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游泳學童參與行為和學習動機之研究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葉景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卷期:7
頁次:頁19-30
主題關鍵詞:游泳教學參與行為學習動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0
本研究於2011年7日20日至8月28日報名臺南市文賢Spa游泳池之暑期游泳班國小一至六年級之學童為受試對象,本研究採便利取樣方式並施以問卷調查,共計發放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90.4%,剔除無效問卷68份,總計本研究有效問卷為418份,有效問卷佔回收問卷之86.01%。根據研究的最後結果並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在背景資料方面:性別以「男性」居多、就讀年級以「高年級(五、六年級)」居多、一星期學習游泳的時間以「無偶(未婚、離婚、喪偶)」居多。(二)在參與行為方面:一星期學習游泳的時間以「3~6小時」居多、學習游泳的年資以「未滿1年」居多。(三)學習動機量表各構面重要排序為「健康適能」、「安全知識」、「學習樂趣」。(四)男性游泳學童在「學習樂趣」構面高於女性。(五)「7~10小時」游泳學童在「健康適能」構面高於「3小時以下」與「3~6小時」。(六)「2年以上」游泳學童在「學習樂趣」構面高於「未滿1年」與「1年以上未滿2年」。
期刊論文
1.朱嘉華(20081000)。游泳運動對血壓之影響。大專體育,98,175-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穌、林紀玲、丁春枝(20000800)。休閒運動行銷計畫--以永達技術學院游泳池為例。永達學報,1(2),9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ipek, D.(1995)。Effects of different in 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Child Development,66(1),209-223。  new window
4.Murtagh, E. M.、Boreham, C. A. G.、Murphy, M. H.(2002)。Speed and exercise intensity of recreational walkers。Preventive Medicine,35(4),397-400。  new window
5.尤新吉(19930300)。公立游泳池經營管理。國民體育季刊,22(1)=96,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ophy, J. E.(1987)。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Educational Leadership,45(2),40-4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秀燕、黃清皇(2008)。大專學生體育學習態度量表之編製研究。2008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7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呂德鈞(2009)。臺北市中等學校游泳代表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貞錡(2009)。中部地區國中游泳團隊成員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仁賢(2010)。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游泳能力與學習態度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有為(2011)。游泳運動介入對國中肥胖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巽元(2011)。台北市國小學童游泳運動參與、學習滿意度對身心健康狀況之影響(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詩婷(2009)。學習動機及滿意度對游泳能力之影響研究--以嘉義市國小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曉怡(2005)。臺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文俊(1999)。國小五年級男童通學方式與身體活動在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