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探〈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幾個重寫面向--從修辭角度與文化寓意談起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簡名妤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465-477
主題關鍵詞:白蛇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重寫修辭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127
本文擬由〈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出發,向早期文本〈李黃〉、〈李琯〉、〈西湖三塔記〉、〈蠎精〉溯源,探討〈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與所重寫的諸項前文本的關係,試圖從文體的交涉轉變中探查該文如何對前文本作出反應?載有哪些前人的聲音且如何發聲?開發了何種文化議題以引發文人後續的改寫等相關問題。首先,從〈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與各篇前文本的情節變動比較中,可以探見它並置了靈怪故事、才子佳人故事與公案題材於一擬說書場中,編寫者可以在這個虛構的交流場域運用各種修辭策略,來引導讀者走進故事中,相信其觀點。而藉由文本的殊性相對,我們不難發現編寫者馮夢龍將前文本〈李黃〉、〈李琯〉對男性身體變化的關注,轉換為觀察白蛇形體,藉以並置佛教聲音及自身以情為貴的概念,以「情相生」回應傳統觀念中的「體相生」,引發讀者反思文化層面上人性、妖性、情欲、禮法的辯證關係,後人諸多的重寫篇章即在若干程度上回應這些議題。
期刊論文
1.張再林(2006)。中國古代宇宙論的身體性。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喬文(2002)。眼看它塔起塔塌--關於〈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幾個契入點。中國古典文學研究,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亦園、王秋桂(1996)。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柯瓊瑜(1995)。《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金蘭(2003)。「白蛇傳故事」型變硏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青平、曾虹、Hanan, Patrick(1997)。中國短篇小說。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鴻泰(199406)。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夢龍、曹光甫(1995)。警世通言。臺北:建宏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正璧(19810300)。三言兩拍資料。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夢龍、周方、胡慧斌(1993)。情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瑾(2005)。互文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大宏(2004)。唐代小說重寫研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慧琪(1994)。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小東(2002)。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夢龍(1984)。情史類略。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7)。元明清名城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楩(n.d.)。清平山堂話本。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