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休閒阻礙、課業壓力、運動休閒調適策略與運動休閒調適結果之研究
書刊名: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論叢
作者:郭進財 引用關係高俊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o, Chin TsaiKao, Joe C.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9:1
頁次:頁1-17
主題關鍵詞:休閒阻礙課業壓力運動休閒調適策略運動休閒調適結果Constraints of recreationalAssignment stressLeisure coping strategiesSport leisure coping resul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5
  • 點閱點閱:38
期刊論文
1.Saad, N. M.(2007)。Egyptian Muslim Mothers and their Leisure Patterns。World Leisure & Recreation,49(1),44-51。  new window
2.Kurd, A. R.、Forrester, S. R.(2006)。Constraints to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Recreational Service。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72(3),18。  new window
3.趙麗雲(20020400)。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暨發展策略。國家政策論壇,2(4),3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eneghan, E.(1982)。Measuring coping effectiveness: A panel analysis of marital problems and coping efforts。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23(3),220-234。  new window
5.Jackson, E. L.(1988)。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10(3),203-215。  new window
6.Crawford, Duane W.、Godbey, Geoffrey C.(1987)。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Leisure Sciences,9(2),119-127。  new window
7.Iwasaki, Yoshi、Mannell, Roger C.(2000)。Hierarchical dimensions of leisure stress coping。Leisure Sciences,22(3),163-181。  new window
8.Fornell, Claes、Larcker, David F.(1981)。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8(1),39-50。  new window
9.畢璐鑾、陳仲杰(20060400)。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大專體育,83,140-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俊雄(19950300)。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Mannell, R. C.(2006)。Health, Well-being and Leisure。World Congress of Leisure。Zheuang Hangzhou。  new window
2.Jackson, E. L.(2006)。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Leisure Consensus Symposium on Leisu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The World Congress of Leisure。Zheuang Hangzhou。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詹凱婷(2005)。休閒阻礙、休閒活動類型與參與頻率及工作滿足之關係--以臺中地區飯店女性員工為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禎禧(2005)。臺北市國小學童母親生活壓力、休閒運動阻礙、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鴻檳(2003)。高中生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千培(2007)。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金門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運動社團意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彥彰(2006)。職業軍人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調適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庭芳(2003)。花蓮市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懿楷(2005)。基隆市基層警察人員休閒參與現況和休閒阻礙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登雅(2003)。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驗證-以Crawford & Godbey之休閒阻礙三因子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田瑞良(2004)。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緒德(2004)。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休閒調適策略與壓力--健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宗弘(2005)。台灣地區水肺潛水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玉鈴(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保羅、袁本治(2007)。健康醫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雙葉書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