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佛洛伊德讀張愛玲
作者:鍾正道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集叢:文學研究叢書. 現代文學叢刊;4
ISBN:9789577397706
主題關鍵詞:張愛玲傳記精神分析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陳宏(1992)。時代棄女的精神失落和心理變態--論凌叔華、張愛玲的「閨秀文學」。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慧(2000)。張愛玲與精神分析學說。鄂州大學學報,7(4),5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笛(2008)。用心演繹作品人物的心路歷程--對張愛玲小說的心理透析。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樂芝(2003)。從女性心理痼疾看張愛玲小說的現實意義。長春大學學報,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瑩來(2003)。自生存的悵惘威脅--從精神分析學看張愛玲小說的心理刻畫。思想戰線,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海君(2005)。曹七巧變態行為精神分析學探析。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瑞睿(1999)。寒冷的悲哀--張愛玲作品精神內核淺析。平原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成秀萍(2004)。欲望中的沉浮和掙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在張愛玲小說創作中的映射。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云川(2007)。淺析《心經》中的戀父情結。電影文學,200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芳(2007)。本我缺席:析張愛玲《沉香屑第二爐香》。安徽文學,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富華(1997)。母性精神之塔的坍塌--張愛玲小說中母親形象探析。雁北師範學院學報,19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俊男(20110600)。愛情(無)隱喻:論張愛玲的〈色,戒〉。中外文學,40(2)=433,137-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遜濤(2003)。論張愛玲小說中的佛洛依德學主義。東南大學學報,20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廣文(2006)。張愛玲創作心理的精神分析學解讀。心理世界,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武曉蘭(2001)。論張愛玲小說的人物精神特征及其成因。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侯入元(2010)。陷在心獄裡的鏡像--論張愛玲《茉莉香片》。大眾文藝,201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小娜(2011)。墮落的天使--從精神分析學角度看葛薇龍的墮落。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郎學初(2003)。試論精神創傷對張愛玲創作的影響。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濤(2008)。精神分析學對張愛玲小說的影響--以《留情》為例。牡丹江大學學報,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秦艷萍(201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視角的《紅字》與張愛玲作品比較研究。學術論壇,34(9),96-99+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玉秀(200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對張愛玲創作的影響。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常立偉(2011)。從《雷峰塔》、《易經》看張愛玲的家庭敘述及創作動機。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曹旻(2009)。佛洛德精神分析理論對張愛玲的影響。湖南第一師範學報,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亭勻(20110800)。論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夢欲象徵。雲漢學刊,23,100-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淑賢(1989)。精神分析與張愛玲的《傳奇》。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瑞芬(2004)。一枝花話•話一枝花--論張愛玲、胡蘭成與朱天文。INK印刻文學生活誌,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暉(2003)。張愛玲小說創作對弗洛伊德學說的詮釋。忻州師範學院學報,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力黎(2008)。從拉康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南方論刊,20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支東(2006)。瞬間的永恆--張愛玲和茨威格筆下的潛意識。文教資料,200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賀國光(2009)。曹七巧和她的夢--對金鎖記的一種精神分析學解釋。棗莊學院學報,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春香(2006)。五四文學精神的回響--談張愛玲散文的精神特徵。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賈茜(2009)。華麗與蒼涼--張愛玲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分析。安徽文學,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萬燕(1994)。論張愛玲對其小說人物的精神俯視。文藝理論研究,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曙(2006)。精神分析學說與張愛玲小說。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銳(2009)。〈金鎖記〉中曹七巧的精神三境。文學教育,200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婷婷(2008)。做夢以忘卻生的悲哀--論張愛玲的早期家庭生活及其影響。安徽文學,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莉(2008)。一個豐富的精神分析文本--張愛玲散文〈愛〉的寓意解說。名作欣賞,200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倩(2006)。從精神分析學看張愛玲小說的心理刻畫。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筠(2008)。從精神分析學看〈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繼紅(2003)。黃金枷鎖下的病態情欲--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談曹七巧悲劇成因。北方論叢,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錢麗麗(2007)。力比多消解親情--張愛玲小說中的佛洛德主義分析。南昌高專學報,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蕭瑤(2008)。對《沉香屑第一爐香》的精神分析批評。安徽文學,20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韓燕紅(2007)。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與張愛玲的期待視野。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嚴紀華(2009)。棄兒的家庭傳奇--論張愛玲《茉莉香片》。華文文學,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澤(1999)。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台北:城邦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姿梅(2010)。張愛玲《傳奇》之精神分析顯影(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雯彥(2007)。張愛玲小說人物之變態心理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正道(2003)。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瓊慧(2006)。張愛玲及其小說中母親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溫毓詩(2000)。張愛玲文本中的人物心理與殖民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宜文(2001)。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小虹(2007)。穿衣與不穿衣的城市。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reud, Sigmund、Sandler, Joseph、Person, Ethel Spector、Fonagy, Peter、李俊毅(2009)。佛洛伊德的「論自戀:一篇導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lein, Melanie、丘羽先(2006)。兒童分析的故事。台北市: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lein, Melanie J.、呂煦宗、李淑珺、陳維峰、甄家明、龔卓軍(2009)。愛、罪疚與修復。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子通、亦清(2001)。張愛玲評說六十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炳良(1983)。張愛玲短篇小說論集。臺北市: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水晶(2004)。替張愛玲補妝。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子善(2006)。記憶張愛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劉平、孫慶民(2006)。達文西對童年的回憶。台北市:胡桃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汪暉(1988)。作為哲學人類學的佛洛伊德理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偉貞(2006)。描紅:台灣張派作家世代論。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子善(2008)。重讀張愛玲。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于青(1995)。尋找張愛玲。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孔慶茂(1996)。魂歸何處--張愛玲傳。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來鳳儀(1992)。張愛玲散文全編。浙江杭州市: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修己(1996)。張愛玲名作欣賞。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費勇(1996)。張愛玲傳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Freud, Sigmund、葉頌壽(1997)。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新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彼得.蓋伊、梁永安(2002)。弗洛依德傳。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子善(2004)。張愛玲的風氣--1949年前張愛玲評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Todorov, Tzvetan、王國卿(2004)。象徵理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子通、亦清(2002)。張愛玲文集補遺。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司馬新、徐斯(1996)。張愛玲與賴雅。臺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文標(1984)。張愛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登山(2003)。傳奇未完:張愛玲。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唐文標(1982)。張愛玲卷。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水晶(1996)。張愛玲未完。臺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蔡登山(2007)。色戒愛玲。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溢嘉(1989)。精神分析與文學。臺北:野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子靜(1996)。我的姊姊張愛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佛洛伊德、劉慧卿、楊明敏(2004)。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心靈工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子東(2011)。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水晶(1993)。張愛玲的小說藝術。臺北:大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Freud, Sigmund、劉慧卿(2004)。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台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Assoun, Paul Laurent、楊明敏(2002)。佛洛伊德與女性。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紹銘(2007)。張愛玲的文字世界。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Freud, Sigmund、楊韶剛(2004)。佛洛依德之性愛與文明。臺北:百善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Brooks, Peter、朱生堅(2005)。身體活:現代敘述中的慾望對象。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愛玲(2010)。色,戒:短篇小說集.1947年以後。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愛玲、趙丕慧(2010)。雷峰塔。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愛玲、趙丕慧(2010)。易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魏可風(2002)。張愛玲的廣告世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曉玨、宋偉杰、Huyssen, Andreas(2010)。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劉紹銘(2007)。到底是張愛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金宏達(2003)。回望張愛玲--華麗影沉。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耀成(1998)。最後的中國人。香港:素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Mitchell, Stephen A.、Black, Margaret J.、白美正(2011)。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Freud, Sigmund、郭慶嵐、唐志安、Meyer, Catherine(2008)。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書。山東省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余斌(1997)。張愛玲傳。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Segal, Julia、陳逸群(2001)。克萊恩:兒童精神分析之母。臺北市:生命潛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Klein, Melanie、林玉華(2005)。兒童精神分析。台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鼓應(1992)。存在主義。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Barthes, Roland、敖軍(1998)。流行體系(一):符號學與服飾符碼。臺北市: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歐梵(2006)。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周芬伶(1999)。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方漢文(2000)。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Baudrillard, Jean、Benedict, James、林志明(1997)。物體系。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陸揚(1998)。精神分析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國芳、郭本禹(1997)。拉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Tögel, Christfried、劉慧萍、闕旭玲、林雪芳(2006)。夢一場--佛洛伊德。台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京媛(20070000)。中國精神分析學史料。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寧(2003)。文學與精神分析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愛玲(2009)。小團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瑞芬(20070000)。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蘇偉貞(2002)。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1952-1955)小說。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照(2010)。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台北縣: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游乾桂、Freud, S.(1992)。佛洛依德自傳。台北市: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嚴紀華(2007)。看張.張看--參差對照張愛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夏志清、劉紹銘(1991)。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赫伯特•馬爾庫塞、黃勇、薛民(2005)。愛欲與文明:對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學探討。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止庵、萬燕(2003)。張愛玲畫話。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愛玲、金宏達、于青(1992)。張愛玲文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高宣揚(1986)。佛洛伊德傳。台北市:自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蘇偉貞(2011)。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影像.書信.出版。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Britton, Ronald、林玉華(2003)。伊底帕斯情結新解:臨床實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陳暉(2004)。張愛玲與現代主義。廣州:新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愛玲(2010)。傾城之戀:短篇小說集一.一九四三年。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張愛玲(2010)。紅玫瑰與白玫瑰:短篇小說集。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愛玲(2010)。華麗緣:散文集一.一九四0年代。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Widlöcher, Diniel、李郁芬(2006)。精神分析的新版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林幸謙(2012)。張愛玲:傳奇、性別、系譜。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張瑞芬(20090000)。鳶尾盛開:文學評論與作家印象。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愛玲(2010)。半生緣。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少華(2005)。閹割、篡弑與理想化: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父子關係。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張小虹(2009)。身體褶學。臺北:有鹿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張小虹(1996)。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張小虹(1996)。自戀女人。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孫乃修(1999)。佛洛伊德與二十世紀中國作家。台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林幸謙(20000000)。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張愛玲、莊信正(2008)。張愛玲來信箋註。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張愛玲(2010)。秧歌。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張愛玲(2010)。赤地之戀。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張愛玲(2010)。怨女。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張愛玲(2010)。惘然記:散文集二.一九五0年--八0年代。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張愛玲(2010)。對照記--散文集。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張愛玲(2010)。張愛玲譯作選。臺北市: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2010)。六月新娘。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張愛玲(2010)。一曲難忘。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吳丹青(1996)。張愛玲散文全集。鄭州市:中原農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弗洛伊德(2006)。癔症研究。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弗洛伊德(2006)。釋夢。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弗洛伊德(2006)。性學三論與論潛意識。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弗洛伊德(2006)。精神分析導論。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弗洛伊德(2006)。精神分析新論。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弗洛伊德(2006)。圖騰與禁忌。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弗洛伊德(2006)。自我與本我。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弗洛伊德(2006)。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趙蕾、宋景堂(2000)。性慾三論。北京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陳名之(2001)。夢的解析。北京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金星明(2007)。歇斯底里症研究。臺北市:胡桃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王思源(2011)。弗洛伊德自傳:人類精神捕手。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王一心(2008)。他們仨:張愛玲·蘇青·胡蘭成。上海市: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王一心(2001)。張愛玲與胡蘭成。哈爾濱市:北方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王一心(2008)。色,戒不了。北京市: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王一心(2009)。《小團圓》對照記。上海市: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今冶(2001)。張迷世界。廣州市: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王朝彥、魯丹成(2001)。蒼涼的海上花--張愛玲創作心理研究。武漢市: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王德威(2004)。落地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朱映曉(2011)。海上繁花︰張愛玲與《海上花》。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任茹文、王艷(2001)。沉香屑裡的舊事--張愛玲傳。北京市: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宋明煒(1996)。浮世的悲哀。臺北縣: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李岩煒(2003)。張愛玲的上海舞臺。上海市: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金宏達(2003)。回望張愛玲--昨夜月色。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金宏達(2005)。平視張愛玲。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淳子(2006)。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子善(2010)。研讀張愛玲長短錄。臺北市:九歌出版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清秋子(2009)。愛恨傾城小團圓:張愛玲的私人生活史。北京市:京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均(2011)。月光下的悲涼:張愛玲傳。廣州市: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陶方宣(2009)。霓裳.張愛玲。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陳子善(2012)。沉香譚屑--張愛玲生平和創作考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費勇(2003)。美麗又蒼涼的手勢--張愛玲。臺北縣:雅書堂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傅葆石(1998)。超前與跨越:胡金銓與張愛玲。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瑋清(2004)。女生張愛玲。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劉川鄂(2000)。張愛玲傳。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鄧如冰(2009)。人與衣--張愛玲《傳奇》的服飾描寫研究。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閻紅(2011)。死生契闊張愛玲--以及她愛過的那些人。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劉琅、桂苓(2005)。女性的張愛玲。北京市:中國有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2002)。再讀張愛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劉鋒杰(2004)。想像張愛玲:關於張愛玲的閱讀研究。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劉鋒杰、薛雯、黃玉蓉(2006)。張愛玲的意象世界。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劉鋒杰(2009)。小團圓的前世今生。合肥市: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劉鋒杰(2009)。張愛玲一百句。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蕭進(2009)。舊聞新知張愛玲。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聯合文學(2011)。張愛玲學校。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尹鴻(1995)。徘徊的幽靈--弗洛伊德主義與中國20世紀文學。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何仲生、余鳳高(1999)。弗洛伊德:文明的代價。瀋陽市: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吳立昌(2009)。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國。南昌市:江西高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吳光遠、徐萬里(2005)。弗洛伊德:欲望決定命運。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徐信華(1998)。弗洛伊德傳。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楊明敏(2002)。克萊恩觀點下的男性特質--以弗洛依德的個案「鼠人」為例。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Timms, Edward、Segal, Naomi、黃偉卓(2011)。流放中的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及其變遷。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Person, Ethel Spector、韓誠一(2008)。論佛洛伊德的「一個正挨打的小孩」。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Person, Ethel Spector、盧志彬、范鈞傑(2009)。論佛洛伊德的「移情愛的觀察」。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Bersani, Leo、潘原(2009)。弗洛依德式的身體--精神分析與藝術。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Kramer, Peter D.、連芯(2010)。佛洛伊德:幽微的心靈世界。臺北市:左岸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徐揮(1999)。藝術家人格的心理學分析。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郭永玉(2000)。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鄒謙(1958)。普通心理學。鄒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趙山奎(2010)。精神分析與西方現代傳記。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Mordell, Albert、劉文榮(2006)。文學中的色情動機。上海市: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蘇馥(1974)。香閨鞋襪典略。臺北縣: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嚴家炎(1989)。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藍棣之(2006)。現代文學經典:症候式分析。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Meltzer, Donald、樊雪梅(2009)。精神分析歷程。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Riemann, Fritz、楊夢茹(2003)。恐懼的原型︰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里人格深度探索。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Hobson, J. Allen、潘震澤(2005)。夢的新解析。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Zafiropoulos, Markos、李郁芬(2009)。拉岡與李維史陀:1951-1957回歸佛洛伊德。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Laing, R. D.、李永久(1976)。分裂的自我。臺北市: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今村仁司、卞崇道、周秀靜(2001)。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胡塞爾:現代思想的源流。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Ogden, Thomas、張旭(2008)。精神分析藝術。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王德威(20020000)。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張小虹(20000000)。怪胎家庭羅曼史。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林幸謙(20000000)。張愛玲論述:女性主體與去勢模擬書寫。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于青、金宏達(1994)。張愛玲研究資料。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古蒼梧(2002)。今生此時今世此地--張愛玲、蘇青、胡蘭成的上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周芬伶(20050000)。孔雀藍調:張愛玲評傳。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張健(1996)。張愛玲新論。書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陳子善(1995)。私語張愛玲。浙江杭州市: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陳子善(1996)。作別張愛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陳子善(2001)。說不盡的張愛玲。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萬燕(1996)。海上花開又花落--讀解張愛玲。南昌:百花洲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盧正珩(1994)。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蘇偉貞(2003)。張愛玲的世界續編。臺北市: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李歐梵、毛尖(2000)。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上海1930-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林幸謙(2007)。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高全之(20110000)。張愛玲學。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宋以朗(2010)。張愛玲私語錄。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蔡鳳儀(1996)。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張小虹(20020000)。在百貨公司遇見狼。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狄倫.伊凡斯、劉紀蕙、廖朝陽、黃宗慧、龔卓軍(2009)。拉岡精神分析辭彙。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沈志中(20090000)。瘖啞與傾聽:精神分析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行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芭貝.瓦德茲基、林敏雅(2005)。女性自戀。臺北市: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Mulvey, Laura、鐘仁(2007)。戀物與好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金宏達(2003)。回望張愛玲:鏡像繽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沈雙(2010)。零度看張:重構張愛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張舉文、榮文庫、Jung, Carl Gustav(1988)。人及其象徵。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鄭樹森(1990)。張愛玲的世界。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