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WTO架構下兩岸經貿合作的可行性
書刊名: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作者:廖舜右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2:1=373
頁次:頁93-103
主題關鍵詞:經貿合作中國臺灣WT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1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王玉民(2001)。兩岸加入WTO與共同市場架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1,2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宏明(2001)。兩岸加入WTO與共同市場架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rossman, Gene、Helpman, Elhanan(1995)。The Politic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5(4),667-690。  new window
4.Mansfield, Edward、Milner, Helen(1999)。The New Wave of Regionalism。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53(3),589-627。  new window
5.Panagariya, Arvind(2000)。Preferential Trade Liberalism: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nd New development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8(2),287-331。  new window
6.卓慧菀(20040500)。兩岸WTO互動策略研究。問題與研究,43(3),159-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卓慧菀(2000)。北京因素與台灣WTO入會案。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WTO與兩岸」研討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若雩(2005)。台灣在東亞區域整合的危機與挑戰。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11月23-24日)。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彩瑜(2005)。論WTO架構下區域貿易協定防衛措施適用之有關問題。第五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遵慈(2007)。經濟整合框架下的兩岸經濟合作。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與兩岸合作前景展望研討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曉青(2005)。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功經濟及其對東亞區域合作和兩岸合作的啟示。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11月23-24日)。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麗瑛、郭迺鋒、方文秀(2005)。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關係。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11月23-24日)。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豐誠(2005)。中國大陸因素對東亞區域整合的影響。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11月23-24日)。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童振源(2005)。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員遠景基金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會議日期: 2005年11月23-24日)。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昌發(2005)。國際經貿跨過急遽變化又崎嶇的十年。第五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3/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舜右(2007)。‘東亞共同體'構想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勢。亞太經濟合作與兩岸合作展望研討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春山(1995)。國際經濟法--台灣與世貿組織。台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昌發(1997)。國際貿易法。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丘宏達、陳治世、陳長文、俞寬賜、王人傑(1990)。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忠海(2002)。國際經濟法。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滿容(2003)。經濟整合與全球化:影響台灣戰略環境的國際因素。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idt, Toke、Tzannatos, Zafiris(2002)。Unions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Economic Effects in a Global Environment。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new window
7.Ball, Desmond(2000)。The 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Its Records and Its Prospects。Canberra:ANU。  new window
8.Lawrence, Robert Z.(1996)。Regionalism, Multilateralism, and Deeper Integration。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new window
9.Bhagwati, Jagdish、Krishna, Privin、Panagariya, Arvind(1999)。Trading Bloc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Cambridge:The MIT Press。  new window
10.Bhagwati, Jagdish(2002)。Going Alone: The Case for Relaxed Reciprocity in Freeing Trade。Cambridge:The MIT Press。  new window
11.Schott, Jeffrey J.(1989)。Free Trade Areas and US Trade Policy。Washington, DC:IIE。  new window
12.Okamoto, Jiro(2003)。Whither Free Trade Agreement? Proliferation, Evaluation and Multilateralization。Chiba: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new window
13.彭明敏、黃昭堂、蔡秋雄(19950000)。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2)。關於中國所稱台灣非主權國家,故不得與WTO會員簽署FTA乙節我方之說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丙坤(2008)。兩岸和平,經濟雙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啟雄。經濟全球化下兩岸加入國際組織的政治紛爭:以GATT/WTO為中心的名分秩序觀分析,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131agxyth/65732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晨陽(2006)。中國參與雙邊FTA問題研究。亞太經濟發展報告。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