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動介入對肥胖學生體適能之影響
書刊名:嘉義市教育研究集刊
作者:高煥淵李怡貞廖紫恩
出版日期:2012
卷期:4
頁次:頁21-35
主題關鍵詞:肥胖學生運動介入體適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謝錦城(20041000)。看電視兼運動有利學生健康體適能。學校體育,14(5)=84,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威彰、賴舜發、謝錦城(19970100)。國小學生體重控制班教學對健康體能之影響。體育學報,22,295-3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尤嫣嫣(20010600)。由身體意象觀點談體重控制計畫。學校衛生,38,5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曉雲、吳從貴(20011000)。體能訓練及飲食控制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大專體育,56,124-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rombie, N. B.(1999)。Obesity management。Nursing Standard,13(47),43-46。  new window
6.陳麗玉(20010300)。運動介入及飲食教育對肥胖兒童健康體能與血脂值影響之研究。體育學報,30,267-2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秋娓、張雪子(19991200)。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體重控制班活動及其評估報告。學校衛生,35,118-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文俊(1999)。新式健康操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研究。國民體育季刊,28(4),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卓俊辰(20011200)。推展學生體適能教師應有的理念。學校體育,11(7)=67,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國家衛生硏究院(2000)。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文獻回顧硏析計畫--兒童之肥胖問題與對策。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硏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素珍(2006)。健身運動者之身體意象、運動參與動機與運動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可欣(2007)。健康促進學校策略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及體重控制自我效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衛生署(20080702)。民國96 年衛生統計系列㈠死因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進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提升體適能的策列與展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01)。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進隆(1997)。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順正(1994)。運動與身體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匡崇德(2008)。善用學校設施提升學生健康體適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佳姿(2002)。比較減重過程節食的時間不同對減重成效、體組成及能量代謝率的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美燕(2010)。晨光小種子體適能大希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行政院衛生署(2002)。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2004)。推動中小學健康體位五年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教育部(2005)。學校衛生工作指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家衛生硏究院(2000)。第一期文獻回顧硏析計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家衛生硏究院(2000)。第二期文獻回顧硏析計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家衛生硏究院(2001)。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流行病學與生理機轉,第一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嘉義市政府衛生處(2009)。嘉義市98學年度辦理學校健康促進實施計畫,嘉義市:嘉義市政府衛生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榮松(1997)。有氧適能的訓練效果與影響因素探討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文俊(1998)。步行運動與兒童健康體適能。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永任(2008)。運動與體重控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元玉(2008)。對抗兒童肥胖學校課程之重要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華君、葉國樑(2008)。推動學生健康以臺輸大學生爲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義筌(2008)。運用學校行銷策略規劃校園快活計畫相關活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國上、莊政典、林志隆(2010)。體重控制班對中學學生體適能之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美丁,黃惠煥,曾明淑,李寧遠,謝明哲(1986-1988)。台灣地區國民營養狀況調查--體位測量(I)身高與體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美丁,曾明淑,葉文婷,張瑛韶,潘文涵(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地區居民體位及肥胖狀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振明(2008)。學生體適能政策堆動與計畫執行之回顧與前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影梅(2008)。健康體位計畫推動之回顧與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影梅、張博論(2007)。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三之一:臺灣中小學生健康體位現況及促進行爲指標監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歐瑞敏(2005)。運動與體適能家庭作業介入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運動認知與態度之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Hayward, L., Sullivan, A., & Libonati, J.(2000)。Group exercise reduces depression inobese women without weight loss。  new window
26.Anderso, J. W., Konz, E. C., Frederich, R. C., & Wood, C. L.(2001)。Long-term weightloss maintenance: A meta-analysis of US studies。  new window
27.Binkley, J. K., Eales, J., & Jekanowski, M.(2000)。The relation betweendietary change and rising US obesity。  new window
28.Blair, S. N.(1999)。Thehale elderly: Health behavior and itscorrelate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