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藝大學生對RFID應用於器材借用方面之接受度
書刊名: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作者:許靜文陳冠汝林巧豈
出版日期:2016
頁次:頁19-32
主題關鍵詞:器材借還使用意願RFI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4
經濟部技術處92年度起即開始推動RFID的研發計劃,在透過工研院系統中心的發展下,內容涵蓋各種領域之應用,包括IC晶片、讀取器、天線、等重要技術,如完成IC晶片開發,使RFID更能多樣化地應用在各方面。RFID的發展帶來許多的便利性,一開始,RFID的運用上較受到注目的是零售業、物流業與運輸業。但現今RFID的應用更貼近生活,在我們的周遭已經有許多RFID的應用,像是悠遊卡、ETC的使用,而校園生活更是不可忽略的一塊領域。透過RFID這項科技去整合各項資料,RFID的讀取器讀取電子標籤裡的資訊,再將這些電子化的資料整理並建構資料庫,使器材借用達到最高管理效率。愈來愈多單位導入RFID以強化管理程序,提高效能,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校之始,時任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生即在成立典禮上以「中國文藝復興的一塊沃土」期許臺藝大的未來;至今已走過了六十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始終走在時代的尖頂,堅持「積極創新、追求卓越」,在引領潮流的現況下,更不能忽略RFID技術帶來的展望。因此,實在有必要針對臺藝大學生對RFID系統接受度的因素進行研究,以作為臺藝大未來計劃導入RFID系統時評估參考。本研究以以Davis(1989)之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將外部變數「便利性、效率、個人認知程度」套用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其對知覺有用及知覺易用的影響,再進而探討知覺有用及知覺易用是否會影響到臺藝大學生的使用態度及使用意願。最後得出結論如下:(一)臺藝大學生接受RFID最首要的因素為便利性。(二)臺藝大學生認為能夠使用於查詢器材檔期上最為便利。
期刊論文
1.曾瑞譙(20091200)。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使用後之效益分析--科技接受模式的觀點與應用。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6(2),12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昌宏(2003)。RFID無線射頻識別標識系統的探討。印刷新訊,4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耀明、林財世(2005)。淺談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技術。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家銓(2004)。無線射頻系統標籤晶片設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科技產業資訊室(2004)。經濟部科技專案計畫協助國內推動RFID技術及應用,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2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藝簡史--關於臺藝,http://www.ntua.edu.tw/about.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4)。Smart RFID圖書管理系統,http://www.lis.usc.edu.tw/files/15-1000-822,c249-1.php。  new window
4.孟慶慈(2009)。配戴RFID學童在校狀況立即知,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354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