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惘然下的惘惘威脅--張愛玲短篇小說〈色,戒〉解讀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宋秀怡
作者(外文):Song, Xiou-y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8:1
頁次:頁179-200
主題關鍵詞:張愛玲色戒現代文學慾望本質蒼涼Eileen ChangLust, CautionModern literatureEssence of desireDesola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89
期刊論文
1.鍾正道(20020900)。蔥綠桃紅中的白色鬼影--論張愛玲小說中的白色。東吳中文研究集刊,9,47-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鍾正道(2007)。論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夢境象徵。臺北。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溫毓詩(1999)。張愛玲文本中的人物心理與殖民文化研究,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愛玲(1997)。惘然記。惘然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紀華(2007)。看張.張看─參差對照張愛玲。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stello, Timothy, M.、Costello, Joseph T.(1995)。變態心理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reud, Sigmund、彭舜、彭運石、巫毓荃(2006)。精神分析引論。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正珩(1994)。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水晶(2004)。生死之間─讀張愛玲《色,戒》。替張愛玲補妝。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愛玲(1979)。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reud, Sigmund(2004)。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炳良(1983)。張愛玲小說裏的女性。張愛玲短篇小說論集。臺北=Taipei。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錦綿(1996)。張愛玲的「告白」。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文標(1986)。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張愛玲早期小說長論。張愛玲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輝揚(1989)。歷史的迴廊-張愛玲的足音。張愛玲的世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