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女性參政權的實踐--以1946~1998年省議會女性省議員與婦女保障名額關係為例
書刊名:臺灣史學雜誌
作者:賴信真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2
頁次:頁71-103
主題關鍵詞:女性參政權省議會地方選舉婦女運動婦女保障名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
  • 點閱點閱:56
期刊論文
1.楊婉瑩(20001200)。選舉制度對婦女參政影響之評估。理論與政策,14(4)=56,7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婉瑩(20010900)。由民主代議政治的理論與實踐檢視性別比例原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3(3),305-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文慧、王怡君(19991000)。女性參政者之角色扮演與政策議題--以一九九八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9,7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貞吟(20091200)。女性作為政治行動者:臺灣女性參政圖像的反思。臺灣社會研究,76,277-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雙蓮(19931100)。影響臺灣省女性省議員參政的背景因素分析(一九五一至一九八九)。社會科學論叢,4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雙蓮、朱浤源(19930600)。從溫室到自立--臺灣女性省議員當選因素初探 (1951-198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長玲(20010500)。從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比例原則--兩性共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研究,40(3),6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宗珍(19971000)。關於民意代表之婦女保障名額條款的另類思考。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秀政(20050300)。戰後臺灣婦女參政問題的檢討(1949∼2004)--以婦女保障名額制度為例。臺灣文獻,56(1),207-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盟騏(2009)。彰化縣地方派系的起源與組織結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央選舉委員會(1987)。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七十五年、七十六年選舉選舉實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9)。請省府轉請中央修正「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以確保婦女權益案。臺灣省議會公報,21(13),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煜宗(2007)。婦女保障名額條款的違憲性。月旦法學教室,5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南海(1998)。至現實其婦女爭取代表名額始末——以國民大會代表之選舉為例。近代中國,123,170-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98)。臺灣省民政統計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45)。省參議會組織條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46)。省參議員選舉條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51)。制定「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組織規程」、「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選舉罷免規程」。臺灣省政府公報,47(77),898-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唐文慧(1998)。特別保護還是一視同仁?。台灣社會福利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4)。請提高婦女職權案。霧峰。12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胡佛(1989)。臺灣地區政治菁英的參選行為歷屆省議員候選人的分析。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靜儀(1994)。臺中縣地方派系發展史:以縣長及省議員選舉分析為例(1951-198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碩佳(2009)。從無聲到有聲--論《婦友》雜誌中參政女性的主體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倩如(1993)。威權體制下臺灣女性參政之研究----以女性省議員為例(1950-1987)(碩士論文)。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純瑋(2010)。省議會時期的蘇洪月嬌(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哲如(2008)。女性與政治--台灣新女性楊千鶴與許世賢之比較研究 (1914~1983)(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文婷(2004)。戰後臺灣婦女參政的個案研究--以許世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雅茹(2002)。戰後臺灣女性參政先驅:許世賢的政治生涯。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紀展南(2007)。嘉義媽祖婆許世賢傳奇。張進通許世賢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60)。臺灣選政。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遲景德、林秋敏(2000)。鄭玉麗女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鑑明、吳美慧、張茂霖、黃銘明、蔡說麗(1994)。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央選舉委員會(1988)。中華民國選舉統計提要(35年-76年)。臺北市: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70)。臺灣選政。南投縣: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歐素瑛(2001)。地方自治與選舉。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碧娥、Clark, Janet(1986)。The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a 'reserved seats' system : the application of gender gap theories in Taiwan。Taipei ,Taiwan:Women's Research Program of 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  new window
9.侯暢(196605)。臺灣省地方自治法要。臺北:臺灣省地方自治法要編委會:中華大典編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ou, Bih-Er、Clark, Cal、Clark, Janet(1990)。Women in Taiwan politics: overcoming barriers to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a modernizing society。Boulder, CO:London: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new window
11.劉鐵錚、法治斌、陳敏、劉義周(1985)。職婦團體代表選舉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懷恩(1987)。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牧心(1987)。台灣議會政治40年。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省諮議會(2001)。許世賢女士史料彙編。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央選舉委員會(1990)。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概況彙編。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央選舉委員會(1986)。民國七十四年省市議員選舉紀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省選舉委員會(1990)。七十八年、七十九年公職人員選舉臺灣省選務實錄。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省選舉委員會(1982)。臺灣省第七屆省議員、第十屆縣市議員、第九屆縣市長、第九屆鄉鎮縣轄市長選舉選務實錄。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省選舉委員會(1995)。臺灣省第十屆省議員暨臺灣省第一屆省長選舉臺灣省選務實錄。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栭顯(2000)。臺灣省議會組織沿革及省諮議會之成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邱萬興(2007)。與我同行--周清玉的政治路。彰化:關懷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郎裕憲、陳文俊(1987)。中華民國選舉史。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夏珍(2000)。雕琢人生----臺灣第一位外科女醫師林靜芸。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董翔飛(1984)。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7)。臺北市志自治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燈塔出版社資料室(1954)。自治賢能錄。臺北:燈塔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余陳月瑛(1996)。余陳月瑛回憶錄。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蘇啟昌、陳志昌、蘇啟昌、陳志昌、李靜兒(2008)。王國秀女士訪問記錄。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筱峰(1993)。臺灣戰後初期民意代表。臺北市: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中縣政府(1985)。選舉志。臺中縣志.6。臺中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南縣政府(1985)。政事篇。續修臺南縣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高雄縣政府(1962)。民政篇。高雄縣志稿政事志。高雄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高雄市政府(1973)。自治篇。高雄市志。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屏東縣政府(1998)。選舉志。屏東縣志.6。屏東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鄭梓(1993)。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之硏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0)。臺灣選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0)。臺灣選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桃園縣選舉委員會(1990)。桃圜縣選務誌。桃圜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彰化縣選舉委員會(1991)。彰化縣歷屆省議員、縣長、縣議員概況。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隋杜卿(2001)。「婦女保障名額」與我國選舉制度改革。國會改革:臺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國會改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梁雙蓮(1989)。婦文與政治参與。婦女與政治参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http://gaz.ncl.edu.tw/browse.jsp?-jid=79002356。  new window
2.黃毓基(1996)。保護婦權 跨部會組織將成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正霖(1998)。婦女保障名額名堂多 花木蘭果真輕鬆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2)。飽受婦女保障名額流言之苦 余慎樁腳積極消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8)。社論:選舉立法上的一個漏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51)。地方自治臺灣省臨時省議員各縣市分別選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54)。民主自治邁進一步 六縣市選舉揭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54)。臺省(臨時)第二屆省議員縣市長 十五縣市選舉揭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7)。(臨時)第三屆普選揭曉 國民黨眾望所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60)。省議員縣市長選舉 候選人獲票數誌詳投票比率以臺南市最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3)。北縣省議員競選人張彩鳳戶籍成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8)。臺省第四屆省議員 七一人當選名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63)。臺省三屆省議員當選得票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梁雙蓮、顧燕翎(1995)。臺灣婦女的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惠錦(2000)。婦女爭取參政代表保障名額的經過。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雙蓮(1995)。婦女與政治參與政策篇。婦女政策白皮書。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渰雯(2000)。參政篇。1999臺灣女權報告。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