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家之憶--從《聆聽父親》到《認得幾個字》的父子書寫探討
書刊名: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
作者:余佩芳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
頁次:頁27-44
主題關鍵詞:張大春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家庭集體記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胡衍南(20050400)。論「外省第二代」作家的父親(家族)書寫。清華中文學林,1,109-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錦郁(19940100)。創造新的類型,提供新的刺激--李瑞騰專訪張大春。文訊,60=99,85-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廣均(19960500)。從過客到定居者--戰後臺灣「外省族群」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社會文化學報,3,367-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衍南(1993)。捨棄原鄉鄉愁的兩種模式:談朱天心、張大春的小說創作。臺灣文學觀察雜誌,7,117-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宗潔(2006)。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玉玲(2006)。在若即若離之間:張大春創作歷程與主體建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大春(2007)。認得幾個字。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立文、彭永捷(2005)。聖境--儒學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3)。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相揚(2007)。猶疑的座標--十場台灣當代文學的心靈饗宴2:國立台灣文學館.第二季週末文學對談。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偉貞(2004)。台灣眷村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天心(200011)。漫遊者。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Freud, Sigmund、孫名之、巫毓荃(2006)。夢的解析。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6)。文化地理學。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聆聽父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enjamin, Walter、王炳鈞、楊勁(2006)。經驗與貧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amid Welzer、季斌、王立君、白錫堃(2007)。社會記憶:歷史、 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朱天文(20030824)。弱點的張大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錦樹(20030810)。悠悠說給兒孫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