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惡--作為荀子政治論的根據、意義與價值
書刊名: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作者:曾暐傑
作者(外文):Tseng, Wei-chieh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3
頁次:頁61-87
主題關鍵詞:荀子性惡性善禮論人性論XunziHuman nature is sinfulHuman nature is goodTheory of ritualTheory of human n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7
  • 點閱點閱:75
期刊論文
1.李哲賢(20130500)。荀子之性惡說析論:從文本談起。哲學與文化,40(5)=468,137-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暐傑(20131200)。「性惡」即「本惡」--從「性」的定義探究荀子性惡論的意涵。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20,47-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麗桂(20120300)。先秦儒學的聖、智之德--從孔子到子思學派。漢學研究,30(1)=68,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lliamson, Oliver E.(1984)。The Economics of Governance: Framework and Implications。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40(1),195-223。  new window
5.劉又銘(20070300)。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27-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東方朔(2016)。秩序與方法--荀子對政治與道德之關係的理解。荀子與儒家外王之道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6年10月15-16日)。邯鄲:邯鄲學院。146-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路德斌(2016)。荀、孟人性論之爭非「人之善惡」之爭--個基於名實之辨而進行的考察和詮釋。「心性論與早期中國儒家哲學」高端論壇會議,(會議日期: 2016年10月22-23)。濟南: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孔憲鐸、王登峰(2009)。基因與人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楷(2011)。天然與修為--荀子道德哲學的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安邦(2002)。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e Spinoza, Benedictus、邱振訓、國立編譯館(2010)。倫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宗良(2011)。道德問題的思與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乃恭(1988)。儒家思想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obbes, Thomas、黎思復、黎廷弼(1997)。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明忠(2013)。經濟學原理。前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成紀(2007)。形而下的不朽--漢代身體美學考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國瑤(1996)。荀子政治理論與實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沫若(1954)。十批判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先謙(2012)。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希均、林祖嘉(1997)。經濟學的世界:中篇--個體經濟理論導引。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軍(2010)。荀子思想研究:禮樂重構的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船井幸雄、李玲瑜(1997)。第一百隻猴子:美夢成真的思考革命。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路德斌(2010)。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馮友蘭(1995)。新原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仁厚(1988)。孔孟荀哲學。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思勉(1985)。先秦學術概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春海(2005)。中國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復觀(2007)。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端正(20090000)。先秦諸子論叢(續編)。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Dawkins, R.(2006)。The God Delus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new window
24.高希均、林祖嘉(1997)。經濟學的世界‧上篇: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宗周、吳光(2007)。劉蕺山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小錫(2015)。經濟倫理學--經濟與道德關係之哲學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中江(2015)。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會角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哲賢(2005)。荀子名學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姜英來(2015)。荀子的管理思想。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單驥(2014)。天堂裡沒有經濟學。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艾璐(2015)。解蔽與重構:多維視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河合隼雄、林暉鈞(2016)。孩子與惡。臺北:心靈工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Sharp, Daryl、易之新(2012)。榮格人格類型。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Haidt, Jonathan、姚怡平(2015)。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臺北:網路與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Wilson, Edward Osborne、薛絢(2012)。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Hume, David(1739)。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London:John Noon。  new window
37.Maslow, Abraham H.(1972)。The fa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New York:Viking Press。  new window
38.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大齊(1989)。荀子學說。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龍宇純(1987)。荀子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牟宗三(1994)。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灝(2000)。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程鋼、劉東(2004)。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牟宗三(1979)。名家與荀子。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曾暐傑(2014)。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花木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趙岐、孫奭(2013)。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Maslow, Abraham H.(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Harper & Row。  new window
50.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邦雄(20040000)。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羅伯特•艾瑟羅德、胡瑋珊(2010)。合作的競化。台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又銘(2008)。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念。儒林。濟南: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熾成(2011)。荀子乃性朴論者,非性惡論者。荀子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路德斌(2015)。一言之誤讀與荀子千年之命運--論宋儒對荀子「性惡」說的誤讀與誤解。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