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想像臺灣 : 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
作者:陳國偉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五南
集叢:臺灣文學系列;1XS6
ISBN:9789571146287
主題關鍵詞:臺灣小說 -- 評論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2) 博士論文(8)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12
期刊論文
1.廖炳惠(20040300)。全球弱裔論述中之新興文化表達與比較文學方向芻議。中外文學,32(10)=382,7-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紀蕙(20020100)。「現代性」的視覺詮釋--陳界仁的歷史肢解與死亡鈍感。中外文學,30(8)=356,4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曼‧藍波安(2005)。我的表弟‧卡洛米恩的視界。印刻文學生活誌,19,4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ortes, Alejandro(1984)。The Rise of Ethnicity: Determinants of Ethnic Perceptions Among Cuban Exiles in Miami。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9,383-397。  new window
5.田習如(1997)。解嚴十年總批判。財訊,184,142-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嘉雯(200012)。尋找新的意義--「九0年代台灣文學現象」。文訊,182,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澤萊(1982)。談台灣文學。益世,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孟樊(2000)。風起雲湧的九〇年代台灣文壇。文訊,182,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素芬(1997)。歷史天河裡的癡心。幼獅文藝,528,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雪姬、吳美慧、曾金蘭(1994)。楊蘭州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俊榮(2004)。新歴史主義的台灣文學史觀。中外文學,32(8),3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國偉(1998)。遺失地址的理想國--朱天心小說中的記憶烏托邦。淡水牛津文藝,4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國偉(2004)。愛與死謀和--「黑」小說的怪異美學。臺灣文學館通訊,6,5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博(1985)。推理小說的原理。推理雜誌,3,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照(1997)。後李登輝時代的到來--解嚴十年政經總觀察。財訊,186,126-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齊光裕(1997)。威權體制的轉型與解嚴。近代中國,117,3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世忠(1992)。觀光活動,文化傳統的塑模,與族群意識:烏來泰雅族Dai-yan 認同的研究。考古人類學刊,48,11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澤萊(1982)。臺灣文學論。暖流,1(4),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魏貽君(19931000)。反記憶.敘述與少數論述--原住民文學初探。文學臺灣,8,207-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Nielsen, Francois(198504)。Toward a Theory of Ethnic Solidarity in Modern Societi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50,133-149。  new window
21.黃光國、瞿海源(19871010)。「臺灣結」與「中國結」:對抗與出路。中國論壇,25(1)=28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彭小妍(19940200)。百無禁忌--解嚴後小說面面觀。文訊,61=100,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阿勤(19970300)。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35(1),247-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曾旭正、平路、林耀盛、單德興、廖咸浩、黃綉廷、李郁淳(20020100)。「城市的災難」座談會。中外文學,30(8)=356,269-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廖咸浩(19921200)。在解構與解體之間徘徊:臺灣現代小說中「中國身份」的轉變。中外文學,21(7)=247,193-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謝世忠(19891200)。中國族群政治現象研究策略試析--以'傣泐'為例的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6,42-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臧振華(20010100)。從「Polynesian Origins:Insights from the Y Chromosome」一文談南島民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語言暨語言學,2(1),253-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夏潮基金會(1999)。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寶釵(2002)。從曰治時期三六九小報看藝旦才藝教育與傳統文人的性別視野。「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晚清-四十年代」國際研討會,台大中文 系、音樂所、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2/11/7-11/8)。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寶釵(2005)。從期刊重估台灣的新文學史:一個斷代史的考察 (1945-1959)。2005加州大學台灣文學與英譯國際研討會,美國加州大學聖培芭芭拉分校 (會議日期: 2005/9/24-9/25)。聖塔芭芭拉:美國加州大學聖培芭芭拉分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馨蘭(2000)。客家、美濃、菸草文化之象徵化過程。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9-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國偉(2004)。瘋癲、迷路與夢遊--九○年代台灣現代小說中的醫╱病空間。第一屆醫學人文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10/2-10/3)。台北:台北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道杰(2004)。社區林業在原住民部落之發酵。二十一世紀山林論壇研討會,時報文化基金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2/28)。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國際會議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喬(1993)。臺灣(國家)的認同結構。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臺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1-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玉姍(1991)。外省第二代省籍意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易蓉(1995)。臺灣弱勢語族語言反抗運動之解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巫淑蘭(2000)。族群及其文化本質--從族群主觀研究出發對台灣族群論述及異文化視野做一個補充(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立梅(2001)。外省人的「家」:多義的記憶與移動的認同(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伯和(2003)。地方媒體生存策略之研究--以中華日報、台灣新聞報個案分析比較(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存金(1986)。軍眷村改建國宅可行性之研究--以台中市為個案研究地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建忠(1997)。宋澤萊小說(1972-1987)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惠麟。空間變遷對公共空間鄰里活動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尚道明(1995)。眷村居民的生命歷程與國家認同:樂群新村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宏賓(2002)。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鴻業(2002)。污名、自我、與歷史: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裕玲(1995)。族群社區與族群書寫:當代臺灣客家意識展現的兩個面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明柔(1999)。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0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義玲(1998)。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柴雅珍(1997)。戰後臺灣「外省人」的塑造與變遷(1945-1987)(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薰慧(2000)。臺灣五O年代國族想像中「共匪/匪諜」的建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於陵(1991)。眷村:空間意義的賦與和再界定(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芷凡(2006)。語言與文化翻譯的辯證--以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奧威尼‧卡露斯盎、阿道‧巴辣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忻怡(1996)。「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藍博洲(2002)。藤纏樹。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錦發(1990)。秋菊。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映真(2001)。唐倩的喜劇。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喬(1993)。慈悲劍。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khdn, Mikhail、白春仁、顧亞玲(1998)。詩學與訪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大川(20030400)。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台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奧威尼‧卡露斯盎(200109)。野百合之歌。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里慕伊•阿紀(2001)。山野笛聲。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肇禎(200309)。群慾亂舞--舞鶴小說中的性政治。臺北:麥田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平路(1995)。行道天涯。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平路(1991)。是誰殺了XXX。台北: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平路(1997)。禁書敢示錄。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平路(2002)。何日君再來。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天心(1989)。時移事往。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錦發(1991)。台灣無用人。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錦發(1997)。流砂之坑。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錦發(2005)。青春三部曲:閣樓、春秋茶室、秋菊。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昂(2000)。自傳の小說。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喬(1984)。七十二年短篇小說。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喬(2003)。埋怨1947埋怨。苗栗: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喬(2005)。重逢--夢裡的人。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渝(1999)。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文義(2001)。革命家的夜間生活。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段彩華(2002)。北觀南回。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洪凌(1995)。異端吸血鬼獵傳。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紀大偉(1995)。感官世界。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苦苓(1988)。外省故鄉。臺北:希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苦苓(2000)。叛‧背叛‧被背叛。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夏本奇伯愛雅(1992)。掉到雨鞋的雅美人。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大川(2003)。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孫大川(2003)。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高翊峰(2002)。家,這個牢籠。臺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大春(1986)。公寓導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大春(1986)。四喜憂國。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大春(1986)。大說謊家。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大春(1986)。沒人寫信給上校。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大春(1986)。撒謊的信徒。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大春(1999)。尋人啟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大春(1999)。城邦暴力團。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大春(2000)。城邦暴力團。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啟疆(1998)。俄羅斯娃娃。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映真(2001)。我的弟弟康維。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曾陽晴(1995)。裸體上班族。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凡(1998)。黃凡小說精選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凡(2005)。黃凡後現代小說選。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陽照(1994)。案巷迷夜。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楊照(1994)。往事追憶錄。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照(2002)。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葉石濤(1993)。異族的婚禮。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葉石濤(2000)。西拉雅未裔潘銀花。臺北: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舞鶴(1997)。思索阿邦・卡露斯。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舞鶴(2002)。舞鶴淡水。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蔣勳(1997)。島與獨白。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蔣勳(2000)。情不自禁。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蔣勳(2000)。寫給Ly`s M-1999。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蔣勳(2002)。因為孤獨的緣故。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鄭清文(1998)。秋夜。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鄭清文(1998)。白色時代。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清文(1998)。三腳馬。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鄭清文(1998)。水上組曲。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鄭清文(1998)。合歡。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鄭清文(1998)。最後的紳士。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霍斯陸曼•伐伐(1996)。玉山的生命精靈。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鍾肇政(2003)。歌德激情書。臺北: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蘇偉貞(2002)。魔術時刻。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Mitchell, G. Duncan(1979)。A New Dictionary of Sociolog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new window
67.Lévi-strauss, Claude、李幼蒸(1998)。野性的思維。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Joseph Campbell、朱侃如(1997)。干面英雄。台北: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McNeill, Daniel、黃中憲(2004)。臉:由表情密碼開啟人心深沈的奧祕。臺北:藍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Wellek, Rene、Warren, Austin、梁伯傑(1999)。文學理論。台北: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山北篤、倥藤俊之、高胤嘵、劉子嘉、林哲逸(2003)。惡魔事典。台北:奇幻基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Drucker, Peter F.、李田樹(2001)。杜拉克精選:管理篇。臺北:天下遠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Hobsbawm, Eric、李金梅(1994)。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戴維.弗里德曼(2003)。我行我素:男根文化史。北京:華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巴蘇亞.博伊哲努(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来。台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德威、黃錦樹(2004)。原鄕人:族群的故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史明(2001)。台灣民族主義與台灣獨立革命。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台灣省戶ロ普査處(1959)。中華民國戶ロ普査報告書。台北:台灣省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行政院新聞局(2005)。2004-2005電視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行政院新聞局(2005)。九十四年出版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吳錦發(1987)。願嫁山地郎。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呂惠珍(2003)。書寫部落記憶--九零年代臺灣原住民小說研究。臺北: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李幼熏(1998)。慾望倫理學--弗洛伊德和拉康。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李昂(1978)。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台北:大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杜聲鋒(198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孟樊(1992)。台灣世紀末觀察。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孫大川(2003)。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巻。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孫大川(2000)。山海世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張首映(2001)。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博宇(1974)。臺灣地區國與運動史料。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郭洪紀(2002)。臺灣意識與中國情結。臺北:慧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眾議(2001)。魔幻現實主義。遼寧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彭瑞金(2000)。驅除迷霧 找回祖靈--台灣文學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彭瑞金(2000)。歷史迷霧 文學引渡。台北:富春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劉亮雅(1998)。慾望更衣室。台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宋文薫(1979)。史前時期的台灣。台灣史論叢。台北:眾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蔡篤堅(2001)。媒體再現與當代臺灣民族認同形構的公共論述分析。台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平路(1998)。百齡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朱天心(200011)。漫遊者。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宋澤萊(1996)。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臺北: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宋澤萊(2001)。熱帶魔界。臺北: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王安憶(2002)。小說家的十三堂課。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甘耀明(2003)。神秘列車。臺北:寶瓶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沈雲龍、林泉、林忠勝(1990)。齊世英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李昂(1997)。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朱天心(1989)。我記得……。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陳雪(1995)。惡女書。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張大春(1999)。城邦暴力團(貳)。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陳映真(2001)。萬商帝君。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邱妙津(1991)。鬼的狂歡。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駱以軍(200306)。遠方在途中。臺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駱以軍(1993)。我們自夜闖的酒館離開。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霍斯陸曼•伐伐(2001)。黥面。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朱天文(1990)。世紀末的華麗。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蔡素芬(1994)。鹽田兒女。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孫大川(2003)。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黃子堯(200308)。客家民間文學。臺北縣: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舞鶴(2000)。餘生。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藍博洲(2004)。紅色客家庄:大河底的政治風暴。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鄧伯宸、Isaacs, Harold R.(2004)。族群。臺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蘇偉貞(200205)。離開同方。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Fanon, Frantz Omar、陳瑞樺(2005)。黑皮膚,白面具。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李喬(2000)。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游勝冠(1997)。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Wertheim, Margaret、薛絢(1999)。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吳錦發(1987)。悲情的山林:臺灣山地小說選。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傅大為(2003)。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台灣: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徐正光(1989)。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陳運棟(1998)。台灣的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Jameson, Fredric R.、王逢振、陳永國(1999)。政治無意識:作為社會象徵行為的敘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亞伯納‧柯恩、宋光宇(1987)。權力結構與符號象徵。台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Smith, Anthony D.(1991)。National Identity。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new window
134.夏本‧奇伯愛雅(2004)。三條飛魚。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駱以軍(1993)。紅字團。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駱以軍(1998)。妻夢狗。臺北:元尊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駱以軍(20001100)。月球姓氏。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駱以軍(2001)。遣悲懷。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施叔青(2003)。行過洛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Foucault, Michel、謝強、馬月(1998)。知識考古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王岳川(2003)。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瓦歷斯.尤幹(19921200)。番刀出鞘。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宋澤萊(1988)。臺灣人的自我追尋。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李渝(200010)。金絲猿的故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鍾肇政(1994)。客家台灣文學選。臺北:新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施正鋒(2005)。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臺中:新新台灣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夏曼.藍波安(1992)。八代灣的神話--飛魚故鄉的神話。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薛化元(199011)。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1945-1965)。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李清福(19980130)。從神話到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巴蘇亞.博伊哲努(2002)。思考原住民。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Bourdieu, Pierre、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蔡源煌(1998)。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Moi, Toril、陳潔詩(199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板橋: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克蕾兒•馬可斯、徐詩思(2000)。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蔡源煌(1989)。解嚴前後的人文觀察。台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昆德拉‧米蘭、孟湄(1993)。小說的藝術。香港:牛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Corcuff, Stéphane(2004)。風和日暖--臺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臺北:允晨文化實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陳映真(2001)。上班族的一日。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駱以軍(1999)。第三個舞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Greenfeld, Liah(1992)。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1.江運貴、徐漢斌(1996)。客家與臺灣。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Ashcroft, Bill、Griffiths, Gareth、Tiffin, Hellen、劉自荃(1998)。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和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孫大川(19910700)。久久酒一次。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劉繼、Marcuse, Herbert、何曉仲(1990)。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臺北:久大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游霸士.撓給赫(1999)。赤裸山脈。臺北: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Giddens, Anthony、田禾、黃平(2000)。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Levinson, David、Ember, Melvin(1996)。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  new window
169.Althusser, Louis、Brewster, Ben(1971)。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 NY: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170.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Benjamin, Walter、Arendt, Hannah、張旭東、王斑(1998)。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香港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郝譽翔(2000)。逆旅。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王國芳、郭本禹(1997)。拉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朱天心(199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帕特里莎.渥厄、錢競、劉雁濱(1995)。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Sennett, Richard、黃煜文(2003)。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藍博洲(1994)。尋訪被湮滅的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藍博洲(1991)。幌馬車之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李昂(2004)。看得見的鬼。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Crystal, David、周蔚(2001)。語言的死亡。臺北:城邦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8)。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戴天昭、李明峻(2002)。台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歐尼爾、張旭春(2001)。五種身體。臺北:弘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朱天文(1994)。荒人手記。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舞鶴(2001)。悲傷。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霍斯陸曼.伐伐(1997)。那年我們祭拜祖靈。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黃鈴華(2005)。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台北:國家發展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藍博洲(1991)。沉屍.流亡.二二八。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拓拔斯.塔瑪匹碼(1987)。最後的獵人。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拓拔斯‧塔瑪匹瑪(1992)。情人與妓女。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游霸士‧撓給赫(1995)。天狗部落之歌。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娃利斯‧羅干(1991)。泰雅腳蹤。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葉石濤(2000)。紅鞋子。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朱天心(1997)。古都。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Baudrillard, Jean、洪凌(1998)。擬仿物與擬像。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許信良(1995)。新興民族。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江宜樺(2000)。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施正鋒(1997)。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林淑雅(20000000)。第一民族: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賴盈秀(2004)。誰是賽夏族?一個族群的形成、識別與認同。臺北:向日葵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盧建榮(20030000)。臺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孫大川(20000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尹章義(2003)。臺灣客家史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王德威(20020000)。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齊邦媛、王德威(2004)。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夏曼.藍波安(1999)。黑色的翅膀。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施正鋒(20000000)。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張茂桂(19930000)。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畢恆達(20010000)。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Benjamin, Walter、張旭東、魏文生(2002)。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臺北:臉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Calvino, Italo、王志弘(1993)。看不見的城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Tong, Rosemarie、刁筱華(1996)。女性主義思潮。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Smith, Anthony D.(1983)。Theories of Nationalism。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new window
224.Foucault, Michel、劉北成(2011)。臨床醫學的誕生。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黃春明(1999)。放生。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伊能嘉矩、森口雄稔(1992)。伊能嘉矩の台湾踏査日記。台湾風物雑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王甫昌(20030000)。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Felman, Shoshana、Laub, Dori、劉裘蒂(1997)。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Jameson, Fredric、吳美真(1998)。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甘耀明(2005)。匪神,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佩玲(19991108)。許信良:民進黨族群色彩太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建忠(2001)。魔神仔的世界--讀宋澤萊《熱帶魔界》後的隨想,http://www.4book.com.tw/Comment/CommentContentIndex.hi?SSN=1023,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偉(20010401)。從朱西甯到駱以軍--說不盡的流亡╱民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錦發(19890721)。論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威(2001)。我華麗的淫猥與悲傷-黯以軍的死亡敘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urton, Pike(1981)。The Image of the City in the Modern Literature。Princeton Essays in Literature。Princeton Princeton, NJ:Princeton UP。  new window
2.王德威(1999)。老靈魂前世今生--朱天心的小說。古都。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rass, Paul R.(1996)。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Identity Formation。Ethnic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乜寇‧索克魯曼(2003)。霧夜。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代(2003)。薑路。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伊替•達歐索(2003)。朝山。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天心(1999)。我們今生是這樣的相聚。八十七年散文選。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澤萊(1988)。抗暴的打貓市。一九八七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阿塔斯‧達歐索(2003)。獵人。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樂卡(2003)。輓歌。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Otite, Onigu(1980)。Ethnicity and Class in A Plural Society。Research in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NY:JAI Press。  new window
12.Spurr, David、廖瀚(2004)。帝國的修辭:在新聞、遊記和帝國行政中的殖民話語。解殖與民族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山北篤、鄭銘得(2004)。何謂「神話」?。西洋神明事典。台北:奇幻基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Pye, Lucian W.、鄧伯宸(2004)。族群認同的先知。族群。台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皮埃特斯、巴雷克、吳江波(2004)。意象的轉移--「解殖」、「自内解殖」和「後殖民情狀」。解殖與民族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元歷史:19世 紀歐洲的歷史想像》之前言:歷史的詩學。後現代歷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emmi, Albert、魏元良(2004)。殖民者與受殖者。解殖與民族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Jameson, Fredric、王逢振(1998)。論「文化研究」。快感:文化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學。台灣文學這ー百年。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文林(1999)。魔幻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溢嘉(1997)。新感官小說的情色認知網路。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德威(1997)。想像台灣的方法--平路的小說實驗。禁書啟示錄。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德威(1998)。說來那話兒也長-鳥瞰當代情色小説。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德威(1998)。國族諭述與鄕土修辭。如何現代,怎樣文學? -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德威(2001)。回憶的暗巷,歷史的迷夜--評楊照《暗巷迷夜》。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德威(2001)。原鄕人裏的異鄕人-重讀舞鶴的《悲傷》。悲傷。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德威(2002)。怪世奇談。因為孤獨的緣故。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德威(2004)。同是萍浮傍海濱,此疆彼界辨何真?。原鄕人:族群的故事。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平路(1997)。情色與死亡的抵死纏綿。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景東(1999)。魔幻現實主義、「神奇的現實」與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乃德、陳明通(1996)。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錦發(1993)。略論李昂小說中的性反抗。愛情試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錦發(1998)。菸樓。新个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宋澤萊(1986)。文學十曰談。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喬(1993)。台灣「命運列車」的邊緣角色--兼談台灣的客家族群。台灣客家人新論。台北:台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瑞騰(1998)。衝突:化解,或者更形惡化--我讀鄭清文近期小說。白色時代。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孟樊(1992)。脫文化霸權的時代。台灣世紀末觀察。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水福(1997)。序--文學觀的檢討與重建。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以青(1995)。文學經驗中的都會情境-以七〇年代的台北為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鎮山(2002)。「家變」之後-試探八、九〇年代台灣小說中的家庭論述。台灣小說與叙事學。台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熠德(1994)。小說迷宮中的政治迴路-「八〇年代台灣政治小說」的內涵與相關課題。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邸貴芬(1997)。性別/權カ/殖民論述:鄕土文學中的去勢男人。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南方朔(1999)。青山繚繞疑無路。狂飆八〇: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施敏輝(1988)。注視島内一場「台灣意識」的論戰。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施敏輝(1998)。「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序。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馬森(1995)。城市之罪——論現當代小說的書寫心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炎憲(1996)。威權統治和台灣人歴史意識的形成。馬關條約一百年: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台北:自由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茂桂(1997)。台灣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疆(1994)。擁護李登輝?打倒蔣經國?——晚近台灣小說的「政治主體旋轉性」。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梁榮茂(1993)。客家文化的危機與轉機。台灣客家人新論。台北:台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梅家玲(2004)。八、九〇年代眷村小說(家)的家國想像與書寫政治。性別,還是家國?-五〇與八、九〇年代台灣小說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光興(2001)。文化研究在台灣到底意味著什麼?。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芳明(1998)。英雄與反英雄崇拜--論鄭清文的短篇小說。三腳馬。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芳明(2002)。後戒嚴時期的後殖民文學-台灣作家的歷史記憶之再現. (1987〜1997)。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芳明(2002)。挑戰大敘述--後戒嚴時期的女性文學與國家認同。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芳明(2005)。作家生涯是一種天譴--葉石濤的文學道路。孤夜獨書。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雨航(2005)。年度小說的光與影。九十三年小說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彭瑞金(2000)。遞變中的台灣客家社會與「客家文學」。驅逐迷 霧找回祖靈:台灣文學論文集。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恆秋(1993)。台灣客家文學及其客籍作家「身份」特質。台灣客家文學論。台北:愛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黃得時(1992)。台灣文學史序説。台灣文學集2-日文作品選集。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錦樹(2003)。從戀屍癖大法官到救世主--論附魔者宋澤萊的自我救睛。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錦樹(2004)。族群關係‧敵我-小說與移民史重層。原鄕人:族群的故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楊照(1994)。發現「中國」-台灣的七〇年代。七〇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楊照(1995)。ー顆拒絶衰老的心--評李喬的《慈悲劍》。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照(1996)。找不到人民、土地的政府主權--三十年來台灣「國家」觀念的演變。倉皇島嶼--歷史與現實分析。台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澤、楊照(1999)。在七〇與九〇年代之間--楊澤VS.楊照。狂飆八 〇:記録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麗玲(1997)。性/意識型態權力/情/色的邪現曲式--以九〇年代前期台灣文學媒體小說徵獎得獎作品為例。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葉李華(2001)。科幻一家言。科幻文學概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董恕明(2003)。浪漫的返鄕人-夏曼‧藍波安。台灣原住民族漢語 文學選集--評論卷。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劉紀蕙、劉佳玲(2001)。台灣近年來文化研究議題範疇分布。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益昌(1996)。台灣的考古遺址。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劉慧真(2004)。作家速寫: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客家文學精選集:小說巻。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蔡源煌(1989)。也算是序。大說謊家。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蔡源煌(1989)。解嚴後的文化氣候。解嚴前後的人文觀察。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蔡篤堅(2001)。對1980年代台灣民族認同形成的文化分析。媒體再現與當代台灣民族認同形構的公共論述分析。台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鄭樹森(2004)。前言。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載國揮、陳映真、葉芸芸(1988)。「台灣人意識」、「台灣民族」的虛向與真相。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戴寶村(1995)。歷史論述與台中異國。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謝世忠(2004)。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以北美與台灣為例的初步探討。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台灣原住民論集。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謝材俊(1989)。登高丘望遠海--賀天心的「昨曰當我年輕時」。昨曰當我年輕時。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鍾肇政(1998)。客家話與客家精神--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講詞。新个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簡炯仁(1995)。清治初期清廷治台政策的確立及台灣民變的社會性格--朱一貴事件之初探。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簡炯仁(1995)。日本帝國的殖民統治與台灣意識的崛起。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蘇偉貞(2004)。眷村的盡頭。台灣眷村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焦桐(1997)。身體爭霸戰--試論情色詩的話語策略。蕾絲與鞭子的交歡--當代情色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施淑(1994)。文化工業下的個性店。荒人手記。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詹宏志(1989)。時不移事不往--讀朱天心的新書《我記得…》。我記得…。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施正鋒(1997)。台灣的族群政治。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李佩然(1995)。後殖民地主體意識的泯滅與重現--《魔鬼詩篇》的啟示。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黃錦樹(2000)。悼祭之書。漫遊者。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黃錦樹(1997)。從大觀園到咖啡館--閱讀/書寫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運棟(1998)。義民乎?不義之民乎?。新个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胡台麗(1993)。芋仔與蕃薯--臺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筱峰(1996)。戰後初期台灣社會的文化衝突。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楊照(1997)。「本土現代主義」的展現--解讀舞鶴小說。思索阿邦‧卡露斯。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吳錦發(1987)。山靈的歌聲--序田雅各小說集「最後的獵人」。最後的獵人。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瓦歷斯•諾幹(200304)。臺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台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楊照(1995)。兩尾逡巡洄游的魚--我所知道的朱天心。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臺北市: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黃錦樹(2003)。謊言的技術與真理的技藝--書寫張大春之書寫。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斑(2000)。呼喚靈韻的美學--朱天文小說中的商品與懷舊。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齊邦媛(1998)。新莊、舊鎮、大水河。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水上組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芳明(2002)。後現代或後殖民:戰後台灣文學史的一個解釋。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傅大為(2003)。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試讀台灣原住民的漢文書寫。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羅肇錦(19910000)。客家的語言--台灣客家話的本質和變易。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惠娟(1990)。台灣後設小說試論。世紀末偏航:八〇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陳映真(2001)。忠孝公園。忠孝公園。台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邱貴芬(19970901)。「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邱貴芬(1997)。歷史記憶的重組與國家敘述的建構:試探《新興民族》、《迷園》及《暗巷迷夜》的記憶認同政治。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邱貴芬(2003)。「後殖民」的台灣演繹。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埃萊娜.西蘇、黃曉虹(1999)。美杜莎的笑聲。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張大春(2002)。一則老靈魂:朱天心小說裡的時間角力。想我眷村的兄弟們。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廖炳惠(19940000)。重寫臺灣史--從二二八事變史說起。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鄭梓(1996)。戰後臺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吳叡人(1999)。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