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綠島監獄島」之記憶空間變遷探討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陳瑞琪潘宗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Ruei-ciPan, Tsung-yi
出版日期:2018
卷期:69:4
頁次:頁133-168
主題關鍵詞: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空間轉型歷史記憶White terrorGreen Island White Terror Memorial ParkSpatial transformationHistorical mem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158
期刊論文
1.曹欽榮(20110600)。紀念館文化與公共性。博物館與文化,1,6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欽榮(20080900)。歷史紀念館的展示敘述:身體、紀念與歷史關聯的初步探討。民俗曲藝,161,185-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靜雯(20140700)。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初期挑戰與未來的使命。博物館學季刊,28(3),11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進金(2015)。白色記憶:綠島人民對於政治受難者印象口述歷史訪談計畫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進金(2016)。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及莊敬營區建築群口述歷史計畫資料採集計畫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曹欽榮(2011)。紀念博物館、記憶研究與轉型正義--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詩萍(2016)。博物館與當地居民關係之研究--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inow, Martha(1999)。Between vengeance and forgiveness: facing history after genocide and mass violence。New York:Beacon Press。  new window
2.Lefebvre, Henri、李春(2008)。空間與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漢光(1990)。我在綠島三千兩百一十二天。臺北:國際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金島(2004)。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花亦芬(2016)。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先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樹枝(1992)。出土政治冤案。林樹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東縣政府(2001)。臺東縣史.大事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世鴻(2012)。青島東路三號:我的百年之憶及臺灣的荒謬年代。台北市:啟動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煒煌、黃旭初(2014)。禁錮的青春,我的夢:高雄市政治受難者的故事。高雄:高雄市政府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澤聲、林志雄(2012)。唱一首綠島小夜曲--淺談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參與綠島發展歷程特輯。臺東: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姜祝山、黃騰毅(2007)。綠島的故事。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走過長夜(輯一):秋蟬的悲鳴。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曹欽榮、夏黎明(2014)。綠島鄉誌。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曹欽榮(2012)。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金木、黃旭初(2014)。政治標記,白色夢靨:高雄市政治受難者的故事。高雄:高雄市政府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華昌(2014)。叛逆的天空。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辰旦、楊碧川、涂炳榔(2013)。停格的情書:高雄市政治受難者的故事。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佳欽(2014)。看到陽光的時候:白色恐怖受難文集。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盧兆麟、胡慧玲(2003)。白色封印--白色恐怖1950。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盧慶秀、郭漢辰、翁禎霞(2014)。父親的手提箱:白色歲月裡的生命故事。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鍾興福、邱採霞、曹欽榮(2010)。無奈的山頂人。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龔昭勳(2018)。Todes Märsche 死亡行軍--從神童到火燒島叛亂犯:蘇友鵬醫師的一生。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Tutu, Desmond、江紅(2013)。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彩虹之國的和解與重建之路。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Barkin, Elazar(2000)。The Guilt of Nations: Restitution and Negotiating Historical Injustices。Chicago: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Torpey, John(2003)。Politics and the Past。New York: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new window
26.柏楊、周碧瑟、李佳穎(1996)。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邵允鍾。法律中的不正義與超越法律的正義--德國的納粹轉型正義,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nazi-german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虹靈。和解典範的開拓者--南非的轉型正義,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south-africa。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