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優異海報設計要素分析
書刊名: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作者:倪敏張芷維江雅君
出版日期:2008
頁次:頁225-236
主題關鍵詞:海報設計設計要素喜好程度注意力眼動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6
  • 點閱點閱:138
海報設計是傳達商品訊息時,常被利用的重要廣告媒介。優良的海報設計能迅速吸引大眾目光並準確地傳達廣告訊息,本研究透過眼動儀量測生理與問卷心理反應數據相互對照,歸納出優良海報中,影響觀看者之關鍵設計要素。 目的在分析、歸納出現有優良海報設計作品中最能受到觀看者所喜愛與注意之設計要素,亦能運用於其他平面廣到設計上,達到強化傳達訊息之效果。
期刊論文
1.李天任、唐大崙、蔡政旻(2005)。凝視與色彩喜好關係之初探。中華心理學刊,4,339-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Olma, M. C.、Donner, T. H.、Brandt, S. A.(2007)。Control of Visual Search in the Human Brain。Journal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1(1),1-10。  new window
3.Underwood, Geoffrey、Foulsham, Tom(2006)。Visual saliency and semantic incongruency influence eye movements when inspecting pictures。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59(11),1931-1949。  new window
4.設計印象雜誌編輯室(20070700)。飛舞商業設計三項大獎徵選。設計印象,33,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lahyane, N.、Pelisson, D.(2004)。Eye position specificity of saccadic adaptation。Investigative Ol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45(1),123-130。  new window
6.Brenner, E.、Meijer, W. J.、Comelissen, F. W.(2005)。Judging relative positions across saccades。Vision Research,45(12),1587-1602。  new window
7.Boot, Walter R.、McCarley, Jason S.、Kramer, Athur F.、Matthew, Peterson S.(2004)。Automatic and intentional memory processes in visual search。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11(5),854-861。  new window
8.Castet, Eric、Guillaume, Masson S.(2000)。Motion perception during saccadic eye movements。Nature Neuroscience,3(2),177-183。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范士誠(2007)。運用眼球軌跡追蹤系統分析形體特徵結構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憶婷(2005)。網路廣告的版面配置對視覺焦點、閱讀動線的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饒真強(2005)。海報文案編排設計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田園(2004)。影像在視覺傳達設計應用之研究--以廟會陣頭海報設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漢津(2002)。意象聯想的感動在平面設計之應用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普保羅(2004)。圖文編排與多媒體介面運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朝明(2001)。空間美感的表現手法在平面設計中運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蕙綾(2005)。選擇性注意力對錯視「多義」圖形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婉鈴(2002)。運用瞳孔追蹤系統分析網頁多重瀏覽問題(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政旻(2004)。以眼動追蹤法探討色彩喜好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ester, Paul Martin、張霄亭(2003)。視覺傳播。台北:雙葉書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勝雄(2002)。編排設計。臺北:藝風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藝術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山俊夫、黃書倩(2003)。色彩學基礎。臺北市:六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野村順一(1994)。色の秘密--最新色彩學入門。東京:文芸春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東波(2003)。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臺北市:視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近江源太郎、楊清田(1984)。造型心理學。台北:台灣平面設計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惠如(2001)。創意精選.平面廣告設計篇。臺北市: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庫茲(2005)。版面構成--整體架構與細腻之美。臺北市:龍溪國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耀宗(1987)。平面設計廣告。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惠如(2000)。創意精選・海報設計篇。臺北市: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得發(1988)。現代印刷設計。台北市: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王藍亭、李佩玲、高新發、盧麗淑(2006)。設計研究方法。臺北市:全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昆廷•紐瓦克(2003)。何謂平面設計。臺北市:視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崇宏(2003)。設計概論。臺北市:全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cKim, Robert H.、蔡子瑋(2002)。視覺思考的經驗。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栢烟(1991)。商業廣告設計。台北: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潘東波(2001)。平面設計創意手法72變。台北:視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耘瑭、羅伯特(2004)。視覺藝術認知。臺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靳埭強(1983)。平面設計實踐。台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彭聃齡、張必隱(2000)。認知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