: In search of justice, The Economist. London: Feb 24, 2001. vol 358, Iss. 8210; pg. 13
26.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 Rights of Women and the Gender Perspective, WIN News. Lexington: Summer 2000. vol 26, Iss. 3; pg. 38

五、網頁資料網址
1.中央通訊社,網址:http://www.cnanews.gov.tw
2.中國刑事法科學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criminallaw.com.cn
3.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網址:http://open.nat.gov.tw
4.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網址:http://tpp.judicial.gov.tw
5.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
6.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
7.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網址:http://www.jrf.org.tw
8.立法院全球法律資訊網,網址:http://glin.ly.gov.tw
9.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址:http://npl.ly.gov.tw
10.全球華社報紙新聞,網址:http://www.cuteway.net/link.html
11.法務部,網址:http://www.moj.gov.tw/mp001.html
12.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13.美國司法部,網址:http://www.justice.gov
14.美國最高法院,網址:http://www.supremecourtus.gov
15.新浪科技時代,網址:http://tech.sina.com.cn
16.歐盟,網址:http://europa.eu/index_en.htm
17.遺傳疾病諮詢服務窗口,網址:http:/www.bhp-gc.tw
18.聯合國,網址:http://www.un.org/zh
19.警光雜誌,網址:http://www.police.org.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