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共謀共同正犯理解的新選項
書刊名:真理財經法學
作者:游明得
作者(外文):Yu, Ming-de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1
頁次:頁105+107-134
主題關鍵詞:共同正犯共謀共同正犯犯罪支配間接正犯正犯後正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9
  • 點閱點閱:113
傳統認為共謀共同正犯為:要件上為有事先的謀議行為,以及在著手實行階段的欠缺參與行為,效果上則認為可以引用共同正犯的法律效果「一部行為,全部責任」。共謀共同正犯在多數見解下,幾乎可以使得只有純粹在比預備更早階段的參與行為,一路追及到適用終點時既遂犯的責任,而這樣的催化效果,主要是由於我國司法院大法官自1965年即明確加以承認。因此多數學說與實務在闡釋共謀共同正犯時,常是承認多於質疑。本文嘗試將此概念以「協力型」與「支配型」重新加以解離後,認為應該只有「支配型」能否夠得上原先此一概念預設定義的討論基礎,而支配型的共謀共同正犯,其實並非共同正犯,本質上就是間接正犯概念的展現。以此加以解釋而不必拘泥於共同正犯的釋義泥沼中,當更具正當性。
期刊論文
1.黃惠婷(20101001)。犯罪支配理論下的共謀共同正犯。臺灣法學雜誌,161,6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賴傑、黃朝義、李茂生(20031100)。徐自強擄人勒贖殺人案評析--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臺非字第二四二號等相關判決。月旦法學,102,209-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耀程(20061200)。共同正犯形成之判斷--評刑法修正後之適用與釋字第一〇九號之重新詮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明得(20121200)。共同正犯正當化論據的檢視--從正犯的判斷談起。玄奘法律學報,18,5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甘添貴(20100200)。共謀共同正犯與共犯的區別--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877號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61(2),5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玉秀(200301)。檢視刑法共犯章修正草案。月旦法學,92,3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子平(19970300)。論共謀共同共犯。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2,361-4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志輝(20041110)。共謀共同正犯與共同正犯之參與行為--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臺上字第二八二四號判決。月旦法學,114,30-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金桂(20060300)。論不能未遂與未遂教唆。月旦法學,130,200-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明得(20050600)。論刑法上著手實行的判斷--判斷標準與客體的綜合分析。法官協會雜誌,7(1),154-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友鋒(20060700)。刑事不法行為的形式審查--構成要件的該當判斷。華岡法粹,35,123-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永幸(200901)。「共謀共同正犯」究係「正犯」抑或「共犯」?(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榮聖(1995)。預備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Puppe, Ingeborg(2001)。Die gemeinsame Tatplan der Mittäter, Spinellis-FS。  new window
2.Schönke, Adolf、Schröder, Horst(2008)。Strafgesetzbuch : Kommentar。München。  new window
3.Stein, U.(1988)。Die strafrechtliche Beteiligungsformenlehre。Berlin:Duncker & Humblot。  new window
4.靳宗立(201009)。刑法總論I--刑法基礎理論暨犯罪論。台北:靳宗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書楷(201212)。論共同正犯之行為分擔--重新界定「共謀共同正犯槪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oxin, Claus(2000)。Täterschft und Teilnahme。Berlin。  new window
7.Schroeder, Friedrich-Christian(1965)。Der Tater hinter dem Tater: ein Beitrag zur Lehre von der mittelbaren Taterschaft。Berlin。  new window
8.蘇俊雄(19970700)。刑法總論. II. 犯罪總論。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明偉(201101)。學習刑法‧總則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鈺雄(2011)。新刑法總則。林鈺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oxin, Claus(2003)。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new window
12.黃常仁(199807)。間接正犯與正犯後正犯。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aas, Volker(2008)。Die Theorie der Tatherrschaft und ihre Grundlagen: zur Notwendigkeit einer Revision der Beteiligungslehre。  new window
14.黃翰義(2010)。刑法總則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榮堅(2006)。基礎刑法學。臺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子平(2008)。刑法總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常仁(2009)。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黃常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山田(2008)。刑法通論。林山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甘添貴、謝庭晃(2006)。捷徑刑法總論。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振華(2011)。刑法總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惠婷(200203)。正犯背後之正犯。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第一卷:刑法總論。臺北市:學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游明得(201204)。共同正犯槪念的現況與困境。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耀程(200109)。刑法「原因自由行為」可罰性問題探討。變動中的刑法思想。台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聖偉(2008)。論間接正犯概念內涵的演變。刑法問題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