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古代文論之「源/流」觀試析
書刊名:人文社會學報. 世新大學
作者:陳靜容
作者(外文):Chen, Ching-ju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2
頁次:頁365-388
主題關鍵詞:古典文論分流歸源Turns over to the sourceDiversionChinese classic literary the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54
期刊論文
1.顏崑陽(20010700)。六朝文學「體源批評」的取向與效用。東華人文學報,3,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樹林(1996)。侯方域詩論的主旨及源流正變觀。殷都學刊,3,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唯一(2002)。《古詩評選》源流探討方法建構與理論基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3(5),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禇域杰(2004)。論中國文體的源流演變與分類。職大學報,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統、李善注(1999)。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徵(1990)。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uetz, Vgl. Alfred(原作者)、盧嵐蘭(譯)(1993)。《 社會世界的現象學》。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充、蕭登福(2000)。論衡。臺北:臺灣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弼、韓康伯、孔穎達、國立編譯館(2001)。周易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約(1990)。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96)。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晏、邢昺(2001)。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之推、王利器(1986)。顏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璞、邢昺(2001)。爾雅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段玉裁、徐灝(197211)。說文解字注箋。臺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孔穎達(2001)。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凌濛初(1982)。譚曲雜劄。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棅(1983)。唐詩品彙。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86)。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岐、孫奭(2001)。孟子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勰、周振甫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文心離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維楨(2004)。趙氏詩錄。全元文。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漁(1982)。閒情偶記。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彝尊、汪森(1980)。詞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翁方綱(1986)。復相齋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曰剛(1974)。中國文學流變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摯虞(1982)。文章流別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司馬遷、楊家駱(1986)。史記。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三。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世貞(1982)。[曲藻]序。曲藻。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