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案話本中的新風景--談《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中的紅杏出「宮」與偵探式破案
書刊名: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作者:孫佩詩
作者(外文):Sun, Pei-shih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4:2
頁次:頁47-65
主題關鍵詞:話本公案小說情欲偵探推理Script for story-tellingComplicated legal case novelLustDetectiveReason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88
期刊論文
1.金介甫撰,沈幼平、黃麗卿譯(1985)。中西推理小說的比較。聯合文學,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淑梅(2008)。試析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中「二郎神」的形象意涵。雲漢學刊,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培凱(19940700)。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6(2)=22,27-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靖芬(1994)。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反禮教」的思潮(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明芳(1994)。馮夢龍編作三言的社會經濟基礎(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香(1998)。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柳之青(199105)。三言人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靜薇(1990)。三言獄訟故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霍建國(1995)。《三言》公案小說的罪與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瓊瑜(1995)。《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素里(1995)。《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燁(1972)。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晁瑮(1978)。寶文堂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夢龍(1986)。情史。湖南: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世厚(1993)。中國古代小說十二講。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爾道南(1999)。血字研究。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遜、孫菊園(1992)。明清小說叢攪。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岩柏(1993)。公案小說史話。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振鈞(1988)。禁錮與超越。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兵(1993)。話本小說史話。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元信、何錫蓉(1993)。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明娳(1989)。貪嗔癡愛。台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慶炳(1978)。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台北市: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譚嘉定(1983)。三言二拍資料。台北市:民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鴻泰(199406)。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聖、鄭玄、孔穎達(1989)。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相愷(1997)。宋元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國風(1990)。公案小說漫話。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澤厚(1990)。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程顥、程頤(1968)。二程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譚正璧、譚尋(1985)。話本與古劇。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孟瑤(19860115)。中國小說史。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呂祖謙、張伯行(1967)。近思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何滿子(199501)。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曹亦冰(1998)。俠義公案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贄(1984)。焚書。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洪邁(1982)。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性別/文學研究會(1997)。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悔吾(1995)。中國小說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1981)。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樂蘅軍(1969)。宋代話本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繆咏禾(1993)。馮夢龍和三言。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東原(1978)。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何滿子、李時人(1992)。明清小說鑑賞辭典。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歐陽代發、周積明(1995)。世態人情說話本--悲歡離合。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孟子(1989)。孟子,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軾(1966)。東坡志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艮。心齋約言,百部圖書集成之24,學海類編第六函,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夢龍,李田意(1958)。警世通言兩冊,初版: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夢龍,李田意(1959)。醒世恒言三冊,初版: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