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言說之困境與家/國「冗餘者」:論胡淑雯的白色恐怖書寫與政治批判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李淑君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Shu-chu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6
頁次:頁53-92
主題關鍵詞:胡淑雯白色恐怖創傷失序失語冗餘者Hu Shu-wenWhite-terrorTraumaDisorderAphasiaRedundan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5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劉婉俐(20040300)。神聖與瘋狂:藏傳佛教的「瘋行者」傳統vs.傅柯瘋狂病史的權力論述。中外文學,32(10)=382,145-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耀仁(20060400)。寫書人:胡淑雯--跨越界線之謎:訪胡淑雯。印刻文學生活誌,2(8)=32,12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赫若(19470205)。冬夜。臺灣文化,2(2),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崇敬(20070900)。「異鄉的存在」與「物化之虛無」的〈山路〉左翼政治思想。思與言,45(3),2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儒修、王明月、齊隆壬(19961000)。歷史與記憶:從《好男好女》到《超級大國民》。中外文學,25(5)=293,4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懷晨(20120300)。快樂的罪行:陳映真救贖三部曲結構中的罪與聖。中外文學,41(1)=436,8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尚仁(20050900)。如何書寫被排除者的歷史--金士伯格論傅柯的瘋狂史研究。科技、醫療與社會,3,175-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辛佩青(20081000)。卑賤作祟/邃--論胡淑雯小說〈浮血貓〉中階級、記憶與身體之議題。輔大中研所學刊,20,18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柏謙(20160600)。挖掘、拼湊歷史過程中遺忘「歷史」的陷阱:一個「白色恐怖」口述史入門工作者的自我意義探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3,191-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文成(20090600)。士的志與誌--柯旗化火燒島及其獄中書寫經驗。通識研究集刊,15,77-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明慧(20080200)。寫作是我的勞動方式--訪胡淑雯。幼獅文藝,650,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紀大偉(20110800)。資本主義,一個愛的故事--讀胡淑雯《太陽的血是黑的》。印刻文學生活誌,7(12)=96,6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悅然(20110800)。飛躍沒有圍牆的瘋人院。印刻文學生活誌,7(12)=96,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長玲(20080800)。誠實的騷動與書寫--胡淑雯印象。文訊,274,4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思坊(20110800)。各式各樣孤獨所形成的暗影--駱以軍、胡淑雯對談。印刻文學生活誌,7(12)=96,68-71+7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建國(2006)。百年牢騷:台灣政治監獄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峻(2010)。臺灣白色恐怖的創傷研究:一個奠基於「族裔反霸權主義敘述」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珮穎(2016)。戰後台灣小說的轉型正義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沛緗(2014)。從屈從到協商--台灣當代女性小說中的暴力敘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舒雯(2014)。史的暴力,詩的壟斷--台灣白色恐怖的文學見證、癥候閱讀與文化創傷(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施明正(1987)。施明正短篇小說精選集。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淑雯(2006)。哀艷是童年。台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藍博洲(1994)。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映真(2001)。陳映真小說集5--鈴鐺花(1983-1994)。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lthusser, Louis(2001)。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6.施明正(1993)。施明正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藍博洲(2004)。紅色客家庄:大河底的政治風暴。台北: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昂(1997)。北港香爐人人插:戴貞操帶的魔鬼系列。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Orwell, George、徐立妍(2012)。一九八四。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昂(2006)。迷園。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文成(2008)。關不住的繆思--臺灣監獄文學縱橫論。台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雙不(1991)。小喇叭手。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颯(1987)。返鄉劄記。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石濤(1994)。台灣男子簡阿淘。臺北:草根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藍博洲(2003)。紅色客家人。臺北:晨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喬(1986)。告密者。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吳乃德(2015)。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衛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2015)。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二)‧記憶歷史傷痕。衛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2015)。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三)‧面對未竟之業。衛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Gilbert, Sandra M.、Gubar, Susan(1979)。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1.馮馮(2003)。霧航--媽媽不要哭。台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石濤(1991)。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50年代。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米歇爾•福柯、錢翰(2003)。不正常的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雪姬(2015)。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藍博洲(2010)。老紅帽。臺北:南方家園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蒼一、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林易澄(2015)。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台北: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藍博洲(2002)。藤纏樹。臺北縣: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炎憲、楊雅惠、許明熏、陳鳳華(2002)。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映真(1988)。陳映真作品集5:鈴鐺花。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藍博洲(2012)。台共黨人的悲歌:張志忠、季澐、楊揚。新北:臺灣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胡淑雯(2011)。太陽的血是黑的。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施淑、高天生(1992)。林雙不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曹欽榮(20120000)。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沈秀華(1997)。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藍博洲(2016)。幌馬車之歌續曲。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藍博洲(20010000)。臺灣好女人。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藍博洲(2004)。幌馬車之歌。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Herman, Judith L.、施宏達、陳文琪、向淑容(2018)。從創傷到復原:性侵與家暴倖存者的絕望與重生。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映真(1995)。春祭。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薛化元(20150000)。戰後臺灣歷史閱覽。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建忠(2018)。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恩魁、曹永洋(2008)。荊棘.冠冕.動盪歲月:林恩魁傳。臺北: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丁名慶、陳蕙惠、楊凱麟、黃崇凱(2018)。字母LETTER:胡淑雯專輯。新北: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厄文.高夫曼、曾凡慈(2010)。污名:管理受損者身份的筆記。台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文基、巫毓荃(2018)。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周婉窈(2019)。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國家人權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正弘、潘光哲、簡明海(2011)。殷海光全集:政治與社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雙不(1991)。大學女生莊南安。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曹欽榮(2017)。自由遺產:台灣228、白色恐怖紀念地故事。台北:台灣游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鄭清文(1998)。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白色時代。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鄭清文(1987)。報馬仔。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士永、王文基(20170000)。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Bauman, Zygmunt、谷蕾、胡欣(2018)。廢棄社會:過剩消費、無用人口,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藍博洲(2017)。春天--許金玉和辜金良的路。新北:台灣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藍博洲(1997)。高雄二二八暨五○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春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Porter, Roy、巫毓荃(2018)。瘋狂簡史:誰定義了瘋狂?。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Becker, Howard(1966)。Outsider: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Deviance。New York: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58.許俊雅(2003)。無語的春天--二二八小說選。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Kundera, Milan、尉遲秀(2002)。笑忘書。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蔡友月(20090000)。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蘇瑞鏘(2014)。白色恐怖在台灣: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之處置。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倩怡。胡淑雯:不是傷痕文學,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8%83%a1%e6%b7%91%e9%9b%af-%e5%af%ab%e4%bd%9c-%e5%8f%b0%e7%81%a3-7051。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阿岡本、薛熙平、林淑芬(2010)。[例外狀態]導讀。例外狀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