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乾〉〈坤〉六爻交易之爻辭解
書刊名:問學
作者:黃靖芬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6
頁次:頁81-96
主題關鍵詞:周易爻辭主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王弼:「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通過對〈乾〉、〈坤〉六爻爻辭的了解,進而觀察各爻在交易後,從絕對的動與絕對的靜所產生的卦變,爻辭有了進一步的詮釋。之所以交易之後各爻的詮釋有所增益,是因為陰陽交和以及陰居剛位或陽居陰位的關係,從而產生吉凶之象。〈乾〉、〈坤〉六爻交易之後,不管是成為一陰統五陽或者一陽領五陰的卦體,那惟一之陰或陽爻,都因為相對之下與眾不同,繼而產生與其在〈乾〉、〈坤〉中不同的主體精神,但基本精神並沒有因此消失。另外〈坤〉的三、四爻進到〈乾〉卦體時,意義改變比較多,是因為〈坤〉體本是寂靜,其卦德是順承,順承〈乾〉之剛健與自強不息,因為順承〈乾〉,所以當陰爻處於五陽之間,它的變動自然比陽爻進入坤卦中還來得大,所受到的影響也不只是陰陽二氣的交感,還要考慮比應與承剛等問題。另外,人道之用比起本體來,本就應該更為慎重,當靜則靜,當用則用,審時度勢,這正是《易》變易之意涵所在。
圖書
1.朱熹(1975)。周易本義。台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頤、朱熹(1974)。易程傳。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善文、黃壽祺(2004)。周易譯註。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南懷瑾、徐芹庭(1988)。周易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景芳、呂紹綱(2008)。周易全解。台北:韜略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光地(1971)。周易折中。臺北:真善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韞如(1983)。大易類聚初集。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55)。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弼、樓宇烈(2006)。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鼎祚(2004)。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慎、段玉裁(2010)。說文解字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孔安國、唐孔穎達(1955)。尙書正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煦(1979)。周易函書約存。臺北:臺灣茼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紀磊(1970)。周易消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煦、程林(2008)。周易函書:附卜法詳考等四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尙秉和(1981)。周易尙氏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2003)。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牟宗三、盧雪崑(2008)。周易哲學演講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學勤、朱伯崑、廖名春(2008)。周易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家駱(1963)。穀梁注疏及補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