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周代親親倫理思想之承襲--以先秦孔孟為探討
書刊名:華梵人文學報
作者:程諾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Noa-la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1
頁次:頁1-38
主題關鍵詞:宗法親親先秦孔孟推恩Feudal patriarchyQin-QinLoving one's relativesPrimordial ConfucianismThe filial pietyExpanding lo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19
圖書
1.孫詒讓(1965)。周禮正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新生(1997)。西周倫理形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1990)。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左丘明、杜預(1997)。左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休、徐彥(1963)。公羊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玄、賈公彥(1963)。儀禮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國維(1983)。殷周制度論。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不韋、高誘(1986)。呂氏春秋。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孔安國(2001)。尚書。臺北:臺灣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持盈(1980)。詩經今註今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孟子、史次耘(1992)。孟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夢鷗(1968)。禮記選注。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天正(1991)。中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隆基、刑昺(2001)。孝經注疏。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田昌五(1992)。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論。山東濟南:齊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允文(1966)。尊孟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文治、江太新(2000)。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建民、柴曉明(1994)。中國遠古既三代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啟超(1956)。孔子。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肇鵬(1993)。孔子研究。臺北: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維揚(1990)。周代家族形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國維(1961)。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成中英(1981)。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沈善洪、王風賢(1985)。中國倫理學說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薩孟武(1991)。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蕭公權(1988)。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司馬遷(1984)。史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瑞庚、章景明(1971)。士昏禮服飾考,先秦喪服制度考。臺北:中華書局印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荀子、熊公哲(1995)。荀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廣明(1993)。宗法中國。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知勇(200012)。家族主義與中國文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起紆(1991)。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7)。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韓非、陳啟天(198512)。增訂韓非子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澤厚(1994)。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載、朱熹(1979)。張子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玄、孔穎達、龔抗雲、王文錦(2000)。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班固、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復觀(1981)。中國思想史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天宇(1997)。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俊傑(1977)。春秋戰國時代尚賢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素英(2000)。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丁凌華(2000)。中國喪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錢杭(1911)。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趙光賢(1980)。周代社會辨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進安(1993)。孔子之仁與墨子兼愛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何晏、邢昺、朱漢民、張豈之、孔子(2000)。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孟子、趙岐、孫奭、廖名春、劉佑平(2000)。孟子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杜預、楊家駱(1984)。左傳注疏及補正。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宗羲(1939)。水學案。宋元學案。長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