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通識教育中視聽媒體的運用:以「民主與法治」課程為例
書刊名:課程研究
作者:黃子庭
作者(外文):Huang, Tzu-t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5:1
頁次:頁129-145
主題關鍵詞:民主與法治視聽媒體通識教育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Audiovisual mediaGenera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徐斯儉(2007)。民主化的陷阱:從威權走向假民主。中央研究院週報,1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明勇(2007)。遠距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體例--臺灣的河川與水資源。中山通識教育學報,3,141-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素蘭(20061200)。視覺藝術科的「課堂學習研究」--學與教的新文化。教育學報,34(2),4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鄒濬智(20080100)。如何在通識課程中妥善運用影視教材?--從「電影與人生百態」課程的設計理念談起。研究與動態,17,161-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世雄(20080600)。數位多媒體的瀏覽方式在訊息理解上的應用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6(2),45-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紀潔芳(200512)。視聽媒體在生死教育教學運用之探討。通識之道:通識講座,弘光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舉辦) 。臺中縣。41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llotti, E.、文心(2006)。希特勒與納粹主義。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owne, K.、王振輝、張家麟(1999)。社會學導論。臺北市: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iamond, L.、林苑珊(2009)。改變人心的民主精神:每個公民都應該知道的民 主故事與智慧。臺北市: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ingham, C.、Gansher, L. L.、紀建文(2006)。北國性騷擾。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loom, B. S.(1976)。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learning。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其他
1.林清財(2008)。美育專業教室設置由來,http://web.nkhc.edu.tw/ghe/new-web/1404.htm, 2009/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嘉義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9)。98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中心業務會議紀錄,http://140.130.171.113/files/site_content/gec/98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中心業務會議紀錄.pd, 2009/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維基百科(20091210)。納粹黨,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B3%E7%B2%B9%E5%85%9A。  new window
4.(2009)。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template.cfm?page=1, 20100312。  new window
5.Freedom House(2009)。Map of Freedom in the World,http:// www.freedomhouse.org/template.cfm?page=363&year=2009, 2010/03/12。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