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施蟄存心理分析小說中的「觀察眼」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周偉弘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0
頁次:頁19-29
主題關鍵詞:施蟄存心理分析電影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95
郭詩詠在〈論施蟄存小說「技術化視覺性」與心理分析之關係〉中,以周蕾所提出的技術化視覺性角度出發,透過引入班雅明與維爾托夫對於視覺媒介、電影的觀點、及俄國電影理論,討論了施蟄存小說中電影視覺性與心理分析的關係,指出施蟄存的心理分析小說深受電影這種視覺媒體的影響,帶著很深的技術化視覺性的痕跡,在認知模式、呈現潛意識的方法上,與電影分享了相同的邏輯。 郭氏於文中運用施蟄存自創的「內在現實」一詞,結合了 1920年代俄國導演惟爾托夫的「電影眼」概念,認為施蟄存在其心理小說中利用視覺影像對「內在現實」做出描繪,引領讀者進入一個他們不認識的世界。若同意郭氏的觀點並承認施蟄存的心理分析小說與電影之間的關係,則施蟄存在創作心理分析小說時,是有意識的運用此種電影手法?或是無意識的將此種「技術化視覺性」的書寫方式納入創作之中?本文以施蟄存的幾篇小說為例,欲探討此種書寫方式及技巧是如何構成施氏小說中獨特的人物心理風貌。
期刊論文
1.王一燕(2012)。上海流連--施蟄存短篇小説中的都市漫遊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歐梵(198708)。中國現代小説的先驅者施蟄存、穆時英、劉吶鷗作品簡介。聯合文學,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亞林(1993)。新感覺派小說敘事方式。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福輝(201009)。施蟄存對新感覺派身分的有限認同。漢語言文學研究,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立昌(1991)。三十年代的創新能手--心理分析小説家施蟄存。上海大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鳳高(1991)。施蟄存小說創作論。紹興師專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翁菊芳(2011)。諷刺色彩的歴史圖景中蘊涵著深刻的「内部現實」--施蟄存歴史小説探祈。黑河學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頑強(1992)。情欲與理性衝突下的悲劇命運--論施蟄存的歴史小説集《將軍底頭》。湖北大學學報,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詩詠(20020400)。建構潛意識的內在空間--論施蟄存《將軍底頭》的「內在性」問題。中山人文學報,14,125-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陽迎平、黃忠來。評施蟄存的小說《魔道》。湖北師範學院學報,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庾婉婷(2011)。傳統因子對都市知識分子的影響--解讀施蟄存小說《梅雨之夕》。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進才(1995)。敘事傳統的顛覆和詩騷傳統的回歸--從敘事角度看新感覺派小説。天中學刊,十卷(増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明娳、林燿德(19900700)。中國現代主義的曙光--與新感覺派大師施蟄存對談。聯合文學,6(9)=69,13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詩詠(20020900)。論施蟄存小說「技術化視覺性」與心理分析之關係。電影欣賞季刊,20(4)=112,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明君(1997)。中國新感覺派小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獻文(2000)。論新感覺派。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蟄存(2011)。十年創作集•施蟄存全集。華東師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歐梵(1988)。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