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事與天命辯證下的悲劇傾向:論《三國演義》的玄怪書寫
書刊名:輔大中研所學刊
作者:林如隆
作者(外文):Lim, Lu-le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8
頁次:頁49-70
主題關鍵詞:三國演義天命觀玄怪書寫道德悲劇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The view to the fateMystery writingEthicsTraged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趙春燕(2005)。簡析《三國演義》中的夢。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6(1),7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鐵生(1997)。神秘文化在《三國演義》中的流貫及探源。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1),98-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涓(200203)。論《三國演義》中的空幻意識。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2),9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阿循(2005)。《三國演義》的夢描寫及解析。龍岩學院學報,23(2),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丁秋霞(2007)。1980年以後大陸地區三國演義悲劇觀研究之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建渝(2009)。多重視野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浦安迪、沈亨壽(2006)。明代四大奇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壽(2000)。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瀧川龜太郎(1998)。史記會註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慎、段玉裁(1957)。說文解字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貫中、毛宗崗、孟昭連、卞清波、王凌(2005)。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霍爾、諾德貝、史德海、蔡春輝(1988)。榮格心理學入門。臺北:五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Jung, Carl Gustav、馮川、蘇克(1994)。心理學與文學。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opcke, Robert H.、蔣韜(1997)。導讀榮格。新北:立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義(1995)。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珂(1995)。山海經校註。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顧頡剛(2011)。秦漢的方士與儒生。顧頡剛古史論文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振鐸(1998)。《三國志演義》的演化。鄭振鐸全集。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拓(1976)。《三國演義》中的定命觀念。中國古典小說論文集。臺北: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錯(2002)。缺憾的完成--《三國演義》的悲劇架構。東西文化比較研究--利瑪竇入華及其他。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鈞(1998)。我們民族的雄偉的歷史悲劇--從魏、蜀矛盾看《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名家解讀《三國演義》。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榮格(1994)。童話中的精神現象學。人類困境中的審美精神:哲人、詩人論美文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