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樸或「性惡」--荀子人性論思想續辨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王磊
作者(外文):Wang, Le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6:7=542
頁次:頁179-192
主題關鍵詞:荀子性樸性惡XunziNeural human natureEvil human n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周熾成(2012)。荀子乃性樸論者,非性惡論者。邯鄲學院學報,22(4),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桂榛(2012)。論荀子性樸論的思想體系及其意義。現代哲學,125,106-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慧、楊理論(2013)。人性「本」無善惡--《荀子》「性惡論」新解。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峻嶺(2014)。「性樸論」與荀子思想。東嶽論叢,2014(2),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熾成(2017)。以性惡論說荀子的困境及其擺脫。現代哲學,2017(1),126-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熾成(2009)。荀子非性惡論者辨。廣東社會科學,2009(2),4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熾成(2014)。儒家性樸論:以孔子、荀子、董仲舒為中心。社會科學,2014(10),122-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易波(2010)。從性偽之分合再論荀子性惡說。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桂臻(2018)。關於荀子性樸論的再證明。臨沂大學學報,2018(1),19-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路德斌(2015)。荀子人性論:性樸、性惡與心之偽--試論荀子人性論之邏輯架構及思路。邯鄲學院學報,2015(1),60-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名春(2017)。由《荀子》書「偽」、「綦」兩字的特殊用法論《荀子.性惡》篇的真偽。邯鄲學院學報,2017(3),3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obbes, Thomas、黎思復、黎廷弼(1985)。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名春(2014)。荀子新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惠能(2010)。壇經。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復觀(201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荀卿、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